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314|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花芬雪地 发表于: 2009-10-9 15:05:4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夏商周巴渝地区禹文化源流及其内涵

 [复制链接]
  重庆地区的传统文化固然可以用“巴渝文化”这一概念来统称;但由于重庆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因而巴渝文化并非单纯的本土文化,而是包容、吸收了不少外来文化元素。其中“禹文化”便是代表之一。本文结合文物、文献、传说及其民俗事象,试探讨巴渝地区禹文化的源流及其内涵。8 \6 b) {+ s9 c http://www.phoer.net
* D5 v5 D. ]; u' R& J http://www.phoer.net
一、巴渝地区禹文化源流的四大特色
http://www.phoer.net ; ~" K+ F' y8 Q5 M! d  大禹相传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王朝的缔造者。他的主要功绩就是总结其父治水失败的经验,根治了一场滔天的洪水,因而被人民拥戴为王,建立了统一的国家。而大禹治水传说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他娶涂山氏之女为妻,因治水繁忙,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世人传为佳话。但关于大禹的出生地和涂山的原始地望,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而形成了禹文化源流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其中,“禹生石纽”(在今四川省汶川县或北川县)和“禹娶涂山氏于江州”(在今重庆主城区),就是四川盆地禹文化源流的两个主题。
http://www.phoer.net : t0 |  I2 |$ k8 s4 S  禹文化在巴渝地区传播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汉代的江州就已经建有“禹王祠”和“涂后祠”。到了唐代,“禹王祠”和“涂后祠”大概都已经残破,只有一些旧迹供文人墨客们发思古之幽情;而在同一地点建起的一座佛教寺庙,则叫“涂山寺”。明清以来,由于“湖广填四川”,大量的湖广籍人士来到重庆,所到之处纷纷建立会馆,称为“禹王宫”或“禹王庙”,于其中供奉大禹的神像。这种民俗事象与巴渝地区自古以来敬奉大禹与涂山氏的传统相呼应,形成了巴渝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http://www.phoer.net % z9 D& W5 c+ S2 [! q' ]  这样一来,巴渝地区与大禹及其姻族涂山氏有关的文物古迹和文献记载,不可谓不丰富。我们比较了一下,在全国范围内,重庆有关大禹、涂山氏的传说和遗迹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色。. H: n) J5 g+ N http://www.phoer.net
  第一,文献记载夏禹、涂山氏活动最早的地方之一& M. ]2 l. A1 a; t* C+ ?6 p http://www.phoer.net
  《山海经·海内南经》说:“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路史·后纪》注“:丹山之西即孟涂之所埋也,丹山乃今巫山”;《巫山县志》“:孟涂祠在县南巫山下”。从大禹与涂山氏的姻亲关系来看,说孟涂为夏后启之臣,完全符合禹娶涂山氏传说的母题。这段文字表达的历史信息是:涂山氏家族(或部族)的一个成员,在众兄弟中排行老大(古时兄弟姊妹按孟、仲、叔、季排序),故名叫“孟涂”。他曾于今三峡的巫山一带“司神于巴”,做了巴人的统治者。而这个时代是夏朝的后期。
http://www.phoer.net 3 U; r# {8 F. U7 x9 O4 Y" e  第二,全国最早建有大禹和涂山氏庙堂的地方之一
http://www.phoer.net   G" K% ?  q/ g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汉代的江州县为巴郡郡治,有“涂山,有禹王祠及涂后祠”,“帝禹之庙铭存焉”。可见,当时就已经建有“禹王祠”和“涂后祠”,而且其中还保存有建庙的碑刻,只是碑铭上说的什么内容已不得而知。北魏郦道元撰的《水经注·江水》写道:“江之北岸有涂山,南有夏禹庙,涂君祠,庙铭存焉”。不知是郦道元记载有误,还是当时的涂山不在长江南岸而是在北岸?这个问题暂时存疑;但“禹庙、涂君祠、庙铭”则明确是在长江南岸,与后来的涂山寺在南岸相同。- `" c* B/ p( u+ Y& c& m http://www.phoer.net
  除了《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的重庆“禹王祠”和“涂后祠”以外,东汉赵晔所撰的《吴越春秋》说:“(夏)启使以岁时春秋而祭禹于越,立宗庙于南山之上。”说的是今天浙江绍兴的“大禹陵”。不过,文献提到该处的禹庙建筑,为梁大同十一年(545年)重修,比《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的重庆“禹王祠”和“涂后祠”均要晚。另有《金石录》收录的原在河南龙门禹庙内的“禹庙碑”,为东汉光和二年(179年)立,也晚于重庆的“禹王祠”和“涂后祠”。
http://www.phoer.net 6 D  A( j4 b- z6 f( `: j" ^; h( F  第三,文献记载巴人是涂山氏的直接后裔7 i# K3 Z; s/ o. o7 @ http://www.phoer.net
  涂山氏的后裔为商朝以后的徐人,这一点已经为学术界公认。而据笔者研究,徐人后裔又演变为巴人中重要的一支。《晋书·刘曜载记》说:十六国时期前赵的长水校尉尹车秘密联合“巴酋徐库彭”,谋反于长安;“曜乃诛车,囚库彭等五十八人于阿房,将杀之。……于是巴、氐尽叛,推巴归善王句渠知为主,四山羌、氐、巴、羯应之者三十余万,关中大乱,城门昼闭。”这里明确说到了当时被迁徙到关中的“徐库彭”为巴人首领;而《史记·秦本纪》明言徐氏为嬴姓之后,巴人首领到十六国时仍为嬴姓徐氏。难怪汉代的江州百姓要建“禹王祠”和“涂后祠”,祭祀他们共同的祖先大禹和涂山氏!
http://www.phoer.net ) T* m. X! h, T6 Z, [  江州的涂山、夏禹庙、涂君祠等,应该就是战国、秦汉时期徐人来到今重庆后留下的祭祖遗迹。除了“涂山”以外,《华阳国志》还记载今忠县有“涂溪”(今涂井河),滇、黔间有“涂水”(今牛栏江),反映了涂山氏后裔在西南地区因迁徙而留下的踪迹。《华阳国志》、《陈书》等记载,汉至南朝之间,巴渝徐姓尚有朐忍(今云阳)的徐虑,鱼复(今奉节)的徐世谱等。史书虽未明言其族属,但他们是此前进入巴渝地区的徐人后裔,这一点不会有怀疑。
http://www.phoer.net / W7 Z9 x2 T/ L  第四,夏禹庙、涂后祠遗存延续两千多年" G; ?: P. ^, A2 [- |( U8 b http://www.phoer.net
  自汉代江州建“禹王祠”和“涂后祠”后,唐宋时期四川盆地再兴建禹庙之风,其中巴渝地区以忠州(治今忠县)的禹庙最为有名。而当时的渝州(治今重庆市区)的“涂山寺”是佛教名寺。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游涂山寺,留下了《涂山寺独游》一诗:“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涂山来往熟,惟是马蹄知”。从该诗描述的环境来看,这个“涂山寺”虽然已不是祭祀大禹和涂山氏的场所,但位置与汉代“禹王祠”和“涂后祠”弥近,在长江南岸的涂山上。
http://www.phoer.net ' y* i% u) L/ P3 [) ]& t  虽说涂山寺已经改变了属性,但夏禹庙、涂君祠遗迹尚存。元人贾元的《涂山庙宇碑记》记道“:渝郡涂山,禹后家也。古庙废圮,元至正壬辰,郡守费著仍建庙。……至今洞曰涂洞,村曰涂村,滩曰遮夫,石曰启母”。到了明代中叶,仍可于“涂山之麓,得禹庙旧址与元臣刘志道所题庙焉”。明万历年间,当时的川东兵宪田某还主持重建了禹庙。清王士祯《大禹庙诗》:“山围巴子国,苔没夏王宫。”说明明清之际尚能见到历代重修的禹庙旧迹。
http://www.phoer.net , g& Y4 J6 D$ _' d: S  清代,禹庙虽已成废墟,但“涂山”的名气仍然很大。清末重庆知县、书画家陈竹波(外号“小扫把”),曾在江南岩壁上镌刻“涂山”两字,高20米,合宽21米,沉雄磅礴,苍劲有力,为全国最大的摩崖字刻,“陪都八景”之一。可惜摩崖字刻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在所见的南岸“涂山”二字,系“文化大革命”后重书。! F* K  q9 P' L( b$ {3 } http://www.phoer.net
  总之,汉代江州兴建的夏禹庙、涂后祠,从始建到续建、重修前前后后延续了两千多年,可以说是巴渝文化中的一大奇观。& ^8 b& ]5 s6 V) d http://www.phoer.net
  v# a( J- i1 p9 e0 w3 { http://www.phoer.net
二、巴渝禹文化的传说与民俗事象
http://www.phoer.net 1 E, M7 Z* f# D- ]8 ~: L, ^  在巴渝地区现存的各种民间传说与民俗事象中,大禹和涂山氏的故事也十分真切、生动。按照巴蜀的传说,大禹是四川石纽人,他治理水害是从岷江开始的。首先,禹在四川疏导岷江,然后凿开金堂峡口。《尚书·禹贡》载“:岷江导江,东别为沱”,也就是分岷江水入沱江,使其在泸州流入长江,以减少进入成都平原的洪水。% t# {4 y: T6 R# y* ]: Y# ] http://www.phoer.net
  岷江经过治理后,大禹又顺江东下到了今巴渝地区,在江州娶涂山氏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名启。扬雄《蜀王本纪》是这样记载的“:禹于涂山娶妻生子,名启,于今涂山有禹庙”。晋人常璩撰《华阳国志·巴志》,文字就要多一些:“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7 }  a. G% J$ m' w: C http://www.phoer.net
  现在巴渝仍在流传的一则民间故事《大禹治水》,说大约在四千多年前,大禹继承父亲鲧的遗志,手提开山斧来江州治水,巧遇美丽善良的涂山氏女,在真武老人的撮合下,他俩结为夫妻。以后,真武老人赐禹子午针和乾坤带,黄山老人又赐禹太极帚,降伏了恒星潭里的独角神兽,驱使它拱开巴渝以东的铁山,开通了铜锣峡,使浩浩江水得以东流。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非常忙碌,有几次从家门口路过,都不能抽空进去看一看。涂山氏生启时,启落地呱呱大哭,禹也顾不得看上一眼。而禹的妻子涂山氏因为站在江边盼禹归来,久而久之化为一尊石头,这就是现在朝天门长江南岸的那块“夫归石”,又称“望夫石”。围绕这块“夫归石”,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大禹和涂山氏的动人故事。
http://www.phoer.net 9 Q7 v2 z% S; k+ i  大禹从江州东下,开始疏浚三峡的工程。《蜀中名胜记》引《一统志》说:“万县西百里,有木枥山。昔大禹治水过此,见众山漂没,惟此山木枥不动,故名”。再往东,大禹凿开了堵塞江水的巫山,使长江之水能顺畅东流。《巫山县志》记载,长江巫山段至今有斩龙台、错开峡等地名“,相传禹王导水至此,一龙错行水道,遂斩之,故峡名错开,台名斩龙”。之后,大禹又凿开瞿塘峡以通江水,开凿西陵峡的断江峡口,终于使长江顺利通过三峡,向东流注大海,解除了水患对荆楚、吴越的威胁。
http://www.phoer.net % r- B" }# D$ s8 A4 b7 |  此外,巫山十二峰的神女峰也有一个与大禹有关的传说。陆游《入蜀记》说“: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http://www.phoer.net : w8 r! ]& V" G$ N  向楚《巴县志》“风俗”条记载,到了民国初年,巴渝地区也还以每年农历的“六月六”作为“神禹生日”,举行一些祭祀仪式等活动。而三峡地区的一些集镇,旧时一般从正月初九开始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每晚都有舞龙活动。开始舞龙之前,要先到禹王宫敬大禹王,以喻禹王附体,然后出行玩“龙灯”。此外,明清以来入川的湖广籍人士修建“禹王庙”或“禹王宫”,亦在固定的年节祭祀大禹神像。
http://www.phoer.net # o% I( l5 M: j! ^7 N5 s& T1 ?  蓝勇先生曾著《清代西南的移民会馆》一文,统计清代文献志书记载的老重庆范围内的湖广会馆有近百座;但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文物普查显示,分布于当时20个区县(市)内的禹王庙或禹王宫古建筑仅有三十余座,可知百年来已毁损了一大半。令人略感欣慰的是,目前重庆规模最大的湖广会馆已经修复开放,每到逢年过节还举行祭禹的仪式。笔者以为这是禹文化在巴渝地区传承的余脉和将之发扬光大的一个契机。
http://www.phoer.net % u1 c+ {( i9 Z0 U5 o8 n! ^
http://www.phoer.net 9 ?7 Z/ `" C* t5 V1 Q余论
http://www.phoer.net 7 p! D; ^  g; J5 r  综上所述,巴渝地区留下了许许多多有关大禹和涂山氏的传说和遗迹。“禹娶涂山氏于江州”的说法,虽然在历史上受到过质疑,引起文人墨客之间的争论,但它并不影响禹文化在巴渝地区的流传;而且与全国其它有禹文化传承的地区相比,巴渝地区的禹文化自有其鲜明的特色。可以这样说:探索巴渝地区禹文化的源流,继承禹文化的精华,学习大禹不顾个人安危、救民于水火的事迹,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当大有裨益。
http://www.phoer.net ( ?, z/ j; }$ T9 V1 T2 w4 f1 p  [! c- c- j6 g  O) { http://www.phoer.net
⊙ 作者简介+ ?( z6 r, v: D: n http://www.phoer.net
  袁泉:中国三峡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重庆)主任;& _& ^3 ^( k2 S" z% I3 c  a' H http://www.phoer.net
  杨铭: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成都)研究员。( n6 \8 H# v' B: _$ R- W  }* c, W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u2 X$ K* N! _* D来源:《文史杂志》2009年第4期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花芬雪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花芬雪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花芬雪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花芬雪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花芬雪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花芬雪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一代廉相诸葛亮 [转帖]胡春浦
2# 四姑娘山
 何晓 发表于: 2009-11-12 19:33:4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期待更多资料:)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19:41,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