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4077|回复: 24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何晓 发表于: 2006-1-29 15:13:0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阆中巴巴寺

 [复制链接]
[原创]阆中巴巴寺(3800字)
何晓/文
张承志先生在他的《红军渡》里,开篇便告诉读者:“在去古城阆中的途中,谁想到会耽搁那么久呢?”作家要写的是阆中邻县苍溪的一个渡口,却为什么提笔就要先说阆中?我满怀疑虑地读下去,直到文章的结尾,“跑进巴巴寺……墓室里肃穆无限,我的心也宁静了。随着悠扬的诵经声,我想长眠的人一定得到了安慰。当我和那个河州小阿訇举起双掌为亡人祈愿时,我的心里,同时想着先贤和红军。”
我的心深深地被震撼了──通过这几句话,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渡口、一个奔跑者、和那奔跑者想要达到的心灵圣地。
巴巴寺在那个下午平静地接待了这位不远千里而来的大作家,一如它300年来平静地接待每一位远远近近跋涉而来的虔诚的穆斯林。
“国外朝麦加,国内朝巴巴。”我不知道这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具体在什么范围里流传,但我的确从小就常常听到来来往往的人们这样说。
“巴巴”是阿拉伯语,意思是“祖先”、“祖师”,而在这里,则特指穆罕默德第二十九代圣裔华哲阿布董拉希。华哲阿布董拉希(公元1574──1689年)是嘎德忍耶第一位在中国传教的大师祖。他原在麦加阿里嘎德忍耶道堂执掌大印,于康熙13年(1674)经两广、四川,到甘肃青海传教,康熙23年(公元1684年)随当时的川北镇总兵马子云到阆中,住在铁塔寺里。因为他“胸藏三教之书,而不以文名;艺精百家之奇,而不以技称。喜游历、雅诙谐、善骑射、工诗词,潇洒无尘俗。”深得教民爱戴。来阆中之后,年过百岁的华哲阿布董拉希不仅“淡泊持其志,宁静守其心”,引导弟子以“清心寡欲为修道之功”,“弃绝尘俗为入道之门”,虔信伊斯兰教根本信仰、遵循《古兰经》和圣训,、奉行“天命五功”,还常常在马子云的陪同下游览阆中山水,曾自卜阴宅于蟠龙山下的一个水塘中央。康熙28年(公元1689年)3月25日,华哲阿布董拉希死于阆中,他的弟子根据他的遗嘱,排水填土,为他在蟠龙山麓建造了“拱北”。他的大弟子祁静一以自己的著作《久照亭》为“拱北”命名,意为“清风常吹,日月常明”。但教众和阆中百姓却更喜欢通俗地把它称为“巴巴寺”。
几年前,巴巴寺因白蚁侵扰,需要进行一次小规模维修。消息才一传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等地的许多穆斯林匠人就自发地带着工具、赶着牛羊、拖着木料汇集到了阆中,那无声的虔诚,不由让人再次对这座巴山深处的精巧园林里的一草一花、一瓦一木、一砖一石充满了敬意。
穆斯林中从来就不乏能工巧匠。一座巴巴寺,便如同一个博物馆,让一代又一代教里教外的兄弟看到了先辈穆斯林的聪明智慧。
巴巴寺在阆中古城的东北方,占地1.3万平方米,有300多年的历史,由山门、照壁、牌坊、大殿、花厅、井亭和园林组成,是国内少有的伊斯兰特色建筑群。
进了山门,左侧便是长约10米,高约6米的砖雕水磨照壁。照壁全用特制的方砖、侧砖砌成,正面雕有写意阆苑山水,背面雕有苍松劲竹花卉,镂空雕刻刀法隽美,虽经过300多年风雨洗刷,依然线条流畅。
大殿是华哲阿布董拉希的墓室,为寺内主体建筑,雕琢精美、特色明显自不待言,其中从清康熙、干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到民国的数十道匾联,借儒、释、道三家经典盛赞华哲阿布董拉希和他倡导传播的嘎德忍耶教旨,更是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殿后为花厅,里面栽有多种名贵花卉。以前曾经有过两棵高大笔直的银松,叶如针、干如银,木质芳香,世所罕见,但因为历史原因已经被毁了。现在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株200多岁的大山茶树,花开的时候,绵软丰厚的花瓣上夹着一根雪线,一团一团地坠满枝头,多得树枝托不住,要用木棒来支撑,能让人最深切地感受到什么是“繁花似锦”。花厅内还辟有画堂,古朴简洁,藏有许多古代碑匾和名家书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块石碑和一幅“普慈”匾:石碑刻于干隆年间,记述了华哲阿布董拉希和弟子祁静一的生平;“普慈”匾没有镶边,蓝底白字,上款密密麻麻地写了好些名字,下款为道光八年。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它既是“出师甘肃西口外喀什葛尔”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也是回民虔诚伊斯兰教义的见证──因为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里,有26个人是阆中的回民,他们把在制止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战斗中获得的荣耀集中在这张匾上,敬献给巴巴寺。穆斯林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尽力表达着他们对清真教旨和大师祖华哲阿布董拉希的敬仰和依念。
在遮天蔽日的竹海树林掩映中,富有浓烈的伊斯兰色彩的巴巴寺,历来为我国穆斯林所景仰。而它巧夺天工、全国罕见的砖雕与木雕艺术,依势而曲、随形而弯、园林与墓群结合、寺中有林、林中藏园、园中有亭的西部建筑风格,更让国内外专家惊叹不已。
虽然巴巴寺的山门从来就是敞开的、虽然巴巴寺就在喧嚣的闹市边上,但即使在阆中本地,一生中从没进过巴巴寺的人还是很多。不过,即使他们从没有进过巴巴寺,却仍然对与巴巴寺相关的传说津津乐道。
沿袭传统,住守巴巴寺的阿訇都是从宁夏、甘肃等地来的,他们大都是在世高人,不仅医术了得,而且武功高强。民国年间,阆中城有几个小混混听说寺里面有大量宝藏,就仗着自己是本地人,欺负阿訇才到阆中,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翻墙进去行窃,却不想被阿訇发现,让他们怎么进来的就怎么出去。几个混混慌忙中怎么也爬不上墙,阿訇就说:“让我帮帮你们吧。”然后把他们举起来,一个接一个地扔了出去。几个混混连滚带爬地回去之后,第二天却全都没法下地了,请遍阆中城里的医生也把他们的骨头接不上。他们只好让家人把他们抬到巴巴寺,请阿訇出手。阿訇要他们当众说明腿受伤的原因、并发誓再不到巴巴寺偷盗,然后只一招就分别把几个人的腿骨接上了。从此,那些宵小再不敢对巴巴寺起歹意。
巴巴寺里文物很多,阿訇也都是温文而雅的高士,阆中古城的收藏家和他们大都相熟,常常在一起熏香品茗赏字画。我前几天在古城的一家小院里发现一幅郑板桥的画,品相极好,和老板提起,他笑着说:“老实话,阆中只有6幅郑板桥的画,巴巴寺4幅,我这里两幅。”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但他抬出巴巴寺来证明自己的画珍贵,由此也可以想象巴巴寺在当地人心里的分量。
虽然游客很多,但巴巴寺至今还是不收门票。它固守着那份伊斯兰的“清”和“真”,山门大开,欢迎所有对伊斯兰的真谛、对穆斯林的智慧心存敬意的人。但尽管可以任意进出,它依然是清净的,即使有再多的游客进来,也不嘈杂。究其原因,在于人们普遍觉得那里是神秘的、神圣的,生怕自己因为不懂寺里的规矩随意走动或说话,亵渎了那位圣人、亵渎了那座建筑。
阆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她有着底蕴非常丰富的本源文化、风水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巴渝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宗教文化。这每一种文化的旗帜下都有着悠悠岁月里的千万朵浪花。从300多年前华哲阿布董拉希选择了阆中的那一天开始,阆中古城的宗教文化就注定会因为巴巴寺而愈发厚重。
阆中是四川北部回民最集中的地区,早在500多年前,这里就有回民定居,发展到今天,全市已有回民6000多人,他们一部分居住在城区,一部分散居在乡下,在人口较为集中的保宁镇和博树乡,都有清朝修建、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清真寺。乡下的回民在政府的特殊政策扶持下,养殖牛、羊、鸡、鸭、兔,大面积种植农经作物,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好多人家都修起了小洋楼;城里的回民大都住在礼拜寺街,为了尊重少数民族,这条街被政府定为“清真食品一条街”。回民们利用这条街紧靠第一农贸市场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家家户户做生意,每天早上6点多开市,沿街就都摆上了牛羊肉,7点多便人潮涌动,9点多就水泄不通了。就是在下午散市后,还能看到回民赶着牛群羊群进进出出。好政策使回民的辛勤劳动接出了丰硕的果实,他们中80%脱贫致富了,有40多家还发了财,家产都在50万元以上。
虽然比起阆中全市的86万人口,6000多回族人是绝对的少数,但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少数人的生活习性却影响着多数。每天光顾“清真食品一条街”的顾客大都是当地的汉族同胞;阆中特产“四绝”保宁醋、清真干牛肉、白糖蒸馍、白糖烧饼中,后三绝都是当地回民创造的;阆中小吃“四绝”热凉面、牛羊杂碎面、酸菜豆花面、川北凉粉中,四种都是清真的,前两种也是当地回民创造的。而这些特产小吃,现在不仅仅是阆中汉族兄弟的家常食品,还是他们招待外来朋友的招牌小吃。
巴巴寺的所在地阆中古城,地处四川北部的大巴山深处,距离成都还有300多公里,却至今既不通航班也不通火车,甚至没有高速公路,它唯一和外界联系的纽带,就是一条212国道。这样的交通条件,穆斯林来朝觐,自然不会畏惧路途的遥远和颠簸,但对于普通游客,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然而古代的阆中并不是这样的。阆中是中国最古老的小城之一,炎帝时属戎州、高莘氏时属蜀国、禹时属梁州、商时属彭国、周时为巴国国郡、秦以后2000多年一直被历代帝王视为统辖西南的要地,设置郡、州、府、道、军治所……那时候它既有金牛道、米仓道,还有畅通的嘉陵航道,水陆交通都很发达,因而,一直是四川北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中心。
历史竟以这样方式,给了阆中一份珍贵的遗产:交通发达带来的辉煌使她积淀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交通闭塞导致的贫穷又使她守住了这份历史文化。但是,山外的风总要吹进来,闭塞是暂时的。兰渝铁路的修建、嘉陵江航道的开通,都将使阆中古城和外界的距离缩得更短。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上,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渡口在等着这座千载古城?
巴巴寺一如300年间那样沉默着。当它静听一位作家从一个渡口匆匆赶来所做的祈愿时,它一定也在启示着世人。

附:

红军渡
张承志
在去古城阆中的途中,谁想到会耽搁那么久呢?
到了阆中巴巴寺大门口的时候,苦等的朋友,疲惫的脸上已经染着暮色。而无论是在那个地点留连时、或者就在此刻,我又一阵阵为那时的匆忙离开,感到心里涌漾的憾意。
那个地点就是红军渡。
红四方面军从那儿誓师,踏上了他们悲剧的历程。流到川北的苍溪,这条江已浑然有了江水的气势。不像它少年的白龙江时代,任我们一群中学生唱着歌,赤脚跳进结冰的碧水,扬珠溅玉,来回地嬉笑涉渡。
我对革命史的了解,不知为什么总与红四方面军古怪地纠缠着。十八岁我就模仿过他们的长征,徒步走完了腊子口前的五六百里路。成年后我又到过祁连县的黄番寺,那里是他们覆灭的地点。半生里我见过数不清的流落红军,他们都是四方面军的,我听过他们操着四川口音,说起自己的家乡巴县或巴山。
我不知道他们就是从这个渡口,走进了他们的光荣和苦难。
江水静静地淌着,流到这里它就叫做嘉陵江了。我忆着它的上游,白龙江碧绿如蓝,翻腾着雪白的浪。在上游它扭曲挣扎,大抵是从藏区向东冲泻;而在这一带它笔直南下,宽阔水面挡着红军的出路。
红军渡,就是造反者冲出不容异端的川东北,向西疆,向白党鞭长莫及的边境谋生存的突破口。那里连绵着甘孜阿坝,那里是天高皇帝远的藏民牧场,白狗子棒老二不仅枪旧兵少,连文化都是稀薄的。
我猜鱼死网破的战斗一定打得干脆。果然,红军不但一步就跨过了这道汩汩浅流,而且转瞬间又突破了天险剑门,进入了──他们一直都没有突破隔膜的少数民族地带。
四川的油菜花正值满开。沿河的坡地上,鲜黄的花田一块块浓涂厚抹,使我算着祁连或者黑河的花期。几天前在都江堰刚见过它,今天它又在川北满开。我心里暗想着青海门源,大通河畔的油菜花节,是七月十日。
我们快跑着,只想草草一瞥。但是第一块碑石就把我的脚拖住了。糙砺的花岗岩上,摆开一排排凿刻的字。它猛地攫住了我,我感到身心都在震撼:
──不准英日军舰来川!
──硬要把刘湘邓锡候杨森等棒老二消灭得一干二净穷人才得安生!
──***是为穷人找饭吃的政党!……
心里突然升起造反的快感,一种入伙的冲动裹挟了我。那字迹逼真、粗野、明快,它们以逼人的迫力,一霎间便俘虏了我。哪怕同一瞬间里我也在紧张思索着河州、腊子、张掖、和祁连黄番寺,哪怕我深知他们在藏区回区的碰壁。哪怕我花了很多年才懂了,打土豪扩红的一套在那里不能奏效。但是我不由分说还是倒向了他们,我不愿压抑满心的喜爱。
群碑之中,簇拥着一座雕塑。我以为它可以和大师之作媲美:它是一座山崖,岩石上凿出一个丈高的“红”字,碑下凸雕起一个巨大的花岗岩八角帽。我敢说这是四川数一数二的优秀雕塑,唯有鲜红蜀锦从高空一泻而下的《天机》,才能与它媲美。掩饰着激动,我们紧靠着岩石八角帽合影。虽然无法摘下翻看,但我知道它的石头里子上,有一排“志勇坚定,不胜不休”的字样。
然后是大军南下行,然后是二进水草地,分裂者身败名破,流落者尝尽辛酸。最后他们在遥远的祁连山失败了,十万雄师只剩下残众四百,留下家乡的巴山巴水,空抱惆怅!
那以后,想要忘记他们的人尽数忘记了,没有忘记的人也缄口沉默。但他们没有离去,他们如一群革命的厉鬼,幽灵徘徊,暗带着一股潜伏的美。
眺望苍溪的四野,鲜黄的油菜花总使我联想祁连。比起他们远投的大西北,这儿不算贫瘠,也不能说富裕。黑瓦小屋搭在峭壁的边缘,鼓荡的山峦黄绿斑驳,农家的油菜田一小块一小块的,贴在陡峭的山坡上。大巴山──对于我,这是个新鲜的名字。
巴巴寺方面不断打来电话催促。我们一边疾走,一边回首顾盼。最后吸引我的又是一条石刻的标语,它嵌在涂红的粗砖壁上,石头被染得微红,镂刻的一行字里,最后的一个红字缺了半边。它粗悍又单纯,似一方炫目的烈火。我的腿被牢牢拖住,心里猛地掠过破坏的欲望。我只想随着扯开喉咙,振臂怒吼:
──红四方面军万岁!
积累了三十多年,鞋上粘遍了沿线的土。在我的长征观察中,已能数出天险的腊子、藏民的麻牙、回民的会宁、败灭的祁连。直至到了这里,他们出发的渡口,我才意识到了:这一支红军的美感。
我惊异地盯着自己。你是怎么了?你不是……但我不愿约束迸放的情感。我留意一丝,观察着自己。你是在──为他们的厄运感到不平呢,还是被他们的悲剧吸引?满眼充斥着油菜花,还有南流的江水。反叛和升华的感觉,使我莫名地快乐。
踏着山坡的青草,我朝停车场跑去。
我的心里,回荡着异样的激动。红和绿其实是和谐的,都是为了反抗奴隶的苟活。
车终于在天黑之前,抵达了阆中的郊外。
跑进巴巴寺,迎头碰上了一群河州东乡的农民。
这儿是嘎德忍耶的一座坟,据说埋着一位阿拉伯的先贤。东乡的口语在四周响着,来上坟的河州人正在忙着宰牛。这是我惯见的场面,问答间,我已经换了另一套术语。看坟人是个年轻小阿訇,他领我穿过人群去洗净,然后走进了他们的拱北。
墓室里肃穆无限,我的心也宁静了。随着悠扬的诵经声,我想长眠的人一定得到了安慰。当我和那个河州小阿訇举起双掌为亡人祈愿时,我的心里,同时想着先贤和红军。
2005年4月四川归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何晓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何晓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何晓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何晓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何晓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何晓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除夕 向全巴蜀论坛网友们拜个年
2# 四姑娘山
 leikang 发表于: 2006-1-30 19:14:5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谢谢楼主的好文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黄刚 发表于: 2006-1-30 23:09:26|只看该作者
苍溪的雪梨是很好吃的,可惜一直没时间去一趟。
4# 金佛山
 纸帆船 发表于: 2006-2-2 13:01:46|只看该作者
真性文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尹墨怀 发表于: 2006-2-3 04:30:10|只看该作者
瞎,此女有点意思,张承志先生拉出来了,吓的我气都不敢出呵呵,不评价文字了。送点看法吧:

1:人文地理,弄不好就成了套格式和变相导游词了。

2:张承志,本人回族,对回民寺的感情不是盖的,“真性俩字不好随便用。文字要与地域和,文字要与气质和,文字要与性格和。 这三合不是说达到就达到的。

3:没了,相片此女满漂亮哈哈哈哈哈
6# 青城山
 巴丁 发表于: 2006-2-7 20:19:10|只看该作者
妹仔,发此文时为何不向我要一张巴巴寺全景图配上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何晓 发表于: 2006-2-9 22:16:01|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雷康在2006-1-30 19:14:50的发言:
谢谢楼主的好文章

谢谢老总抬爱。
8#
 楼主|何晓 发表于: 2006-2-9 22:17:13|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黄刚在2006-1-30 23:09:26的发言:
苍溪的雪梨是很好吃的,可惜一直没时间去一趟。

苍溪的梨花也是很漂亮的──我们的色友最喜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何晓 发表于: 2006-2-9 22:18:22|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纸帆船在2006-2-2 13:01:46的发言:
真性文章!

总有一个渡口在等着──等着一个人、一个城市、一段历史、一个诉说……

谢谢船兄!
10#
 楼主|何晓 发表于: 2006-2-9 22:21:47|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尹墨怀在2006-2-3 4:30:10的发言:
瞎,此女有点意思,张承志先生拉出来了,吓的我气都不敢出呵呵,不评价文字了。送点看法吧:

1:人文地理,弄不好就成了套格式和变相导游词了。

2:张承志,本人回族,对回民寺的感情不是盖的,“真性俩字不好随便用。文字要与地域和,文字要与气质和,文字要与性格和。 这三合不是说达到就达到的。

3:没了,相片此女满漂亮哈哈哈哈哈

不看文字就能评出个123来,见教!见教!

通过如此模糊的照片都能看出此女漂亮与否,厉害!厉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8 15:42,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