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睢文发|查看: 25226|回复: 303
[自然科学

《伤寒挈要》

 [复制链接 
61#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29:18|只看该作者
【原文】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56)

【注解】“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说明痞症由误下而成,当治以泻心汤,其痞当解。若不解,并出现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等症,则知非为下后脾胃气机失调之痞,而为膀胱失司,水邪停滞,水气上干所致,故宜五苓散,通阳以行水,心下痞自解。

小结:太阳病蓄水证,又称太阳腑证,多因太阳受邪,气化不利所致。膀胱主藏津液,气化则能出。若气不化水,则水停津聚,反见口渴能饮。饮后则水聚,而无补于津液,故口渴而反能饮。因小便不利而下窍不通,则水无出路,致上逆于胃,故饮而又吐的,叫做“水逆”。治用五苓散通阳行水,外发其汗,内利小便,宣上导下,两解表里则愈。若水不停于膀胱而蓄于胃,则小便自利,故口不渴而心下必悸,则用茯苓甘草汤健胃以散水。
62#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29:3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二、蓄血证

【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注解】太阳病不解,热结于太阳之腑。热与血结,患者精神亢奋,语言动静、或是或非,然犹未到逾垣上屋、不避亲疏的程度,故日“如狂”,此乃瘀血浊热上扰心神所致。“血自下,下者愈”一句,《脉经》改为“下之则愈”,是指用桃核承气汤攻逐瘀血的意思。此病若表不解,虽有少腹急结之症,亦不可攻。待表解之后,攻之亦为未晚。

按:此证热与血初结,热盛而瘀轻,故有“血自下,下者愈,,的机转。那么什么是急结?“急”,形容不可忍耐,如少腹或痛或胀;“结”言其所以如此,则为热与血的瘀结而成。故“急结”二字刻画了蓄血的症状和病理特点。

太阳之邪及于下焦气分则病水,如陷入下焦血分则病血。膀胱与小肠同属太阳,如胃与大肠同属阳明之义同。“热结膀胱,,和“胃中有燥屎五六枚”的提法都是以足代手的意思,故热结膀胱,可以体会为热在小肠。心与小肠为表里,小肠之热上扰心神,故呈现如狂或发狂之证。

【治法】泻热逐瘀

【方药】

桃核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方解】据《医方考》说:“桃仁润物也,能润肠滑血;大黄行药也,能推陈而致新;芒硝咸物也,能软坚而润燥;甘草平剂也,能调胃而和中;桂枝辛物也,能利血而行滞。”

按:此方有泻热破瘀之力,若与抵当汤比,则泻热力大,破瘀力小,故治热与血初结者为合适。

【附医案】“李某,年二十余,少腹满胀,身无寒热,坐片刻,即怒目注人,手拳紧握,伸张如欲击人状,有顷即止,嗣复如初。脉沉涩。舌苔黄暗,底面露鲜红色,此病已人血分。《内经》云:‘血在上善忘,血在下如狂。’此证即《伤寒论》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也。当用桃核承气汤,一剂知,二剂已。”(见《遁园医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3#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30:01|只看该作者
【原文】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鞭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

【注解】此证比桃核承气证为重。因其人少腹鞭满,瘀血业已成形,并且“发狂”亦比“如狂”为重。 太阳病至六七日,为表邪入里之期,如果表证尚在,则脉当见浮。今脉微而沉,知邪已人里不属于表,表邪内陷,多成结胸,今不结胸,则知邪不在上、中二焦。其人发狂,少腹鞭满,知热与血结在于下焦,因无关于水,故小便自利。血结有形,当下其瘀,用抵当汤主之。

按:“所以然者”以次,为作者自注句,说明蓄血病因,为太阳表邪,随经内传而瘀热于里。“抵当汤主之”五字,接纛。“下血乃愈”之后,这种写法叫“倒装”句。

【治法】攻逐瘀血

【方药】

抵当汤方:

水蛭(熬) 虻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方解】水蛭与虻虫善破瘀积恶血,桃仁活瘀生新,大黄推陈致新,四药相配,破血行瘀,攻逐血结。

按:山田正珍认为“抵当”乃“至掌”之误写,“至掌”为水蛭之别名,其说可参考。

【附医案】王某,女,22岁

患精神分裂症,住医院一年余而愈,返家后操理家务如平人,秋初月事不来,延至冬月,其人精神发狂,骂人毁物而病又复发。脉沉而滑,舌有瘀血点。为疏桃核承气汤,月事未下而病如初,乃改用抵当汤。仅一服则月经来潮,下紫黑血块甚多精神遂慧。
64#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30:27|只看该作者
【原文】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毂、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125)

【注解】此条论瘀血发黄的证治。为了引发辨证思维,作者又借用湿热发黄与之比较,使瘀血发黄辨证则更为突出。湿热发黄,则热不得越、湿不得泄,其人小便必不利,其黄如橘子色,而鲜明光泽。“无血”,指此证则与蓄血无关。若瘀血发黄,黄色晦暗不泽,而且小便自利,脉来沉结,少腹鞭满,其人如狂,则为血证发黄审实无讹,治疗可用抵当汤攻下瘀血。

按:此条作者用宾主笔法,以论瘀血发黄证治。夫邪结下焦有水与血之分,故不可相混而论。鉴别之法虽多,关键在于小便之利与不利。如小便不利者,则责为水,小便自利者,则责为血。然瘀血之证,其人必发狂,方能信而不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5#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30:53|只看该作者
【原文】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126)

【注解】病由伤寒而来,有发热和少腹满的症状,若是蓄水腑证,则必见小便不利,可用五苓散治疗。今小便自利,则无关于水,是热瘀下焦而为有血,治当下其瘀血,宜抵当丸。

按:瘀热与血结于下焦,应重视腹证:桃核承气汤证是以少腹急结为特点,抵当汤证则以小腹鞭满为特点,抵当丸证则以少腹胀满不鞭为特点。此证无身黄屎黑与喜忘发狂,证情未至于甚,故不可峻攻,用抵当丸缓下为宜。

【治法】缓攻瘀结

【方药】

抵当丸方: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

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啐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方解】“啐”读醉。啐时,即周满二十四小时之谓。本方药味与抵当汤同,然分为四丸,每服一丸,则药力轻而攻势缓,又连渣煮服而无余药,为使药力绵长,消磨瘀滞而称善。

小结:蓄血的病因是太阳随经瘀热在里,血热相结在下焦小肠。蓄血的脉证与治法:其人如狂,少腹急结的治以桃核承气汤;若其人发狂,少腹硬满,身体发黄,小便自利,脉沉微或结的,治以抵当汤;若其人不发狂,只是身热少腹发满作胀的治以抵当丸。本证为热与血结,若热盛的用桃核承气汤;血瘀甚的用抵当汤;热与瘀俱缓的则用抵当丸。
66#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31:17|只看该作者
第四节  太阳经的传变

【原文】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

【注解】“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言中风或伤寒,在开始为病的时候,太阳首当其冲,而先发为太阳病。“脉若静者,为不传”,言太阳受邪以后,是否传经,须先验脉。若其人脉搏安静,而不数急的,反映了邪气不甚,仍在太阳之表,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这反映了邪气盛里气不和而有传经的倾向。同时又加上脉搏数急的,故可断定太阳病邪由表传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7#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31:44|只看该作者
【原文】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5)

【注解】“伤寒二三日”,是承上条“伤寒一日”而言的。太阳受邪以后,可以传阳明,亦可传少阳,今阳明证的口渴、烦躁不见,而少阳证的往来寒热、心烦喜呕亦不见,说明邪仍在太阳,没有传经的趋势。

按:第4、5两条是互相联系,互相发明,以辨传经与不传经。第4条言传经的脉证变化,本条则言所传之经而为阳明或少阳。

由此可见,传经者有被传之经和已传之证。有证则有经,有经则必有证。所以,传经不以时日言,而以脉证言为准。
68#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40:39|只看该作者
【原文】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8)

【注解】理解此条的意义,应先把“行经”和“传经”的概念弄清,以免发生混淆。“行经”与“传经”不同。“行其经”是指太阳本经,而非已传他经之意。《素问·热论》说:“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故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而自愈的,是邪在太阳本经行尽,随经气来复,正复邪退故有自愈之机。若其病不愈,是邪气盛而正气未复,则太阳之邪欲再作一经。所谓“作再经者”,指太阳过经不解,复传阳明而为并j病之属。此应如何处理?仲景示人用针刺足阳明以强其正而使太阳之邪不能内传,则太阳之邪亦不能久留必自解而愈。

按:“针足阳明”,可刺足三里穴,此穴是强壮穴,能使人气血旺盛而增强抵抗力;若再针刺趺阳穴,以泻阳明已人之邪则效果更为理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9#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41:02|只看该作者
【原文】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0)

【注解】风家,也包括伤寒在内。发汗解表后,而未能完全快畅,身体犹未康复的,此时切不可再发汗,大约经过十二天,俟正气得和,邪气悉解,虽不治也会自然而愈。

按:此虽以太阳病为例,实际上有很多的病都有类似的情况。古人谓“衰其大半而止之”,即指出不仅要去邪治病,而且要善于发挥病人自身的疗能,这里边实寓有不治而治之法。

小结:太阳病的传变,有的很快,有的较慢,也有的不传,当视其人的抗邪能力和邪气的强弱而定。辨传经之法,首先要掌握太阳病的证候特点,看它的脉证是否发生变化,作为判断传经与不传经的依据。“脉若静者,为不传”,说明太阳病的脉证没发生变化,就叫做“静”;“脉数急者,为传也”,是脉证发生了变化就叫做“不静”。那么,凡是不静的脉证主邪传于何经?作者说:“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若已见到了阳明、少阳证也就是说已向里传了。辨别传经有其积极意义,如以预防论,可以“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如以治疗论,可预知传经的动向,使治疗不落后于病势的发展而掌握了主动权。同时,太阳病也有“行经”之说,它和传经不一样。“行经”指邪在太阳本经的运动,所以它和传经无关。论中的“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就是说邪在太阳而并未传经,最后等待七日来复,正胜邪退则其病可以自解。
70#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1:41:30|只看该作者
第五节  火郁胸隔证

【原文】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76)

【注解】本文第一层意思,是说太阳病的治法,应以发汗为主。若发汗后,其人不能食而水药不能入口的,此为发汗太多伤了胃脘阳气。胃阳一虚则失腐熟之能,故为治逆。此时虽有表证,则应以89条的“必吐蚍”为诫,而不可再发汗。若更发中寒之汗,则汗出阳虚,中寒益甚,势必吐泻交作而不能止。此为发汗变寒之逆。

本条第二层意思,是论火郁和上述胃寒相反,有对比发明之义。若太阳病经过发汗吐下后,表里之邪已去,惟有余热不解,蕴郁心胸,使人发烦,故称“虚烦”而影响睡眠。此证剧者,则烦郁殊甚,可使人反复颠倒辗转不安,并且心中懊侬,愦愦然而无可奈何。治疗用栀子豉汤,清热开郁,泄火除烦。若兼少气的加甘草以益气;若兼呕吐的加生姜以散饮,并能调和胃气。

【治法】清宣火郁

【方药】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服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方解】栀子苦寒下行,以清心胸烦热,且有开火郁之功;豆豉苦寒性宣而散热邪,能透心胸之热以外出。两药相合;能降能宣,故有清热除烦的作用,则实非他药所能及。    ’

按:本方在服法后,有“得吐者止后服”六字,考栀子豉汤并非涌吐之剂,然在使用时确有药后作吐之事,此因胸脘火热蕴郁之甚,药入而与邪争,病位在上因势利导,正气得伸、拒邪外出则吐。得吐则气通津行,火郁得开而病解。

按:“虚烦”亦有解为热蕴于胸,而未与痰水有形之物相结,故叫虚烦其义亦通。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绵裹).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方解】此证若兼少气,为热伤气,故加甘草以益气扶虚。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生姜五两  香豉四合(绵裹).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方解】上证若兼呕吐的加生姜以散饮,并能和胃止呕。

【附医案】王某,男,28岁先患外感,身热不解,继而心烦殊甚,坐卧不安,辗转反侧,难于成眠,心中愦愦而无可奈何。全家惶惶因来医治。其脉数而苔黄,问其大便不秘,小便则色黄,此乃“虚烦”之证。为疏:生山栀三钱淡豆豉三钱服药不久,心胸烦乱尤甚,继而上涌作吐,吐时一身出汗而病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03:55,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