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睢文发|查看: 25113|回复: 303
[自然科学

《伤寒挈要》

 [复制链接 
21#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14:16|只看该作者
【原文】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45)

【注解】太阳病,用发汗法治疗,是为正治之法。然发汗后而病不解,应考查其原因,是汗不如法,还是病重药轻。医不察此,反用下法。结果,不仅表邪不解,还会引邪人里,形成误治变证。今者虽经误下,而脉仍见浮的,说明病还在表而未入里。“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为自注句,指出表证误下之非;“今脉浮”以次之文,是说脉浮病仍在于外,当须发汗则愈。然在误下之余,正气先伤,故宜桂枝汤为允。

按:第15、44、45三条前后连贯很紧,作者指出太阳病或因误下,或未经误下而拖延日久未愈,只要还有外证未解,而脉浮弱的,均可以桂枝汤以解外。文中没有强调“汗出”一症亦可使用桂枝汤发汗。可见,桂枝汤的前后重点而各有不同。
22#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14:3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原文】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387)

【注解】本条原在《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是承386条的吐利止而表不解的出其治法。根据91条的表里缓急的治疗原则,先以理中、四逆辈急温其里。若吐利虽止而身痛不休的,当斟酌使用桂枝汤以缓解其外。此乃因吐下之余,正气受伤,而与一般解表者不同,故以“消息”二字,以示不可猛浪之意。

按:此条的桂枝汤,无啜粥与温覆取汗的要求,并且提出小“和”,而有少少与服的意思在内。其慎重之处,无非使人小心从事而已。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15:04|只看该作者
【原文】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

【注解】伤寒服麻黄汤发汗,其病已解。经过半日许,其人复发烦热,而脉仍浮的,乃为表之余邪未尽,又继续集结发病,治当发汗以解余邪。然前已发汗,不堪峻汗,故用桂枝汤以代替麻黄汤之治。

按:此条可与第46条合看,以见服麻黄汤后余热不解的病机和治法。‘‘复烦’’的“烦”字,当“热”字体会。“复烦”就是又发热的同义词。
24#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15:24|只看该作者
【原文】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

【注解】病,是指一般的疾病,非专指感受风寒而言。经常自汗出的原因,为荣卫不相和谐所致。荣本身无病,叫“荣气和”;荣气虽然未病,但卫气不与之谐,则卫不护荣,荣卫相离而致病。此以荣行脉中而失卫护,卫行脉外而失荣守,荣卫相离而不谐调,故治疗必须发汗而使荣卫相合,则自汗可止。

按:荣气和,指荣气不病,非调和之义。常自汗出的病机,在于荣卫相离;“复发其汗”,因其自汗而更发之故,加一“复”字,借发汗而使荣卫相合则愈。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是引自《灵枢·营卫生会》的“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的意思,而《灵枢·卫气》也说:“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然其意义两书重点各有不同。盖《灵枢》是从生理出发,本条则以病理为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5#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15:58|只看该作者
【原文】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

【注解】“病人”,指已病之人,非专指中风病人。今脏腑无他病,只有时发热、自汗出而因循不愈。“此卫气不和也,是自注句,说明本病属于卫气的不和,也就是在外的卫气与在内的营气不相和谐。卫不与营和则发热,是阳不得阴;营不得卫之护则汗出,是阴不得阳。营卫阴阳不和,所以有时发热而自汗出。桂枝汤能和营卫、调阴阳,故能治疗此证。然必于未发热之前,服药啜粥,使其微汗,则营卫相和,其病自愈。

按:以上两条,补出桂枝汤非独治太阳中风汗出,又能治疗由于营卫不和的发热汗出之证。此条病本有汗,又复与桂枝汤发汗为何?然汗出为营卫不和之所致,而发汗又为调和营卫之手段,为此,桂枝汤具有发汗以止汗的意义。

桂枝汤治疗范围:①太阳病中风证,以发热、汗出、恶风为主。②太阳病,无论中风、伤寒,或汗、或下,凡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皆可用。③太阳伤寒,发汗后,余邪未尽;或太阳病下之后脉浮而外不解;或太阳病迁延日久脉浮弱者,皆可用。④治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的卫气不和证。桂枝汤的特点,发汗以止汗,发汗而不伤正,止汗而不留邪,调和营卫,健胃降冲,故应用较广。
26#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16:30|只看该作者
(二)桂枝汤的加减证

1.桂枝加葛根汤证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注解】太阳病,汗出恶风,是桂枝汤证。兼见项背强几几(“几”音殊,形容项背拘强,引颈而顾盼不自如的症状),是风邪客人太阳经,发生气血不利的反映。用桂枝汤解肌祛风,加葛根疏通经脉并能滋润项背的强急。

按:项背强几几的拘急之证,理应无汗,今有汗,故曰“反汗出”。此条承太阳病头痛,而及于项背,以见太阳循经自上而下的病理反映。

【治法】疏解太阳经中之邪

【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方解】本方用桂枝汤解肌以驱风,加葛根疏通经脉,以利血气之行,而解项背之拘急。

按:宋本此方有麻黄三两,经林亿校正:“此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义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考《玉函》桂枝加葛根汤方,无“麻黄三两(去节)”六字。将息二字,古人缺注,山田正珍氏“将”训以为行,“息”训以为止,言服药之法,病差则不终一剂止之,不愈则服至二三剂,此所谓“将息”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7#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16:53|只看该作者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原文】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注解】“喘家”指素有喘病的人。今又新感太阳中风,表有邪则肺气不利,喘病发作,故用桂枝汤解风邪,加厚朴、杏仁理气利肺以治喘,较单纯用桂枝汤为好。

按:《千金翼》“喘家”下多“有汗”二字。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风寒作喘而有汗出者,但必须同麻杏甘膏汤证相鉴别。麻杏甘膏汤亦见汗出而喘,然兼见脉数、口干、舌红苔黄等热证,切勿忽略。
28#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17:11|只看该作者
【原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

【注解】太阳病下之为逆,导致邪入发生各种变证。今虽误下,其人微喘,肺气不利而表犹未解,此误下之侥悻者,故用桂枝汤发汗以解表,加厚朴杏子利肺以平喘。

按:以上两条虽皆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但病机并不相同。一为喘家新感,故称“桂枝加厚朴杏子佳”,此乃权宜治法;一为下之微喘,表未解,故称“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此乃对证施用,而无复可疑之法。

【治法】解肌驱风。降气利肺

【方药】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方解】方以桂枝汤解肌驱风,加杏仁利肺、厚朴理气则喘可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9#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17:35|只看该作者
3.桂枝加附子汤证

【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注解】太阳病,指太阳中风而言,如果不用桂枝汤治疗,而滥用麻黄汤发汗,不但表邪不解,且使卫阳更虚,以致汗出如漏,不能禁止。“其人恶风”原为中风之一证,今复提出,则比未汗前为更甚。“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是属于过汗之后,膀胱气液受损则小便困难;筋脉不得气液濡润则四肢微急,难以屈伸。似此亡阳脱液,而又风邪不解,故以桂枝汤解肌驱风,加附子补阳摄阴以使漏汗止则液可复,此治病求本之法。

按:《医学入门》说:“小便难者,出不快也。”盖以“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此证汗漏则液脱,阳虚又不能施化,故见小便难;而又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辨证焦点在于“汗出遂漏不止”。仲景不急于滋阴液而先固阳气,因固阳即所以摄阴,阴不走泄则津液自复,读之耐人寻味。

【治法】解表扶阳摄阴

【方药】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昧,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方解】  因误汗阳气与津液两伤,而风邪在表不解,故以桂枝汤解肌驱风,加附子扶阳摄阴,此强主弱客汗止而邪去之法。

【附医案】某同事之嫂,病自汗久不愈,虚惫不堪。服参芪等药不下数十帖,而汗出犹未止。一日向余求方,余日:脉沉否?有之;畏寒否?亦有之。日:证乃阳虚而非气虚,是以参芪无效。可试服桂枝加附子汤,固阳以摄阴,兼能调和营卫,或可因之而愈。如所言,凡三剂而汗止。
30#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18:06|只看该作者
4.桂枝去芍药汤证及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原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

【注解】太阳病,若误用下法,治不顺理,导致里虚邪陷。其脉急促者,主正与邪急,在阳而未入阴。“胸满”(满、读闷)主邪从表传胸,有渐入之势,然仍在阳分。故用桂枝汤鼓舞心胸阳气拒邪仍从表解;去芍药,恐酸敛而羁縻桂枝的宣发。

按:卫气开发于胸中,故太阳邻近于胸。若太阳之邪不解,每有邪陷于胸,发生胸满之证。此时如脉沉紧,则为结胸实证;今脉不沉而促,按之反濡者,反映了正邪争拒,在阳而未入阴,在胸而犹未入腹。然促为阳脉,阳能争则脉促,故知病在阳。胸为表之里,然去表未远,而又属高位,故可用桂枝去芍药治之,此为救阳避阴之法。

【治法】辛温通阳,因势利导。

【方药】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方解】方用桂枝汤以鼓舞心胸阳气、透邪出表仍从外解。去芍药之义有二:一因芍药酸苦为阴而不利于胸满;二是芍药有碍于桂枝温通心胸之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5 11:46,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