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58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李成忠 发表于: 2006-6-9 15:49:0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1978-2008年荧屏变迁话沧桑

 [复制链接]
 
  荧屏变迁话沧桑  /李成忠
上世纪50年代,笔者只从报章杂志上见过电视机的照片,感到那是既神奇又遥远的物件。1958年春,报纸披露我国研制成功了黑白电视机,5年后我才见到它的芳容,机内重要部件由苏联进口。当时电视节目只有一个频道,图像极不稳定,不是 “雪花纷飞”,就是“波浪涛天”。
转瞬到了6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正在进行“与人斗争,其乐无穷”的文化大革命,彩色电视虽已在国外流行,却被视为“资产阶级享乐玩艺儿”,被拒于国门外,百姓难见其芳容。1977年秋,我出国公务,才在挪威首次看到彩色电视机,14英寸的外汇售价,相当于我两年工资总和,只能望洋兴叹。
70年代末期,神州大地改革开放春风劲吹,刮开了祖国南陲的“南风窗”,海关放宽了对电器入境的限制,港、澳同胞和出境探亲者可征税带电视机入境;出境公务人员每年可免税带一台电视机入境,日本产的电视机源源不断通过“南风窗”流入国内。随着广播影视业的发展,各省、市相继建起了电视播放或转播台站,大多数城镇,和部分农村已能收到电视讯号,看到48个频道的节目。观赏电视节目,已成城里人的时尚,但高昂的电视机售价使一般工薪阶层望而却步,家里有电视机的如凤毛麟角,多数人只能去公共场所看电视“打精神牙祭”,农民看电视比登天还难。
当时拥有彩电是富有和有地位的象征。为了弄到一台彩电,“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民间流传的顺口溜道出内里干坤∶“有钱的买高价;有权的走后门;关系好的托熟人;港、澳寻亲最上乘,彩色电视送上门”。在电视机进口热潮中,发生了不少笑话和闹剧。
1979年春,笔者初次去香港公务时,港人称大陆的探亲者为“表叔”,我不解其义。次年到香港长驻,才搞清了“表叔”是港人对不个别探亲者的贬称,源出京剧《红灯记》中铁梅的唱词∶“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去香港的个别探亲者,四处寻找搭杆子都够不着边的“挂角亲戚”,到处伸手索要港币,为弄一台彩电回家,出尽洋相、丢尽人格。港人将这类不自尊、自重者戏称为“表叔”。
我初到香港时,待遇很低,可供自己花的外汇补贴,一年买不到一台14英寸彩电。个别亲友不了解情况,以为我在香港当老板了,频频向我索要彩电,使人啼笑皆非。两年后,国家提高了驻港人员待遇,一年补贴够买一台彩电,不得不每年带一台回家还“人情债”,仍有个别没拿到彩电者大出言语,弄得我“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1988年冬,有位在四川任市长的朋友A到香港访问,向我借港币买彩电,并言明以后还我人民币。次年春“两会”期间,平日不满A的同事借题发挥,弹劾他“接受港商贿赂卖彩电”,他虽讲明情况,但无人作证,整来套起下不了台。他频频来电话催我回去为他作证,我因公务繁忙脱不开身,只好请正直的市委Y书记出面解释,他才化险为夷,没为一台彩电影响前程。
城市里拥有电视机的家庭逐渐增多之时,在农村中电视机还是稀奇物件。1983年夏,我给岳父家带回一台14英寸彩电,轰动了岳父家所在小镇,每晚去他家看电视的人挤满堂屋,象个“乡村俱乐部”。1986年秋,我给姐姐家带回一台20英寸彩电,在狭窄的室内收看已满足不了邻居们的需要,只要天不下雨,就拉出电线,在屋外的晒坝上放电视,每晚看客少则几十,多则上百,热闹程度不压于看坝坝电影,直到80年代末镇上彩电多起来后,才风光不再。
随着出境人员的巨增,每天通过罗湖海关捎电器入境者数以万计。具有商业头脑的香港商家,纷纷开办了“香港交款,内地提货”的业务,外国彩电源源流入国内。时光进入了90年代,先进技术和材料的引进,使中国电子工业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国产彩电的质量不断提高,涌现出不少名牌产品,除内销外还打入了国际市场,彻底改变了日立、乐声和东芝等日产彩电占据中国市场的局面。随着国内人均收入的大幅度提高,电视机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生意火红一时的 “香港交款,内地提货”业务的电器商店已销声匿迹,国产电视机在海外已占有一定市场,标志着中国电视机依赖进口的时代一去不返。
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兴建和改善广播影视设施,电视光缆进入了城市和乡镇的亿万人家,电视频道由几个增加到40多个,由综合频道演变为专业频道。过去房顶上电视接收天线林立,杂乱无章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在贫困落后的西部农村,随处可见锅盖形的电视卫星接收装置,电视讯号进入了几亿农家,连最边远的青藏高原和内蒙草原的牧民,也能看到精彩的电视节目。电视机已摘掉了普罗百姓不敢奢望的“高档电器”的桂冠,成为中国亿万家庭不可缺少的集娱乐、学习为一体的家用电器。甚至带音响系统的大屏幕电视,和多功能的数字电视也开始进入百姓家。电视讯号还为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的百姓送去了宝贵的市场信息,加速了他们脱贫致富的进程。据最新资料统计,中国大陆人民已拥有4亿台电视机,电视讯号覆盖率高达9422%,每天有12亿人收看电视节目,人均每天看电视时间在4小时左右,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视大国。
电视机荧屏虽小,但从它进入平常百姓家的过程,却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发展的沧桑巨变。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李成忠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李成忠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青居曲流 359度的世界地貌奇观 盐源坝子古兵器之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02:00, Processed in 1.794003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