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0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6-8-28 00:45: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一带一路”战略与广西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安全研究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知网
  导语
  当前,文化安全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而民族文化安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既从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方面明确了中国今后与中亚、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的方向,又从文化包容方面确立了共筑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是文化交流的新起点.应当充分认识到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边境民族文化交流有了新的途径和方式,但这同时也对边境民族文化安全带来了挑战.以广西边境民族文化安全为主线,对边境民族文化安全的组成要素以及存在的挑战进行分析,认为境外将在文化思潮、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对广西民族文化的安全带来影响.为此,应建立科学的文化安全预警机制;拓展广西民族文化发展途径;培养民族地区创新型人才,加强对民族文化安全的维护。
  文化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和保障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安全上有着重要意义.民族文化安全在少数民族地区安全体系中也不可或缺,对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起着重要作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结合国家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构想.这是新形势下中国面向西南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符合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以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重要枢纽.“一带一路”战略中,共筑文化包容利益共同体的战略布局对广西与邻国的民族文化互通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同时也给广西民族文化安全带来了挑战.因此,把握“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契机,分析和研究影响广西民族文化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防范和应对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一带一路”与文化安全
  (一)文化安全
  1、文化安全的内涵
  清晰的涵义界定是理论分析的基础及起点.有学者指出,文化安全能保护本国传统文化免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犯,以保证本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学者认为,文化安全简单来说就是指本国的文化利益不受损害.现今学术界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内涵仍未有统一的界定,总结来看分广义和狭义两种看法.广义的国家文化安全指“国家内的文化安全”,即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以及主要文化要素免受内外部敌对势力的侵蚀、破坏和颠覆,从而确保主权国家享有完整的文化主权,具备符合本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创新型文化系统,并得到人民群众高度的文化认同.狭义的国家文化安全是指“国家文化的安全”,特指主权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形象等主要文化要素不受侵蚀和扭曲,这里还强调主权国家在国际上享有比较高度一致的合法性认同[1]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文化安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客观存在,它随着国际、国内的条件变化会不断地辩证运动,但是不管怎么变化,文化安全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准绳,它是指国家的文化主权不受侵犯、国家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不被威胁、国家传承的信仰和追求得到保护
  2.民族文化安全的内涵
  民族文化安全指的是保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不受外民族文化形态的侵犯,确保本民族文化保存固有的 传统性并且继承延续至永久.民族文化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广西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境内民族文化安全的保护是中国文化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中国沿海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边疆.广西边境地区具有多民族聚居的复杂性.首先,广西西南部与越南毗邻,陆界国境线长637公里;南濒北部湾,海岸线长1595公里,与东盟国家“一湾连七国”,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省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着广西边境民族文化交往存在着不确定的复杂变数;其次,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2个少数民族,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为壮族、瑶族、京族、苗族、彝族等,分别居住在两个沿边城市:凭祥市和东兴市.而与凭祥接壤的越南谅山市以及与东兴接壤的越南芒街市主要有农族、岱依族、京族、华族、赫蒙族等10个少数民族.同时,海上相连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分别有马来族、爪哇族、吕宋族等,民族各异.因此,广西边境民族文化存在互通安全的客观原因
  (二)“一带一路”战略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首次提出了共建政策沟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时隔一个月,主席出访印度尼西亚,并在其国会中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而简称为“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沿用“丝绸 之路”的古代历史符号,是新的合作发展理念和倡议,它将紧紧围绕和平发展的主题,主动与沿线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的利益共同体、经济融合的命运共同体以及文化包容的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宏伟战略已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 大 问 题 的 决 定»和 2014年 的 «政 府 工 作 报告»,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它将会为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 (10+1)等既有的合作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2]
  (三)“一带一路”中的文化交流
  2013年10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的周边外交要全方位推动人文交流,深化开展科教、旅游地方合作等友好交往,广交朋友,广结善缘.要对外介绍好我国的内外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文化包容的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文化、教育、智库、华人华侨、特色旅游、民间外交、青年交流与合作等
  一是文化合作与交流.传统的文化领域交流一般包括文艺展演、影视交流、新闻出版合作等.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要结合中央主导和地方作为两个方面.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和部署,深入探寻丝绸之路的灿烂文化和宝贵精神,精心打造新的文化交流品牌,组织系列跨国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国家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其次,要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对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展示,深化地方政府与沿线国家互访、交流,举办各式文化活动,实现文化资源互通共享;二是教育合作与交流.完善中国同沿海国家人文教育交流合作的平台,颁布配套政策,投入保障资金,大力开展外语教学、双语和多语种教学,在沿线国家开办有“一带一路”特色文化标识的孔子学院,实施各项“留学中国计划”,扩大对外教育交流力度;三是打造“一带一路”智库.建立各类“丝绸之路研究院”,促进相互交流,特别是加强青年研究人员的互动,同时还可利用专业知识引导媒体发挥积极作用,引领社会思考,增强民众对“一带一路”国家间关系与政策选择的理解,增强人文交流的民众基础;四是华人华侨的独特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东南亚各国的互通与华人华侨息息相关,这无疑是不可或缺的独特力量;五是丝绸之路特色旅游.国家旅游局将2015年 中 国 旅 游 主 题年 确 定 为“美 丽 中国──2015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口号为“新丝路、新旅游、新体验”,这是人人都可参与的文化体验活动,可营造文化沟通的良好氛围;六是通过民间外交讲好“中国故事”.民间外交中可打好“特色牌”,“请进来”展示成果,讲好“中国故事”,“走出去”开展交流,让世 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特色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广西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安全组成要素
  “一带一路”战略关于文化领域交流的内容丰富、途径众多,为广西边境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平台,也给广西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安全的组成要素确立了新的定义
  (一)民族意识形 态安全是民族文化安全的核心
  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思想观念,是指政治、法律、哲学、教育、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指导着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为.民族意识形态随着民族的发展而产生,并会随着民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不断更变,它作为本民族人民参与社会实践、开启劳动智慧的思想遗产,既存在陈腐僵化,也包含真知灼见;既有消极守旧,也有积极进取.正面的民族意识形态是一笔精神财富,对民族文化自身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民族文化安全的维护提供了方向.民族意识形态安全是一种状态或力量,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没有统一民族意识形态的民族,有生命但没有生命力,在遇到敌对势力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吞并或者被消灭,从此土崩瓦解.只有具备统一民族意识的民族才不可战胜.民族意识形态能起到较强的政治认同、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柱作用,民族意识形态安全是民族地区政治制度稳定、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是民族文化安全的核心
  (二)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是民族文化安全的内在保障
  民族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接力地纵向交接的过程.民族文化包含人文知识、生活技能,还有民族长期发展形成的独特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以及形成的兴趣、意志、情感、性格、信念、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民族文化的传承能促进教育,增长人们的人文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从而培养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树立起民族文化保护的统一意识
  (三)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是民族文化安全的应有之义
  如今,以经济、军事、科技为代表的硬实力已不再是评定一国国际地位的唯一指标,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更为突出,已成为全球化时代下决定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因素.民族文化安全与民族文化软实力是辩证统一的.首先,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本民族文化的感染力,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使全民族力量统一起来维护本民族文化安全.其次,维护民族文化安全必然又会提高人们在民族意识形态的文化软实力,更好地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安全

三:“一带一路”战略对广西边境民族文化安全的挑战
  (一)境外政治思潮对广西边境民族文化安全的影响
  政治思潮是政治生活中居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为国家或者统治集团的政治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广西作为中国西南唯一与东南亚国家陆海相连的省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广西的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际贸易将更深地进入广西,跨国经济、文化、民间社会往来的增多为境外政治思潮的流入创造了便利条件.在东南亚国家中,既有与中国政治思潮相近的越南,也有政治思想效仿英美等国的菲律宾,还有军人政权瓦解的缅甸,这决定了广西边境政治思潮具有复杂性,也为不同政治思潮的激活和传播带来了可能.而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极易被利用,特别是广西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一直以来的“自我管理”会存在意识形态和文化认同上的欠缺,被外来政治思潮影响很有可能演变成极端民族主义或是民族分裂主义等,对民族文化安全的保障带来不利
  (二)境外宗教思潮对广西边境民族文化安全的影响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现象,它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可主宰自然进化.宗教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维持着有差别的文化,以此与世俗社会划清界限.历史上,境外的宗教思潮是从西南边疆传入中国的,如印度教从缅甸经云南等西南地区传入;佛教由伊斯兰卡、泰国传入中国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带一路”进一步开放边疆后,境外宗教思潮传入广西的同时不排除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利用所享受的传教特权开展不正道的活动,如深入广西边境地区测绘地图、拍摄照片,盗取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等,以此侵扰广西边境的社会稳定和民族主流意识形态,危害民族文化安全
  (三)境外文化产业对广西边境民族文化安全的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文化产品有全球商品流通性,在文化产业全球化的过程中,文化产品逐渐显示出自身所含的国家政治属性,对传入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境外文化产业的实际输出──文化产品及其被赋予的异域属性,必然与广西边境地区的文化有所区别,境外文化产品的广泛进入将给年轻一代更多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将造成广西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延续困难,民族特色文化存在失传隐患

四:维护广西边境民族文化安全的策略
  (一)建立科学安全预警机制,维护广西边境民族文化安全
  凡事预则立,预警机制就是要实现信息的超前反馈,为及时布置应对措施、防风险于未然打好基础.目前,广西边境民族地区自身经济条件仍然较为薄弱,处于文化弱势局面,面对境外文化输入存在负面影响的抗压性较弱,需要建立符合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实际区情的文化预警机制,抵制境外文化的负面入侵,维护民族文化安全
  总的来说,建立广西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安全预警机制,是在符合整体国家文化安全利益的前提下,对本地区民族文化输入和输出的实际情况开展调研,对有可能引起本地区民族文化有消极变化的威胁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各级应对方案,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出预警反应,同时启用法律、经济、文化等管控手段,对存在威胁性的文化因素进行处理和抵制,维护广西边境民族文化安全.具体来说,第一,要建立民族文化安全沟通协调机制,保证中央和广西之间、广西各级政府内各部门之间、政府和新闻媒体之间做到信息实时交换,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并及时公开与发布;第二,要建立民族文化安全舆论导向机制.要求信息的发布应及时准确,客观全面,能使公众了解真实情况后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进而支持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正面的舆论氛围能凝聚人心,利于达成一致,共同应对危机;第三,要建立民族文化安全全员动员机制.政府必然是处理民族文化安全事务的主要力量,但仅靠政府是不够的,必须调动和整合全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如应调动各基层单位、街道办、各类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民间慈善机构等力量,更好地配合政府开展民族文化安全维护工作
  (二)寻求政治社会化新方式维持广西边境地区政治稳定
  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过程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在社会的政治领域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训练,使之具备必要的政治知识,不断适应社会的政治生活的过程.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社会化,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对少数民族成员传播社会主流政治意识,使其获得广泛的认同、支持、接受,并内化为少数民族自身的政治情感和信仰的过程.少数民族的政治社会化能使人们获得正确的社会政治人格,是少数民族地区维持政治体系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
  政治社会化的一般有三个途径:一是通过家庭的教育;二是通过学校的培养;三是通过社会的影响.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技术为政治社会化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条件.广西要应用好网络平台,大胆创新,建立起形式多样的网络理论阵地,扩大人民的政治参与规模,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加强对人们的政治教育,拉近政府和人民的关系,提升人民的政治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不断使少数民族地区达到政治社会化
  (三)拓展民族文化发展途径,推进广西边境民族文化产业新发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广西各界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应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依靠文化发展的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新发展
  第一,继续深度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以民族文化为主导的旅游业,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内外游客,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搭建起良好的平台.广西民族文化的发展应把握好“四绝”: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其中“壮族的歌”最具代表性的是广西武鸣县的“三月三”歌圩;“瑶族的舞”集中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七月初七、十月十六等节日盛行的长鼓舞、盘古兵舞、八仙舞等18种瑶族舞蹈;“苗族的节”指的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年节、芦笙节、斗马节、拉鼓节、芒歌节、新禾节等纪念丰收的节日;“侗族的楼”则应关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居民鼓楼、风雨桥、凉亭、寨门、水井亭等闻名全国的木结构建筑.将这民族风情“四绝”深度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发展并重
  第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文化产品品牌化是文化发展的路径之一,可使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集聚资本、扩大规模、提升品质等多重效应.广西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及民族工艺产品,应在产品文化内涵、形象设计、商标、广告等方面注入广西特有的文化元素,提升民族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形成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更好地将民族文化特色有效传播
  第三,培育民族文化消费市场.良好的文化消费市场为人们提供文化认知的有机土壤,能将人们的文化生活日常化.广西政府应通过公共财政的合理投入,打造若干民族文化社区,开放更多的民俗博物馆,建立专属民族文化的图书馆以及数据资源的共享平台等措施来培育本地区民族文化消费需求,以此提升本地区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
  (四)实施文化“走出去”政策,提高广西边境民族文化认同
  广西的文化外交是维护民族文化安全的重要策略,对此,要进一步推动民族产品的国际化进程,推进民族文化产业走出国门,利用世界市场机制完善自身,提高广西民族文化在传入国的影响力.广西具有丰富的民族风俗、民族节日和民族文化理念,比如民族风情“四绝”、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特色饮食等,积极“走出去”提升国际知名度,提高人们对本地区民族文化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自信,自觉维护本民族文化安全
  (五)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维护广西边境民族文化安全的智力支持
  人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要因素,文化安全的维护自然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当今社会,文化发展自身所具备的文化属性对人的素质、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高要求.广西应针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及安全保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利用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优势,设置民族文化专业,完善民族文化产业学科建设,有目的、系统地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并不断根据实时情况加以培训,有效地预防和抵制外来文化对广西传统文化的负面入侵,增强民族文化安全维护的智力支持。
  (六)积极参与东盟国际组织合作,巩固并发展合作成效
  随着政治经济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国际合作机制在国际事务和地区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是指泰国、缅甸、越南、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个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与中国领导人间举行的会议.在“10+1的合作机制下,每年均召开会议,各国领导人商议新形势下的合作发展模式,广西作为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及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举办地,对外经济和文化的沟通交流已不断拓展和深化,成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平台.广西继续积极参与东盟国际组织的合作
  坚持本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走出去”,能切实维护民族文化安全。

§ 参考文献
  [1] 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 析[J].理 论月刊,2014(11):5G7
  [2] 任佳,王 清 华,杨 思 灵.构 建 新 南 方 丝 绸 之 路 参 与“一带一路”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2014(3)1G3
  [3] 李易珂.“一带一路”对边境地区的影 响 几 何[J].商场现代化,2015(6):284
  [4] 孙存量,李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重大意义 实践路径和建构机制[J].国际援助,2015(2):18G19
  [5] 张军.我国西南地区在“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中的优势及定位[J].经济纵横,2014(11):93G94
  [6] 朱士鹏.新时期我国边境地区的发展研究:以广西边境地区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09(2):70G72

作者:
  周鸿(.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黎敏茜(.广西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论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教育思想与实践 巴西:从“种族大熔炉”到包容多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03:54, Processed in 1.076402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