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918|回复: 3
 2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08-8-26 21:36:3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自然科学评《华尔街日报》少数民族是汉族报道

 [复制链接]
              评《华尔街日报》少数民族是汉族报道






──
兼谈盆塞海汉族起源假说



                          习强  金鑫  刘文传

                           (四川省绵阳市)







摘要:《华尔街日报》“少数民族是汉族”的报道,话题写得太“严肃”。 少数民族和汉族是一种历史形成的现象,从5·12四川大地震堰塞湖到盆塞海的初露端倪的远古联合国史研究,各种各样的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能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位置。

关键词:华尔街日报 盘古王表年表 多数规则



据“虹桥科教论坛” 讲,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由于汉族儿童身穿少数民族服装,被《华尔街日报》作了“少数民族是汉族”的话题报道。内容大意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景之一,一群孩子簇拥着一面巨大的国旗走进鸟巢体育场,每个孩子身上所穿的服装都代表了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孩子其实都是汉族。银河少儿艺术团的副团长袁芷凤(音)说,这些孩子是从这个全部由汉族孩子组成的剧团中挑选的。她说,也许是有关方面觉得这些孩子都长得很可爱。

    从纯新闻角度看,《华尔街日报》这则新闻也许抓得很巧,很诙谐;但从另外的角度看,也可以说话题写得太“严肃”,或者类似说“玩笑”开得大了一点。因为如果类似一家在美国的中文网站,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也发了不少“打假”的文章;《华尔街日报》也是这种被说成做“假”的用意,那么他们应该明白:“演出”的概念,本身就已经表明类似是一种“克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全部由汉族孩子,身穿的服装都代表了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种艺术表演行为,这里不存在“有假”或要“打假”。至于用意是“挑拨”, 那么应明白其结果也类似“痴人说梦”。例如,2008512发生的四川大地震,不但有大量的汉族家庭遭灾,而且也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家庭遭灾,正是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英勇抗震救灾,加上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的支援,使灾情减少到了最小的程度,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





1
、多数规则与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和汉族是一种历史形成的现象,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或研究,而5·12四川大地震造成了唐家山等30多处堰塞湖──不但使“堰塞湖”这个百年不起眼的字眼,不到半个月就传遍大江南北、响彻五湖四海,而且使百年来从堰塞湖到盆塞海的远古联合国史的研究也初露端倪。例如何拔儒先生立足于大震与抗震的盆塞海汉族起源假说,早就是这个研究的其中课题之一。这个假说并不排斥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起源传说或研究,因为它基于了一种非高斯性的“盘古王表年表”,各种各样的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能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位置。例如山西历史博物馆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于四千多年的山西,这等于说在“盘古王表年表”的排序上,山西的中华文明起源于四千多年。原因是,1902年何拔儒被清庭颁布的新政选派到日本留学;于是他悄悄地携带着早已临摹在手的天垣龟碑上的“盘古王表”文字出国,在异国他乡向众多国际友人讨论和寻求破译盘古王表的智慧。1906年何拔儒从国外学成归乡,继续通过实地对四川5000多年前的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遗址的考察,终于破译了在天垣场盘垭村发现的盘古王表,并且补上了夏代大禹后的列朝君王。今天这个天垣“盘古王表”也不是孤证。如浙江学人钟毓龙的《中国上古史神话演义》巨著,公布的尧年王表也与此多有相似。现从天垣流传的盘古王表能整理出:

    (一)五方区系时期,约公元前8000-6390年:东、南、西、北、中,五方都有分布的原始社会。

    (二)法天法地时期,约公元前6390-6210年:1、盘古;2、天皇;3、地皇,4、人皇,5、五龙纪,6、摄提纪,7、合雒纪,8、连通纪,9、叙命纪。

   (三)叩向自身时期,约公元前6210-5770年:1、巨灵氏,2、句疆氏,3、谯明氏,4、涿光氏,5、钩陈氏,6、黄神氏,7、巨神氏,8、犁灵氏,9、大隗氏,10、鬼隗氏,11、掩兹氏,12、泰逢氏,13、冉相氏,14、盖盈氏,15、大敦氏,16、云阳氏,17、巫常氏,18、泰壹氏,19、空桑氏,20、神民氏,21、倚帝氏,22、次民氏。

   (四)重铸烟火时期,约公元前5770-5070年:1、辰放氏,(共4代),2、蜀山氏(共6代),3、虺傀氏(共6代),4、儿遽氏,5、希韦氏(共4代),6、有巢氏(共2代),7、燧人氏(共4代),8、庸成氏(共8代)。

   (五)立足山海时期,约公元前5070-4170年:1、浑沌氏(共7代),2、葛天氏(共4代),3、女娲氏,4、伏羲氏,5、赫胥氏,6、东户氏(共17代),7、皇覃氏(共7代),8、启统氏(共3代),9、吉夷氏(共4代)。

   (六)城邦之美时期,约公元前4170-3150年:1、仓帝史皇氏,2、柏皇氏(共20代),3、中皇氏(共4代),4、大庭炎帝氏(共5代),5、粟陆氏(共5代),6、昆仑氏(共11代),7、西陵氏(共5代:文昌、夸父、歧伯、金二伯、嫘祖)。

   (七)跃起中原时期,约公元前3150-2230年:1、轩辕氏(共3代),2、祝融氏(共2代),3、昊英氏(共9代),4、古皇有巢氏(共7代),5、朱襄氏(共3代),6、阴康氏(共3代),7、无怀氏(共6代),8、神农氏(共8代)。

   (八)大同王土时期,约公元前2230-2070年:1、黄帝有熊氏(共3代),2、颛顼,3、帝喾,4、尧,5、舜。

   (九)夏朝时期,公元前2070-1600年: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予,8、槐,9、芒,10、泄,11、不降,12、扃;13、廑,14、孔甲,15、皋,16、发,17、癸。

    根据盘古王表,参照国际上对古埃及古王朝历史的分期,古埃及与古中华文明的对应是:①前王朝时期对应五方区系时期。②早王朝时期对应法天法地时期。③古王朝时期对应叩向自身时期。④第一中间期对应重铸烟火时期。⑤中王国时期对应立足山海时期。⑥第二中间期对应城邦之美时期。⑦新王国时期对应跃起中原时期。⑧第三中间期对应大同王土时期。⑨后埃及时期对应夏朝时期。盘古王表作为中华古文明的非高斯性双赢识读,李学勤先生把古代埃及的年表和中国古代五帝以来的年表作大致对比,也是可理解的,即李先生是作的五帝后期的年表对比缩影版。而山西历史博物馆的中华文明起源于四千多年的山西说,也可理解为是“大同王土时期”的缩影版。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哭魏巍 从四川大地震看堰塞湖到盆塞海古史初探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08-8-26 21:37:4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多数规则与迁移

(1)有人认为,汉族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相互依存东西两大部和南北三带。东西两大部,指面向海洋湿润东南部农业区和背靠欧亚大陆的广大干旱牧区,在牧区中有小块河谷与绿洲农业的西北部。三带,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水田农业带,此线以北至秦长城以南的旱地农业带,和秦长城以北的游牧带(包括渔猎和畜牧)。而公元前3000──前2000年间,是汉族和中华文明由多元向一体融合的关键时期,如神话传说黄帝战胜炎帝、两昊蚩尤,尧舜禹战胜三苗等战争,反映的是战争与土地兼并,成为国家孕育的酵母,造就了最早的国家管理者,也造就了国家机器本身。起源于以泰山为中心的海岱文化逐步统一了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燕山南北地区,形成了山东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后期)、红山文化(后期)。这一时期反覆的碰撞、融汇与吸收、涵化,加速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夏王朝的最后形成。所以汉族和中华文明是多元起源,而汉族和中华文明却是在中原最早出现,并以炎黄部落集团融合为核心,不断吸收四方先进文化和融合两昊、三苗及其它各部落集团的一部分的结果;同时汉族和中华文明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也不断有一部分分化出来迁徙到边疆,融于当地各族之中,成为当地民族的一部分来源。当然考古新发现也昭示,在青铜起源与文明初曙时期,燕山南北,黄河上游。长江中、下游本来是与中原齐头并进,有的甚至走在中原的前面。正是在这些四面八方的先进文化汇聚于中原及各部落集团融合的基础上,才形成了夏人、商人、周人,先后建立了夏、商、周三个王朝,复经春秋战国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形成了稳定发展的华夏民族的。

(2)与此不同,何拔儒先生的盆塞海汉族起源假说认为,联系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中,早先原始部落强调的集体思维,把爱搞“发明创造”的人物看成是破坏部落整体效应的“叛逆者”。于是东、南、西、北、中土的原始群落内有大量的“叛逆者”、犯人,被放逐到四川盆地的盆塞海边。但他们反而集成了一种“新人类”──这是一批重视“发明创造”,重视“新创见”实践的人群。所以盘古王国不是从原始部落政权及其政权人物现象展开的,而具有原始超前的民主性、科学性,这真所谓是“浑沌”初开,开天辟地,人类文明大爆炸。“盘古王表”记述这渊源于约公元前6390年开始的法天法地时期,四川盆地的盆塞海内初现的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迫使盘古王把类似动物世界的蜂王、蚁王到猴王、狮王模式的四方或五方邦族、邦国、部落政权及政权人物现象,集合升华成一种远古国家共同体模式的政权及政权人物现象。其政权现象的核心动力,是远古的市场交换、物品流通,长途交易、商品生产。其“古联合国”或“古共同体”政权人物现象的选举办法,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发明创造”竞争国王。当然,这不是到1789年才出现的类似华盛顿“普选多票当总统”的模式,而是在原始群落内个体偏好的适当限制下,以多数规则应用于一个广泛的群体决策的和谐社会方法。翻译成现代科学语言,就是所谓的“汉族”,或“群体决策的不可能性的多数规则”。在远古的华夏语言中,“汉族”有“汗毛”──形容多的意思,载以“多数规则”的信息。所以,“汉族”是起源于约公元前6390年开始的法天法地时期,支持国家共同体模式的政权及政权人物的多数邦族、邦国、部落。但主干的“多数”与支干的“少数”,仍然是在一个多元一体的古联合国内部。这个远古模式可称为“世界原始共产社会联合国”,或简称“古联合国”。它不同于今天的“联合国”,但是更具有统一国家的权威性。这个远古国家共同体模式的政权,就是所谓的“盘古开天地”。八千多年来,经过无数次内部社会大的改朝换代,这种“多数规则”至今都没变。“汉族”和古氐羌族、古彝族、古苗族等,从“盘古开天地”起,就是中华民族。那些所谓古氐羌族、古彝族、古苗族等等少数民族,是远古华夏国家共同体政权之外民族的说法,都是不实之辞;相反,他们还可能是“古联合国”的铁杆群落,不改类似居“山寨”之古志,才反有今天的“少数民族”现象。

2、多数规则与迁移

如果何拔儒先生的从堰塞湖到盆塞海的远古联合国假说的研究成立,那么也许今天的“少数民族”不但也起源于约公元前6390年开始的法天法地时期,而且在远古联合国的“多数规则”中起作决定性的作用。人类社会中的改朝换代,或者因巨大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理大迁移,是不以个人或个别集团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因而会造成“多数规则”的与时俱进,也是不以个人或个别集团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这就是如果最后一次大冰期结束时的一万年前至五千年前,是四川上古盆塞海现象的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那么在这一段上古四川盆地盆塞海干涸前的多次盆开和盆塞的变故时期,就有可能迫使这段时期那里产生的人类顶尖文明,随着有人向西方和我国中原及东部地区迁徙而最终转移。作为这种文明整体的分裂,这不但是人类文明的大爆炸,而且也是“少数民族”和汉族在“多数规则”下造成的新的分野。最新证据是:

(1)国际考古学揭秘“绿色撒哈拉”

2008年8月14日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家保罗·塞雷诺代表的一个国际考古学家小组,在华盛顿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他们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中发现了规模很大的石器时代墓葬群,大量的考古证据向人们展示了距今1万年至4000年间的“绿色撒哈拉”现象。因为这些墓葬分散在一处古湖泊周边,从出土的人类骨骼、器物等的特点分析,墓中埋葬的是先后生活在这一水域,相隔约1000年的两个不同文化时期的人类。其中,较早时期的文化大概距今1万年至8000年,较晚时期的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4500年。考古人员还找到一些器具残片,说明当时人们会用长木鱼叉捕鱼。这一时期的人们由于从事野外捕猎等活动,体型高大,有的身高甚至超过1.8米。但是,他们在死后埋葬时都被摆放成紧紧蜷缩状,只有通过计算骨骼后,才发现他们个头不矮。这片大型墓葬群位于尼日尔境内的撒哈拉沙漠中,初步发现的单个墓葬多达200处。各种证据表明,那时人们生活在水草丰茂的环境中,很多动物在这里繁衍,堪称撒哈拉地区历史上的“绿色时期”。较晚文化时期已经到了“绿色撒哈拉”的后期,人们的生存方式更加多样化。考古发现了他们打猎、捕鱼、放牧的证据。墓葬中有珠宝首饰等随葬品,某墓穴中的女性胳膊上戴着用河马牙雕刻而成的镯子,在另一处墓穴中一个女人和两个孩子保持着紧紧相拥的姿势。撒哈拉沙漠是长期以来公认的世界最大的沙漠,但在距今约1.2万年前,由于地球运行轨道的细微变化及其他多种因素,导致非洲的季风带向北稍稍偏移,在一段时期内给撒哈拉北部带来降雨,于是原本干旱的地区出现湖泊绿洲。而考古发现的两种文化中间间隔的1000年可能是当时的一段干旱时期,湖泊消失,生存困难,人们只得转向别处求生。

令我们感兴趣的是,1992年9月28日至10月4日,全国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第四届学术研讨会在平武召开,开幕式后的第二天大会就先组织100多位代表就到近邻的黄龙寺、九寨沟考察。从平武到黄龙寺、九寨沟路上,100多位代表看到松潘毛儿盖前后百余公里地的时隐时现的山崩地裂景观,历历在目──延绵数十里不见一只飞鸟、不见一棵草木的怪石嶙峋的大山,像刚发生过大地震的景象,使人震撼。这引起云南大学高能天体物理学家喻传赞教授的极大兴趣。有人告诉喻教授:这是一本解读上古史的“第四部书”,上至盘古王开天劈地、女娲补天、洪水朝天、伏羲兄妹造人烟、共工怒触不周山、刑天舞干戚、廪君西迁,到大禹治水等上古神话,下至1933年茂汶叠溪大地震,都与此有关。喻传赞教授等代表返回平武后大会继续作学术报告,喻教授就放弃了原先准备好的发言稿,在大会上拍案而起,专讲“喻传赞曲线”,公布了他对近一万年我国的气候变化曲线研究的消息,即他完成的国家课题—“喻传赞曲线”。他指出,分别在4000年以前和6000年以前的两个阶段的坐标位置,有两个不同于其他处的很大峰值,他据此认为与古代女娲补天和大禹治水等传说的时间十分对应,证明我国的古代女娲补天和大禹治水等神话联想的类似大地震灾害,有很大的可信成分。“喻传赞曲线”的两个不同于其他处的很大峰值与“绿色撒哈拉”前后两个相隔千年的不同文化时期却存在的相似对应,证明类似由于地球运行轨道的细微变化及其他多种因素,导致何拔儒先生的中华远古海洋文明在先、农耕文明在后的两个相隔千年的不同文化鼎盛时期的假说,也有很大的可信成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08-8-26 21:38:25|只看该作者

从三星堆迁移到云南的少数民族

(2)从三星堆迁移到云南的少数民族

盆塞海干涸后,远古联合国拥护“多数规则”的人群甚至核心的部族中也发生了分化,这是很正常的。正因为如此,他们中主张与时俱进迁出盆塞海,到中原地方图发展的核心的部族分化成为“多数规则” 新的多数,首先迁移出去了;而分化坚守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成果的核心部族变为“多数规则” 新的少数,留了下来,成为后来成都平原三星堆和金沙等遗址文化宝物的曾经拥有者,最后也有部分迁出了四川盆地。例如2008年6月26日《科技日报》报道,三星堆宝物的曾经拥有者是云南边境的古老民族。

事情是5·12四川大地震给人们带来难以忍受的巨痛,也给三星堆博物馆收藏的上千件稀世珍宝文物带来了一些损害。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叫杨干才的民间学者说自己能看懂三星堆。杨干才是一位喜欢拍摄少数民族的摄影爱好者,2001年他在周游中国的边境线时,在地处中缅边境线上碰到了一个让他惊异的少数民族村落:寨子里竟然出现了与三星堆出土的一模一样的海贝,但是他们的海贝却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并非如常理推断的那样海贝就代表着钱币。如果这些密码并不是一种完全的巧合,那么是否能证明,千里之外的这个古老氐羌的迁徙民族,就是三星堆宝物的曾经的拥有者呢?杨干才分析海贝并非钱币是对的。因为四川盆塞海地区的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是一处顶尖的人类文明,虽然他们生处海洋,但很早就用丝绸作钱币。这是由于四川盆塞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旷野桑林繁茂,据古文献《淮南子·说林篇》记载,约公元前5070-4170年立足山海的女娲氏时期,就已懂得“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的道理;这里桑林代指市场交易使用帛币。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货币助长了经济的无形之手;这些功能的发挥,所以女娲王对万事都能理顺。而到约公元前4170-3150年嫘祖的城邦之美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

当然杨干才也有分析不对的地方。杨干才为了能了解这个村寨,他和他的爱人竟然住了下来,一呆就是六年。这个村寨人属于哈尼族一个分支的少数民族,他们自称为阿卡人。在阿卡人传下来的史诗中,透露出这个民族有着强烈的鸟崇拜的观念,而且生活中他们也把鸟和眼睛作为自己崇拜的对象。也正因为阿卡人有着强烈的鸟崇拜和眼睛崇拜现象,杨干才才把他们和三星堆联系了起来。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尤其是青铜器,鸟或者似鸟的东西,占了大部分。也正因为看到青铜器中大量的鸟,反过来才让杨干才又把三星堆遗址跟阿卡人联系起来。杨干才猜想:古蜀的先民可能是一个位于四川西北的青海、新疆地区的古老的游牧羌人的一支,为了生存迁徙南下,到达水草丰美的成都平原后定居了下来,并且在此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文化,但是后来在与其他部族发生战乱,被打败,所以毁掉了象征着他们财富和辉煌的成果,带领族人继续南迁,最终到了云南边镜。

这里杨干才把青海、新疆的游牧羌人迁徙南下,定居草丰美的成都平原就能创造辉煌的文明成果,想得过于简单了。也许游牧羌人从青海、新疆迁徙南下到四川盆塞海是实,而且成为这里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多数规则”的核心部族也是实,但三星堆和金沙等遗址文化宝物昭示的是那个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多数规则”共同成果的传承。斗转星移,阿卡人的离开,是他们同族中主张与时俱进先迁出盆塞海的新多数杀了回来,打败了坚守原来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多数规则” 中的少数的结果。可见“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3)区别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迁徙步伐的“精确”研究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少数民族和汉族,是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开始分化?还是从四川盆塞海时期的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开始分化?或者是再后来的中原农耕文明时期开始分化,?其实这是可以“精确”研究的。这可以从国外媒体报道类似的迁徙步伐的“精确”研究,得到一些启发──欧洲科学家们长期认为,穴居人在20万至3万年前广泛遍布于地中海地区。在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脉地区他们发现了一些远古人类的骨骼碎片,与欧洲所发现的穴居人骨骼化石进行对比,证实这些西伯利亚发现的骨骼碎片属于穴居人的,而并非现代人类。而穴居人的灭绝,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由于早期人类的出现,穴居人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威胁。期间早期人类开始大范围地屠杀穴居人,早期人类可能使用较高级的石制工具和武器猎杀穴居人。另一种认为是早期现代人类与穴居人互相融合在一起,具有独特生活特点的穴居人逐渐消失,却带来了早期人类更一步的进化和发展。2008年2月19日有消息说,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称,通过分析一颗4万年前的古穴居人化石,科学家们发现穴居人一直在不停地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外一个地方生活。

这是科学家们首次找到穴居人一直不停迁徙的直接证据──人类学家迈克尔·理查德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借助激光技术,从牙釉上收集了一些显微粒子。通过分析牙釉中锶的同位素比,找出了一些地质信息,揭开穴居人在此颗牙齿形成时的居住地之谜。因为锶是一种天然生成的金属,它会在人类进食和饮水后通过消化进入人体。这颗牙齿属于年仅7到9岁的穴居人,是一颗仅剩三分之一的臼齿,是科学家们在希腊南部拉科尼斯的一个沿海石灰石洞中发现的。然而,锶的同位素读数表明,在这颗牙齿的牙釉形成时,穴居人的生活区域是由古老的火山岩床组成。这一发现有助于解答一个长期有争议的问题,即现存穴居人种的迁移性:一是有人坚持穴居人在生命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中,都生活在一个小地区;另一些人员则坚持穴居人常常进行大量远距离的迁移;还有一些人员称,穴居人仅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进行季节性迁移,以寻求不同的食物来源。理查德教授的研究说明:如果在牙齿形成过程中,由消化的食物和水形成的锶会跟哺乳动物体内的钙一样被吸收掉,测试表示的跟以前发现过的穴居人相比,这个穴居人在其牙冠形成期间一定曾在不同地区生活过。有迹象显示,这个穴居人在一生中的迁移范围相对较广,大约为20公里或者更远。因此可以判断,穴居人在一生中的确曾经不止生活在一个局限的地理区域。以前有关穴居人迁移性的证据均间接来自诸如石器工具或者非当地的人工制品,如远离海岸的海洋贝壳的研究,而这些物品都无法提供有关穴居人迁移的直接证据。而激光切除技术,将可以收集一些显微牙釉粒子,从而使科学家们可以测量其它罕见的穴居人遗体,并通过与生活在其它地区和其它时间段的穴居人比较来检验研究结果。此外,研究人员们对希腊南部拉科尼斯出土的牙齿化石进行碳元素测位,结果显示他们生活于大约4万年前,这接近于穴居人从地球上灭绝的时期,从中可能说明当时的欧洲穴居人冒险向东迁徙寻找理想的生存环境。即在3.5万至5万年前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脉地区的气候,波动幅度比较大,其环境状况非常类似于现今非常寒冷的斯蒂皮苔原地带。这说明当时穴居人到达了适合生存的环境,但当该环境恶化变冷时,他们被迫撤离或者在该地区死亡。当时欧洲穴居人向东迁徙抵达现今的西伯利亚地区,这个时候可能正值夏季,但到寒冷的冬季来临时穴居人才意识到这样的环境并不适合生存。另一种可能性是穴居人在12.5万年前温暖的季节,开始向东方向迁徙,那时里海正在逐渐缩小。这可能促使穴居人扩展进入中亚和西伯利亚南部地区。
4# 金佛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08-8-26 21:39:08|只看该作者

少数民族和汉族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

3、少数民族和汉族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

中华文明海洋文明在先、农耕文明在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分化的主要原因。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的迁徙步伐,都不同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等原始社会的迁徙步伐。在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四川盆塞海时期,少数民族和汉族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也拥有一个共同的“多数规则”。分歧出现在约公元前2230-2070年的大同王土时期,但这些争论是可以理解的,也能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1)大禹是是羌族吗?

5·12四川大地震后,浙江绍兴大禹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张钧德先生讲,2007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兼四川省大禹研究会常务理事的谢兴鹏先生在与绍兴大禹文化研究中心的交流中,提出大禹是羌族,这让接待他的绍兴学者很感惊讶,有一位当场提出异议说不敢苟同,张钧德很理解地圆场说:“反正大禹不是汉族,因为汉族要到秦统一中国后才慢慢形成”。 张钧德先生说的是农耕文明在后的一个事实;当然海洋文明在先时;却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多数规则”。盆塞海干涸后,“多数规则”分化使四川研究三星堆等巴蜀古文化的大多数学者也认为,三星堆人来自北面岷江上游的古氐羌人,即认为四川古巴蜀汉人主要来自古氐羌人。如果“汉族”在远古,来自今天的“少数民族”的先祖不是虚拟,说明了什么呢?这正是在四川上古盆塞海现象的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时期,今天的“少数民族”的先祖在“多数规则”──“汉族”中是一支骨干力量,以至今天还保留那时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一些特色。

(2)少数民族经典及研究作证

4500年至5000年前,因为海水退出四川盆地露出成都平原以后,人们才从山寨城邦、大围坪上,逐渐进入成都平原修房造屋发展农业生产的。那时,从甘肃天水地区、四川岷山、青城山、秦岭到湖北、湖南、山东、贵州、云南等山与山之间的大坝、小坝上都有过古氐夷族、古氐羌族。四川广汉三星堆北面岷山、青城山山腰或山上都应该有蜀国国王的最早宫殿和城池遗址。这有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著名的彝族天文学家、教授卢央的专著《彝族星占学》和四川凉山古彝文经典《勒俄特依》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可供参考。因此如果有人问:在四川广汉著名的三星堆博物馆内收藏陈列着许多古蜀极其宝贵的文物,联系四川上古盆塞海现象的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为什么在五千年以后的汉文献中找不到具体解释、陈述三星堆文化的专著资料呢?在现今中国彝族、土家族、哈尼族、羌族中有没有具体或间接解释三星堆文化的文献资料和神话传说?秦引民万户入蜀和后来的引民"填蜀"以后,原巴蜀居民和民族到哪里去了呢?三星堆古蜀国的语言文字、建筑艺术、文学艺术、冶炼技术、养殖业技术到哪里去了?已经出土的文物精品、青铜立人像、青铜面具、金杖、青铜太阳轮等冶炼过程,制造技术和冶炼厂遗址在哪里?

前面的研究也许能回答,现今居住在我们可爱而伟大祖国这960万平方公里上的各少数民族,从远古到今天所创造的科学文化史都应该包括在中国的文明之中,而不是要从埃及、印度、巴比伦文明中去寻找答案。事实上,三星堆古蜀国文明史的资料和证据就在中国少数民族远古文明史之中──如果用彝文经典《勒俄特依》和《西南彝志》以及用汉文撰写的《彝族古代史研究》,《彝族文化》、《彝学研究》等几百册彝学学术刊物上的资料和证据来说明,这是由于从初中到大学的历史教科书,从正史到野史,都是去掉了中华文明海洋文明在先、农耕文明在后的单纯的农耕文明中原王朝史造成的──在这些书上,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禁止使用中国各少数民族灿烂的文化,并与农耕文明国家版图的统一混为一谈,而没有把五十六个民族的灿烂文化与四川上古盆塞海现象的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作一元化安排,造成了今天只以中原王朝农耕文明的传统文化为源头和框架,以中原王朝2000年~3000年的农耕文明历史时间、地点、文物和资料,作为人人遵守不可逾越的框架──这是不可能说清“少数民族”在远古联合国中的地位、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起源之谜的。

(3)走向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道路。

有人说,根据世界地质学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得出的结论,我国现今的地理格局形成于侏罗纪、白垩纪早期出现了"燕山运动"。在这个时期前后海水退出了我国西南大部份地区,形成西部高东部低的地理格局以后,在一个漫长的时间里现今四川盆地还是一个黑色或青色的大海。因为四川盆地西南、西北、东北都有大山挡住了海水的去路,西部的金沙江、大渡河、雅袭江,北部的岷江、马牧河、鸭子河等不少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流人四川盆地,并把四周山上的腐殖质和黑色细泥带进四川盆海,堆厚了这个黑色海底。盆地海水流不出去,一年比一年涨高涨深以后,由于东南方比其它山矮,四川盆地海水逐渐疏通了通往太平洋的这条长江水路,现出了堆积腐生植物的肥沃的成都平原。所谓"洪水泛滥",也许又是后来与大地震的大山崩裂、堵住了大渡河、长江等江河的去路,把云、贵、川大坝子或者说是平原都淹没的灾害有关系的故事。

根据刘尧汉、戈隆阿弘、刘志一等不少专家、教授论证的情况看来,从南到北发展的有1500万年前的开远腊玛古猿;有800万年前的禄丰古猿;有400万年前的蝴蝶“猿人岔种”;有250万年前的“东方人”;有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有60~70万年前的“蓝田人”;有40~50万年前的“北京人”等。而在约20万年前的大冰川期,他们又曾向热带的非洲赤道迁徙;而约20万年前之后从“绿色撒哈拉”的干旱沙漠草原,这些远古祖先的直系后裔再返回中华大地,迁徙到四川上古盆塞海。在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两岸大围坪良好的自然生存环境,自下而上生息、繁衍。约在7000年左右盆塞海远古联合国有两大支系部落,一个叫雅利安人,另一支叫苏美尔人,从甘肃、青海等地向西部迁徒,经新疆越葱松岭到达印度两河流域,巴比伦地区。据有关专家、教授论证,这两支部落是从甘肃天水一带迁徙到巴比伦后建立了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莫拉比的姓和名都是和当今西南彝族崇拜虎和神有关系的姓名。还有尼泊尔、阿富汗、印度北部的诺尔族不少文化、习俗都和彝族相似。说明中华盆塞海远古联合国民族文化曾经影响和启迪了那里的人类。还另有一支从甘肃、四川川北往陕西、晋南、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迁徙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除朝鲜半岛朝鲜族文化里,无法找到与彝族文化相同或相似的资料外,在日本文化里可以找到不少与彝族文化相同相似的文化;最明显的是日本民族使用的语法规律完全和彝族语法相同,和彝族相近相似的词汇和习俗还不少。这就是说,在我国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河南、山东等地域,统一使用过同种语言文字和图腾崇拜理论。在我国历史上滇王国、蜀国、夜郎国等等都在上述盆塞海远古联合国文化的统一下进行治国治域,古氐夷族群,古民羌族是远古联合国这块土地上“多数规则”──“汉族”的真正主人,也是中国远古文化的使用者──这也是众多彝学专家、教授论证后得出的结论。如戈隆阿弘的专著《彝族古代史研究》中有以下结论:"古夷人──藏人"; "古夷人──炎、黄";"古夷人--楚人、卢人、罗人";"古夷人--彝、白、纳西、哈尼、拉祜、土家、傈僳"。这些古氐夷人、古氐羌人后来分支成不少族群向世界各地迁徙而去,传播着中华民族“多数规则”──“汉族”的这些远古先民曾创造的许多灿烂的文化。我们只有将长江文化、古氐夷文化、古氐羌文化、滇文化、蜀文化,作为一种渊源于因大地震串的大山崩裂,形成了从堰塞湖到盆塞海的远古联合国的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才能接上轨道,走上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德奎,三旋理论初探,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5月;

[2]孔少峰、王德奎,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9月;

[3]王德奎,解读《时间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3年9月;

[4]王德奎等,嫘祖研究,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

[5]岳定海、王德奎等,嫘祖故里大揭谜,伊犁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6]刘月生、王德奎等,“信息范型与观控相对界”研究专集,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增刊第一期,2008年5月;

[7][俄]N.科瓦利琴科,计量历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闻一等译,1987年7月;

[8]王德奎,“绵阳第一碑”与盘古王表石,文史杂志,2000(2);

[9]王德奎, 嫘祖文化研究与经济建设综述,凉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Email:y-tx@163_com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3 00:11, Processed in 0.2184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