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九爷|查看: 8998|回复: 81
[媒体

财经评论家水皮:房企投融资出问题大都因自己走的太过

 [复制链接]
22#
 忘伤 发表于: 2016-8-13 10:56:00|只看该作者

水皮:恒大加入万科之争 房地产巨无霸要来了吗?

源自:华夏时报
  恒大加入万科之争 房地产巨无霸要来了吗?
  水皮
  水皮杂谈,一家之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如果把万科跟恒大的地产资源两块加在一起,年收入差不多就是6000亿。恒大加盟如果真的催生万科巨霸不是不可能,而是很有可能。

恒大加入万科股权之争
  就在万科之争的“宫斗剧”慢慢快变成“肥皂剧”的时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恒大高调加盟万科。
  当然,加盟可以说是“被高调”,并非主动。因为就在8月4号中午午盘的时候,财新在一篇报道中称“从多方获悉,万科股票近期的买家名单中出现了中国恒大的身影,目前持股比例或达2%,其中部分资金出自许家印个人账户”。消息一出,当时万科A股价就飙涨。盘中恒大曾否认称,“我不知道,我没买,可能许家印也没买”。受此消息影响,万科A稍微下挫一下,但是之后又缓慢顽强地爬到了涨停的位置,报19.67元,成交近70亿元。收盘之后恒大又收回了“否认”的说法。
  其实它不承认也没办法,因为龙虎榜已经揭示了,虽然还没有到公告但我估计到5%也是早晚的事情。事实证明,最近的公告已经到了5%。5%还是很有意义的,不只是公告的问题,而是它以后在董事会可能就会有一票的发言权。我怀疑恒大的目的就是要进入董事会。

恒大救场救了谁?
  恒大持股万科的消息披露之后,独立董事华生在第一时间就说,这个消息他是知道的。其实市场上很多人都知道,它主要的结论就是恒大是抱着自己的算盘来救场。那我们看看恒大救场救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个救场的一定是救了宝能的场。如果任凭万科的股价跌下去,受损失压力最大的自然就是宝能了,宝能九个资产管理计划中大概6个左右已经是触及了平仓线,所以万科的股票继续下跌的话对于宝能的资金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说救场第一救的是姚振华姚老板,现在姚老板基本上已经没有爆仓的担忧了。
  第二个救场实际上救的是大盘的场。万科是大盘蓝筹股,而且是深圳的指标股,万科的走势对大盘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另外一个关键是万科它是地产股,地产股在整个板块,在A股中间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恒大在买入万科的同时,在另外两个地产股上是大幅度增持的。一个是嘉凯城,它一下子买过来52%的股份;另外一个是廊坊发展,到8月7日公告为止恒大已经收了廊坊发展15%的股份。恒大地产其实已经超越了当地政府,成为廊坊发展的第一大股东。我们也看到了万科之后的表现,从17.88块最高打到23块,差不多两个多一点的涨停,对指数的影响相当大,是对整个板块的带动。
  第三个救场救的自然就是万科本身。现在的万科之争的局面是僵持的,在这个时候恒大介入让解决方案多了一种选择。
  恒大现在的规模仅仅次于万科。去年万科规模是2600亿左右,恒大是2000亿左右。今年它们俩的距离已经缩短到400亿左右。而且在7月份的时候万科的收入才270多亿,而恒大的收入已经开始反超万科达到420多亿了。换句话来讲在今年年底搞不好恒大的收入就会超过万科。与此同时它们两家今年也同时进入了世界500强。

恒大地产业务和万科整合猜想
  以恒大的态势如果要想跟万科做一些组合或者重组,你觉得万科拒绝的可能性有多大?至少在我看来这种拒绝的可能性要比拒绝宝能小得多的多。
  事实上恒大的资源也是相当的充沛,因为它早年间在全国各地160多个城市城乡结合部拿了大片的地,可以说土地储备是恒大的强项。而回过头我们看万科的土地储备,这正好是它的劣势。所以说如果两者能够强强联合就有好戏看了。
  那么这种强强联合有没有可能发生呢?我觉得可能性是很大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现在恒大已经开始控股的发展模式。其实早在6月16日恒大地产发布公告,公司名称由“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恒大集团”,该决议已经在股东大会通过。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地产业务在许家印的心目中已经开始淡化了。
  许家印现在格局是一个控股公司的格局。恒大系旗下的恒大人寿在A股上面投资也不少,至少投资了10个公司。此外,恒大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及市场外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已持有盛京银行27%的股份,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了。还有足球它已经做到了中国第一。恒大的粮油、矿泉水我们也都见识了它的广告。如今恒大是一个综合的布局,所以地产这块业务它完全有可能拿出来跟万科来重组。
  现在地产在中国已经结束了黄金时代,开始进入了白银时代,在白银时代地产肯定还是有发展的,但是发展空间却今非昔比。在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时代,强调公司的专业度,强调市场的集中度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万科毫无疑问是地产的第一品牌,资源向万科集中我觉得也是一个正常的事情。如果恒大有类似的想法,非常自然。当然,如果地产业务跟万科能够形成一定的组合必然产生行业的巨无霸,如果真的出现了那种情况,我想对于万科之争来讲也不失为一个圆满的结局。

〓 相关链接
21#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7-30 14:56: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水皮:万科独董华生PK央企“闹革命”

源自:华夏时报

  万科独董华生 PK央企“闹革命”  水皮
  水皮杂谈,一家之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万科之争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真是是越来越精彩了,各路人马悉数登场,我想后面可能会更加精彩。我们关注过王石,关注过姚振华,甚至关注过华润的老板,今天我们关注另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华生。

华生发声 PK央企
  一定程度上讲,如果没有华生这个独立董事通过他的微博披露董事会的分歧,我们到现在可能还不知道这么多精彩的内幕,社会公众也不可能对万科之争这么感兴趣。
  华生公布了董事会上的分歧之后,我第一时间就给他打电话说“你不是要写文章吗?我们《华夏时报》给你提供版面!”他回答说因为信息披露的问题比较重大,还是想在官方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刊登,所以几篇文章就登在了《上海证券报》。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一篇是《我为什么不支持大股东的意见》。据说不管是披露事件原委,内幕,还是方方面面的舆论的压力,包括他对公司治理的看法,他还要再写两篇文章,8月份上旬一起刊登。登完之后华生已经说了他还会开新闻发布会,跟大家有一个交代,“如果说王石,或者是郁亮、姚老板,包括华润的老板他们愿意一起来开的话那就更好”。
  从这个回应上来看华生是比较坦荡的,为什么华生的底气这么足?华生的夫人不是别人正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主席铁凝。中国作协是正部级的一个序列,华润只不过是一个副部级的央企,所以大家开玩笑说,华生跟华润现在死磕上了,这是一个正副级与副部级的PK。

接地气的经济学家
  华生1953年出生,现在也是60来岁了。他25岁参加高考,考得不错,但是因为受家庭背景的拖累没有学校愿意录取。最后是东南大学在全部录取结束后特别增开马列师资班,才又补录一批50人,其中就有华生。研究生毕业以后华生就留在了北京,参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研讨,在首届全国中青年经济工作会议也就是俗称的“莫干山会议”上,他因与同伴提出价格双轨制改革思路并被国务院采纳成名。当然参加这个会的名人很多,如王岐山、马凯等人,现在已经是高级干部;张维迎、周其仁等人后来成了北大教授。现在实际上只有华生是一个单干的个体户,原因就在于他去英国留学了。
  华生的经历真的是非常丰富,开过饭店,捣腾过进出口商品,最后开始做公司。当然后面他参与了资本市场的并购,最被大家关注的两件事就是st海洋和闽福发的重组。当然这也是比较有争议的。大家就说“你华生现在名义上说万科的事情是为中小股东谋利益,当初看看你干的事,炒这两个公司股票的股民倒了霉了,这个账怎么算?”。华生对此也有回应,他觉得自己当初的进入并不是个耻辱,而是辉煌。并表示他以后会跟大家做说明的。更何况即便当初真的这两个公司重组有问题,也不影响到华生现在的发言。
  我跟华生交往比较多,主要是在2000年以后讨论股权分置改革的问题。在我的印象中,总体而言华生是一个比较接地气的经济学家,既理性但是又非常实在,此外,他不是一个市场原教旨主义者。

独董“革命”不做花瓶
  听了我的介绍,我相信很多人对华生这一次的表现能够有所理解。华生就是这么一个人,路见不平就会拍案而起,一定程度上华生打破了我们对独立董事的一个认识。老实说,过去我们对独立董事的认识可能就是认为他是个花瓶。尽管证监会推出独立董事制度,是希望在董事会出现制衡的力量,出现代表中小股东发声的人。但是水皮可以告诉你,独立董事产生的过程就注定了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因为独立董事主要是大股东提名的。华生有一篇博文就说《大股东就是上市公司的主人吗?》这个话我相信是他的真心话。
  这一回华生不再甘于当花瓶了,他一定要发自己的声,我相信这对于公司治理而言并不是什么坏事。
  水皮一直关注独立董事制度的改革。至少十年前我就提过一个动议,希望证监会能够寻找第三方成立一个独立董事工作委员会。现在看来在上市公司协会下面成立这个独董委员会是完全有可能的。由这个第三方机构来建立独立董事的董事库。根据不同上市公司的特征选派独立董事,换句话来讲大股东可以提出要求,但是选派的过程在于独立董事工作委员会。而且独立董事的收入也不直接从上市公司领取,他应该从独立董事委员会或者上市公司协会领取。这样我不拿你的钱,我也不会替你说话,从而在公司治理层面上达到一个均衡真正起到独立董事的作用。
  万科之争如果能在独立董事的制度性变革上或者改革上有所实质性的推动那也算是一个成果吧。

〓 相关链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0#
 楼主|九爷 发表于: 2016-7-23 07:56:00|只看该作者

水皮:万科事件暴露五大改进空间

源自:华夏时报
  著名财经评论家、《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万科事件暴露五大改进空间
  万科对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起了很大作用,20年前大家对职业经理人这个概念相对模糊的时候,它就起了科普的作用,培育了很多人,启发了很多人。
  万科之争至少在五个层面上值得大家充分思考:第一,产业资本跟金融资本的边界在哪儿,有没有边界?第二,国有和民营的进退问题;第三,在市场监管方面,证监会也好,银监会也好,保持了相对克制,静观其变,但最终是要做一个表态的;第四,股东跟股民利益的边界在哪儿,是保护股东的利益还是保护股民的利益;第五,公司层面,治理跟控制区别开来,治理是讲均衡的,而控制,就是我控制,我说了算。具体到治理,公司内部关系的治理,董事会的角色、董事和独董的角色,董事究竟是代表派出股东的利益还是代表公司的利益?也值得探讨。
  最初很多人攻击张利平放弃投票权,认为你是华润提名的独董,你在关键时刻居然不站在华润角度投票。独董,独立于大股东或者股东之外的才叫独董,有人说他应该代表中小股东利益,我觉得不是,应该是相对独立于不同的利益主体,站在公司的角度,公司利益为上。从这个角度讲,张利平的做法无可厚非,是值得尊重的,在这次事件当中,万科董事会的四个独立董事起了很正面的作用。
  万科之争不管什么结果,都开启了一个时代。现在创业板和中小板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要么估值很高,大股东趁机减持,或者第二代没兴趣不愿意接班,股权到他手里以后,谁出价高他就卖给谁了,以后一定会形成上市公司没有实际控制人这么一个现象,以后这种公司不是个别,会越来越多。那么这些公司的董事会怎么组成,独立董事怎么构成,内部董事、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先不说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单说独立董事制度怎么完善的问题。独立董事究竟代表谁,有人说代表中小股东,有人说代表上市公司,从提名上来看,都是大股东提名,如果提名权就在大股东手里,情况就是这样,所以独立董事也搞这么多年了,作用一直不大,很大程度上在于提名的规则本身就有缺陷。
  10年前,我提了一个动议,希望证监会寻找第三方组织成立一个独立董事工作委员会,由第三方聘任或者派出独立董事,成立独立董事委员会,现在来看,完全可以在上市公司协会下面成立独立董事委员会,形成第三方机构,由这个机构建立独立董事库,根据不同上市公司的特征选派合适的独立董事。当然,上市公司可以否决,你觉得派出的独立董事不够格,或者独立董事不是这个专业的,可以否决,但是,上市公司大股东本身没有提名权,要使得有提名权的没有否决权,有否决权的没有提名权,这才叫中立。
  独立董事拿钱从哪儿拿也是一个问题,不应该直接从上市公司拿,应该由独董委员会出。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你拿谁的钱,就代表谁说话。为什么纪委都是上级组织派驻才行,我是派来的,就是监督你,而不是跟你是一个班子,这样才能制衡。以后独董也应该扮演这样的角色,不拿上市公司的钱,拿的是证监会的钱,第三方机构的钱,受中国证监会下设专业委员会的委托来公司当独立董事,这样角色才能分清楚,至少有一个利益均衡者,能够起到均衡的作用。
  (本版文字整理 张学光)
19#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7-18 08:56:00|只看该作者

水皮:新官上任三把火 刘士余动了谁的奶酪

源自: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
  3000点这个位置究竟能够站多久?
  各位都知道水皮对上证指数3000点的判断是一个价值中枢,今后一段时间指数会围绕3000点上下波动。

利空袭来 指数坚挺
  过去一段时间指数处在该跌不跌的状态中间,至少最近有三大利空指数都应该下跌,但是没有下跌。
  第一次中国A股没有进入新兴市场指数。当然之前我们说过了高盛忽悠大家进入新兴市场指数的概率在70%,结果没进去,指数涨了94点又跌回去了94点,形成了一个鬼门关的走势。这在A股历史上也是没有过的。
  第二次英国脱欧,英国脱欧盘中A股是大跌。欧洲、英国包括美国股市那两天稀里哗啦,但A股也就是在盘中暴跌了一下,收盘的时候差不多已经回来了很多。
  第三次就是万科复牌了。大家都猜测万科复牌一定是跌停,实际复牌之后差不多万科跌了一周,但在这个过程中间指数也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下跌。
  三次该跌不跌,股市上讲理当为涨,也就是说事不过三,指数能走得这么强一定程度上是拜托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其实他上任已经几个月了,说新也不新了。这几个月中间指数从2638点一路走到3000来点,整整走了300点,关键是3000点屡次还能站住这就很不容易了。
  股市“福将”刘士余
  我从刘士余上任之后就见过他,他对市场还是比较关注的。曾发朋友圈问大家“现在觉得市场最关键的是什么?”他实际上就是想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因为只有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行情的发展才能顺利一点。老话讲“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说又练才是真把式。”用这个标准来套,刘士余是一个又练又说的真把式。
  刘士余的口才想必大家已经领教了,上任之后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把大家说得心服口服,基本上一片喝彩,因为他把大家担心的一些问题都一一化解了。而从最近几个月的情况看刘士余还是一个敢动别人奶酪的证监会主席,动了哪几块奶酪呢?
  第一块奶酪就是退市。欣泰电气是创业板第一个被认定欺诈上市的股票,很多人都对证监会没抱希望,觉得可能又是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但出乎意料证监会果断开启了退市的进程,深交所明确宣布不接受欣泰电气再次上市的申请,也就是说彻底断了它的念想。
  这里有两个意义:第一这是欺诈退市的第一股,第二这是创业板退市的第一股。所以我们看到创业板最近这些交易日压力是非常大的,有一些高估的股票其实是走了下行的一个态势。
  第二块奶酪就是重组。最近两年重组并购一轮比一轮热,最热的像VR、直播、影视、手游包括游戏,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四个方面借壳上市证监会已经是收紧了。
  首当其冲是过去叫暴风科技现在叫暴风集团的重组。暴风科技上市没多久就宣布,既要收购影视又要收购游戏还要收购音乐,证监会说这些都不太靠谱直接就给否掉了。受它影响唐德影视本来是想收购范冰冰的公司,估值溢价也是相当的大,主动也调整了并购方案。影响会有多大我们现在谁也不敢做结论,会不会影响到乐视?甚至其他更大的影视公司的重组?
  另外还有一个意义,忽悠式重组的从紧直接导致海外中概股回归热潮降低,像分众也好,或者说史玉柱的巨人游戏也好,都是借了壳在国内上市的。一个壳资源在20亿到30亿左右,导致壳资源越炒越高形成了不死鸟永远不死的现象。也就是说劣币驱逐良币,公司做好了市值未必高,但是做砸了你卖个壳相反能卖个20亿到30亿。这是匪夷所思的事情,证监会一从紧之后对于中概股回归也是相当大的制约。
  第三块奶酪动的就是IPO。刘士余最近一直在说怎么压缩IPO的堰塞湖,他期望是压掉三分之一。现在证监会IPO排队有700多家公司,一天上一家两年都上不完。如果压掉三分之一两百家左右,剩个四百家那么我们心理上的压力就要小的多得多。

铁腕出击有章法
  刘士余下手还是挺狠的,当然中国资本市场积弊已久,不下重手整治是很难恢复正常次序的。俗话讲打蛇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如果投资者都希望有一个牛市而且希望有一个长久牛市的话,那么首先基础就要打好了。基础从哪里开始呢?从上市公司IPO就应该开始打。
  过去大家经常议论证监会手里抓了一副好牌,但是由于出牌次序不对往往一副好牌给打砸了。现在刘士余手中的好牌并不多,但是他会打牌,前后次序出的还是对的。前文动的三块奶酪实际上就为后面注册制做了很好的一个铺垫,换句话讲这是积小胜为大胜。当然我们希望他后面的牌越出越漂亮,这样市场就能够更加稳定健康地发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8#
 忘伤 发表于: 2016-7-16 10:56:00|只看该作者

水皮:欲上不行欲下不忍 跷跷板行情进入读秒阶段

源自:华夏时报
  用梅花间竹这个成语来形容现在A股的走势挺形象的,整体上A股目前呈强势,但是主板的深圳和上海之间,主板的沪深300和深圳的中小板、创业板之间,短期走势强弱对比非常明显,经常是上海强则深圳弱,深圳强则上海弱。
  为什么会这样?
  存量资金有限是一个原因。近期市场放量已经达到7000亿元左右,这是A股目前存量的上限,再放量攻击必须有强力外援场外增量资金,否则,跷跷板就是必然,资金在上海主板的大蓝筹和深圳的中小板之间流动,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操作难度在加强,搞不好就会两面挨耳光,追涨杀跌,节奏踏乱。
  利好利空并存是另一个原因。主板央企比较多,而央企重组最近有提速的倾向,比如宝钢和武钢的合并,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的合并,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的合并,中国国旅和港中旅集团合并,中纺和中粮合并,这些合并有的是集团层面,有的涉及上市公司,而国资委最新公布的国有资本投资试点公司就有7家,分别是神华、宝钢、武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这算不算利好?当然是利好,因为资本市场永恒的题材就是重组,就是并购,就是乌鸦变凤凰,丑小鸭变白天鹅,不管这是否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的内部改革,至少从外部来看是一个概念,一个可以借题发挥的炒作概念,可以忽悠自己也可以忽悠别人的概念。有这个概念就可以炒出空间,手脚快的跑得快的就可能挣钱,当然手脚慢的跑得慢就是买单的。利空指的则是源于创业板欺诈上市的欣泰电气直接退市,这是创业板退市的第一股,也是因欺诈上市而退市的第一股,尽管创业板早已三令五申不准借壳买壳,但是谁信呢?不见兔子不撒鹰,投资者不光听其言更观其行,不少人吃定了管理层说一套做一套,没想到刘士余玩真的,私募冠军创世翔就是典型,创世翔是欣泰被立案后进的场,赌的就是不死鸟重生,而即便在欣泰被判死刑且深交所强调不会批准重新上市、上市公司董事长说只有破产一条路可走的情况下,依然有人投入巨资在跌停板上接货,可见习惯思维有多严重,不是这些人真愚不可及,而是过去的证监会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太深刻,这是A股积重难返的原因之一,可以相信,欣泰只是第一股,不可能是最后一股,创业板符合退市条件的股票有一批,就看证监会是不是真练,这对创业板的高估值杀伤力巨大,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利空。目前背景下,创业板要持续走强难度太大,间或是可能的。
  宏观走势反复是基本面原因。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二季度的GDP是6.7%,和第一季度持平,好于预期的6.6%,乐观者可以想见这或许是L型的拐点,悲观者可以想见下跌中续。6月工业增加值是6.2%,比5月加快0.2%,但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都在进行中,即便前面提及的7家央企改革,我们可以发现集中在钢铁、煤炭、有色、建材和房地产领域,重组是利好,但是更多的是为生存并谈不上有多少想象空间,不存在强强联合的愿景。而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则一路下行,虽然日前发改委组织了大规模调研,国务院也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个“36条”都没解决的问题也不是现在立竿见影能解决的,这是为过去不作为在还债,而今天的不振亦为以后埋下隐患。以房地产为例,上半年同比投资增加6.1%,增速比1-5月回落0.9个百分点,地方投资疑似已经在一季度坐完过山车,下半年估值还会回落,上半年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到9%,比较1-5月份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而6月份M2的增速则和5月份保持了一致,同为11.8%,完美体现了稳健的特征,货币并没有大放水。
  特别要指出的,现有数据是过去的,要比较看,更要看比较,从中悟出趋势,趋势是什么?下行压力是加大而不是减轻。
17#
 楼主|九爷 发表于: 2016-7-2 08:56:00|只看该作者

水皮杂谈:黄奇帆一语点醒梦中人 万科之争击中管理层软肋

源自:华夏时报
  万科价值何在,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是2000亿的收入?是即将进入世界500强?是宇宙第一大开发商的桂冠?
  是,又都不是。
  万科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房地产企业,其实不仅是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全中国企业的标杆,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第一是干净,第二是干净,第三还是干净。
  有人问王石郁亮经得起查吗?
  水皮想回答的是真可以查,而且极大可能是经得起查,值得查。
  万科的股权分散一定程度上是王石的理想主义情结造成的,作为一个社会的企业,万科在中国是一个特例,但是在美国却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太多的世界500强根本就没有实际人,用华润和宝能的口径来讲就是内部人控制。当然,万科的内部人正是万科的创始人、缔造者、建设者、经营者,从这个角度讲,当了十多年甩手掌柜的第一大股东华润是坐享其成者,而现在的第一大股东宝能则是下山接挑者,全盘否定万科的管理团队甚至董事会无异于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自取其辱,除非出于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目的。商场有道义可言吗?没有,正如同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样,华润与宝能的关系估计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时而为敌,时而为友,时而尔虞我诈,时而狼狈为奸,水皮有时想,各位看官,如果你是王石,遭遇华润这样的大股东,你会作何感想?是不是会怀疑人生?情义两字,道义两字,无论哪两个字,华润都没有,这一点和宝能的姚老板相比更让人痛心绝望,央企的形象被毁得够呛。事情本来不是这样的,宝能当初夺的是华润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万科是在华润弃守的背景下引入的深圳地铁自卫反击,而华润居然背后捅刀,这是什么样的战友啊!都像华润这样,以后谁还相信混合制经济?万科都这般遭遇,谁还能和央企合作混合制?王石,王石,真的是瞎了你的“狗”眼!
  万科为什么干净?
  一源于万科人尤其是王石的财富观;二源于相对分散股权形成的约束;三源于公开透明的公司治理。万科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和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发育同步甚至同名,而这,正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方向,不少人大谈规则,既然万科的股份可以卖,我就可以买,但是往往忽略了一个前提,买的目的又是什么?是毁灭其价值还是彰显其价值?是为了短期的拉高出货还是长治久安?是为了创造财富还是为了资本运作?OK,即便讲规则,那么,我们也可以追根溯源,宝能的万能险属于什么性质的资金?购买万科的股票有没有投票权?万能险名下的投资属于财务性或战略性还是长期股权投资?宝能动用的资金最大杠杆26倍系浙商银行的理财产品,这种银行的资金进入实业控股是否违反商业银行法?宝能的做法如果合理合法,那么,理论上银行、保险、基金,甚至券商可以买下任何上市公司,这种情况真的可以出现,那就不是刘姝威教授讲的股灾2.0,而是现代社会的灾难!用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的话讲就是,问题已上升到社会利益和一个健康资本市场的发展建设问题,这是不可承受的后果。
  规则?
  在规则不清的时候谈规则,必然似是而非,必然得出玉石俱焚也合理,王石出局更是活该的结论。
  谁来作一下裁判呢?
  中国现在的金融管理属于分业管理,但是经营主体又是混业经营,宝能的姚老板,出身于地产,崛起于保险,借力于银行,并购的是上市公司,万科之争,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三会谁说了算?万能险归保监会管,银行理财归银监会管,投票权归证监会管,三权分立之下说规则岂不漏洞百出?!看来,三会的合并真是大势所趋。
  有没有明白人?
  有,重庆市长黄奇帆算一个,黄奇帆在重庆一个论坛上“管闲事”,隔空喊话,表面上不是给王石出主意,实际上是在给他的同僚上课。在黄看来,万科之争并不复杂,别由企业整天扯,政府从三个方面可以解决。首先,查资金规不规范,保险公司如果拿的是自己的资金200亿~300亿倒没什么,但是如果拿的是老百姓的基金,就要注意了,老百姓跟你签1-2年的期约,但是做人家大股东是要八年或十年的,你是法人股东,不是战略投资者,除非你让出了100亿~200亿的万能险的老百姓跟你签约委托你作长期股权投资,这个事情绝对难;第二要查管理团队跟董事会之间的约定,信托,责任合理不合理;第三股东之间可以酝酿,任何股东之间的协议都要公告,不能密谋的。最关键的是黄指出,政府在管理上对专业管理要到位,同时要有穿透性、叠加性,综合性的监管也要到位,是不是有点一针见血的感觉?黄奇帆不到北京真是可惜了。
  打造一个万科,王石用了30年;毁掉一个万科,3个月都不用,离开了万科现在的团队,万科的价值和宝能就是一样的,姚老板何必舍近求远?华润又何苦再复制一个华润置地?难道就为了整王石出口恶气?羞辱了王石你们就升华了?有钱难买痛快是不是?NDY。

〓 相关链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6#
 忘伤 发表于: 2016-6-15 03:56:00|只看该作者

水皮杂谈:高铁在美“被耍”实则另有隐情

源自:华夏时报
  水皮杂谈:高铁在美“被耍”实则另有隐情
  近日,中美首条高铁建设项目遇阻备受各方关注。事件起源于美国合作方西部快线公司突然单方面毁约,发布公告称“与中铁国际集团(美国)有限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建设连接加州南部和拉斯韦加斯高铁线路的计划将不再继续”。

小挫折不改高铁出海大趋势
  高铁作为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最闪亮名片,当然在海外备受关注,在美国更是如此。而我要特别提醒的一点是,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修建高铁是一种国家行为,但是在美国这是一种商业行为。
  西部快线铁路公司与中国的中铁在合资修建的这条线路主要是为了输送游客和赌客,这些游客更多的是国际游客。一方面,这些国际游客是不是需要通过坐高铁去,这是要打个大问号的;另外,修建这条高铁对于西部快线来讲合算不合算也是要打个问号的。
  前两年我去美国访问的时候,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州长麦考利夫也谈到了修高铁的问题,他再三强调弗吉尼亚也是特别想引进中国高铁的。所以对中国高铁感兴趣的美国人也很多的,并不是只有一个西部快线。同时中国还在与其他的几个美国商业公司谈判另外的高铁线路,这些高铁线路并没有受到中美首条高铁建设项目遇阻事件影响。所以客观的来看,中国高铁在美国的挫折不算什么,仅仅是一个商业行为。当然也有可能是人家一个讨价还价的策略。

高铁“出海”遇到的难题
  说到策略,中国高铁现在在海外也“头疼”。
  第一,外界对中国人有偏见,现在代表高科技的高铁突然进入了当地的市场,他们本能的会有一种抵触;
  第二,受国内的政治因素制约,下台的政府说话不算数,上台的政府又要开始讨价还价;
  第三,中国高铁在海外还会碰到日本新干线的搅局,当然日本新干线的背后也是政府行为,此前高铁在东南亚的竞争就特别明显,既然有人恶性竞争,当地政府在选择上面自然就游刃有余;
  第四,铁路建设在当地还是一个商业行为,斗智斗勇也在所难免,有时候我们的总理李克强也会充当超级推销员,我认为这也是有必要的,因为在其他国家的背后,也都是政府作为一个推手在支撑。
  中国高铁有总理带头出去推销,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政府的诚意,另外一方面,也代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第三,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担保。
  最后我要特别提醒的是,中国高铁和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商业合作遇到的问题这是一个商业行为,跟拉斯维加斯的经济密切相关,这和拉斯维加斯的经济再也没有恢复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有很大关系。
15#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6-13 08:56:00|只看该作者

水皮:股灾一周年戳穿天大谎言 散户并不是亏得最多的人

源自:华夏时报
  时间是治愈一切伤痛的良药。
  转眼的工夫,2015年的股灾已经过去一年了,有的人大梦初醒,有的人依然沉睡其中,任凭你怎样呼喊都叫不醒装睡的人。梦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更何况,我们距离那个历史新高的梦想曾经只有一步之遥,我们曾经拥有过70万亿的市值,我们曾经人均财富达到过150万上下,我们曾经畅想所谓的“国家牛”、“改革牛”、“现金牛”将指数带上6124之巅,没有人愿意接受5178点就是断崖的起点,更没有人想到2015年6月12日,也就是盘中创出上轮高点的日子收盘指数是5166.35,倒过来念就是53年6月15日,这不是一个平常的日子,这是一个人的生日,而接下去的第一个交易日恰是周一的6月15日,也是券商国泰君安上市的日子。
  但是,历史就像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一样,没有但是了,因为游戏结束了。
  6月15日,尽管盘中曾经冲高到过5176.79点,但是尾盘才报收5062点,大跌2%;
  6月16日,上证指数直接跳空低开,留下33点的缺口,收在4887点,再跌3.47%;
  6月17日,上证指数盘中最高反弹近百点,报4967点,反弹1.65%;
  6月18日,上证再次直接低开,大跌3.67%;
  6月19日,大势如大江东去,一去不回头,暴跌307点,跌幅达6.42%;报收4478点。
  这是改变历史的一周,相信很多人的命运也因此而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这当然也是中国A股保持了其市场尊严的一周,因为此后A股就直接进入救灾模式,直到今天市场依然在国家队的严防死守之下,尽管其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股灾1.0、2.0、3.0,充分证明了三个字,“然并卵”;但是历史就是没有如果,所以如果之类的问题纯粹就是伪命题,没有讨论的价值。
  那么什么话题才有价值?
  中国市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面对这样一个市场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尊重这个市场的特征,还是先入为主,食洋不化,照搬照抄华尔街的所谓经验,削足适履?
  事实证明,中国A股就是一个散户市,5000万投资者中,资金规模在50万以下的占95%,参与者人数众多,但是资金量小;而机构投资者规模数量小,但是掌握的资金量大;机构和散户本来就处于不平等状况,再超常规培养机构投资者就是制造新的不平等,而认为机构投资者理性、稳健则更是错上加错,大错特错,公募基金甚至明目张胆以抱团取暖方式集体坐庄创业板和中小板,更是直接挑破证监会的监管底线,成为市场最大的破坏力量。
  承认散户市现实,尊重散户市特征,维护散户市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可惜,这样的话从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嘴里说出去的代价就是股灾,其中也包括对刘士余前任的追责,A股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戳穿了一个弥天大谎。
  股灾一年A股蒸发的市值为24万亿人民币,约为沪深两市的四成,抛开此前的公募基金不说,在2015年4-6月成立的私募基金曾经多达1.19万个,但是存活到现在的只有三成左右。数据显示,信托和自主发行两个渠道的普通股票型私募产品5251只,今年只有1750只公布净值,大部分已经绝迹江湖,活着的中间正收益的只有306只,599只亏损过20%,60只亏损过50%,亏得最厉害的是豪世资本旗下的广州摇钱树1号基金,摇到3月11日的净值只有0.08元,亏了92%。
  股灾同样让曾经的基金一哥王亚伟身败名裂,这位在华夏基金创下业绩神话的老兄自从成立私募之后业绩一直乏善可陈,最近狂赌重组的一汽更把他的重仓股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炸得人仰马翻,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去年他高位参与中科招商增发,增发价18元,现在仅剩1.65元,相对5亿的投资浮亏4.54亿元,其投资的另一家新三板九言科技更是以2.12亿的亏损创下新三板亏损之最,这让人如何是好?
  亏得最多的并不是散户,你是欣慰呢还是欣慰呢或者欣慰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4#
 忘伤 发表于: 2016-6-4 11:56:01|只看该作者

水皮杂谈:“乌龙指”不是“乌龙球” 仙人指路未必成真

源自:华夏时报
  踢球的把球踢进了自己的球门叫乌龙球,炒股的把买或卖敲成了卖或买叫乌龙指。
  根据经验,无论乌龙球或乌龙指都不是偶然的,如果排除故意或恶作剧,一般情况就是忙中出错,或惊慌失措。换句话讲,如果情况不是紧急,一般也不会有乌龙情况出现,皮裤套棉裤,其中必然有缘故。
  5月的最后一天,沪深两市开盘之后即由券商股发起一波攻势,指数一口气拉升2%以上,第一创业更是封上涨停,银行股、保险股和证券股合称金三胖,蓝筹的异动不仅导致指数暴涨而且引发了巨大的成交量,两市超过6000亿成交,较此前三天均量放出成倍的交易量。更有意思的是一举化解了向下破位的担忧,久盘必跌的规律被突袭所打破,连续半个月的横盘平台已经让投资者忍无可忍,而连续三天指数虽然拉红,但是涨跌却在0.05个点之间,2822.45成为一个指标点位,此刻的大涨不啻为在自家球门口的大脚开球,门口混战发生乌龙球的概率马上化为乌有,乌龙球躲过了;但是乌龙指却没躲得过,就在指数拉升的10点40多分,IF1606合约突然被打到了跌停,尽管瞬间又被拉回涨3%左右,但是已经足够让人惊魂,IF1606对应的是沪深300指数,基本可以确定是大蓝筹的套保盘所打。中金所夜间发表的调查也证明,正是机构一笔398手的套保盘引发了自动成交指令,而下面接盘的稀少直接导致瞬间穿透,问题正是出在流动性,股灾之后中金所基本上自宫股指期货,结果就是基本封杀了投机盘,但是同时也扼杀了套保的空间,而机构在追涨股票的同时必然对冲风险,这样就是两个结果:要么机构不敢买股票,要么套保没保证。正是这种结果,导致中金所迎来了难得自救的机会,适时放风探索市场反应,考虑放宽机构的限制,复活股指期货,至少从目前的市场反应看,投资者的反应并没有想象中的激烈,这也算是阴差阳错,塞翁失马。
  乌龙指不只今天有,历史上更大的则是当年光大的乌龙指,事后表明,乌龙指一般具有仙人指路的特征。
  2013年8月16日,上证指数临近午盘的半个小时,突然之间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诸多指标股被拉到涨停的位置,伴随指标股暴动的同时是成交量的迅速放大,半个小时300亿,上证指数盘中上涨近6%,上冲2198点,收盘在2068点,下跌130个点。导致这种剧烈波动的原因是光大证券的程序化变量出现了问题,买盘失去控制,连续买入的金额达72亿,机器出了错只能拔电门,这样的事故在中国A股历史上前所未有,光大的高频交易本来就是新事物,量化交易由此浮出水面,当然造成的损失也相当巨大,光大下午通过期货不正当的对冲更是在减少自己损失的同时,对其他投资者造成巨大的伤害,并由此被证监会查处直至被诉至法庭。“水皮杂谈”当时评论此事却另辟蹊径,用了仙人指路的标题,一方面惋惜光大出错,一方面指出,光大原来制定的策略也是每日买入,无非是数字由8000万变成了72亿,但是方向正确是买入而不是卖出,所以光大证券今后搞不成就是大赢家,事后指数在半个月中就是升过了当初的2198点,光大也在一年后的行情中咸鱼翻身完成大逆转,并非巧合的是,就在8月15日,“水皮杂谈”发表了《第二次5·19行情可能性有多大》的文章,暗示政策性行情随时发生;所以乌龙指事件一发生就有人打趣水皮是否是策动者、始作俑者,玩笑归玩笑,但是水皮预警的原因和光大确定买入的信源应该是一样的,那时的确有各种力量都在推动,而“国九条”之后的出台正是这种推动的结果,谁又能否定其中的关联呢?
  乌龙指不是无缘无故的,偶然中包含必然,所以本次股指乌龙现象的发生并不是坏事,至少可以促进市场的交易规则向正常恢复,至于是否又一次仙人指路,我们可以边走边看,目前的行情无疑是主力自救的行情,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13#
 楼主|九爷 发表于: 2016-5-28 09:56:00|只看该作者

水皮:注册制来了 就是股市的最低点

源自:华夏时报
⊙记者:栗泽宇 漳州报道

  5月26日,由《华夏时报》主办的“2016中国经济媒体领袖春季峰会”在福建漳州拉开序幕。当天晚间举行的“融金所之夜主题沙龙”活动中,《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向投资者标注出股市最低点。
  在沙龙过程中,水皮明确表示,注册制进入正常推进程序的那一天,就是股市最低点。
  水皮在回答来自“水皮杂谈交流群”的群友提问“股市最低的点位在哪”时表示,“我没有确切的点位,按照以前的策略,在4500以上到5000点时,我和大霄是战友,后来分道扬镳,我就说等注册制实施以后再进场,不管点数在哪里,5000也进,8000也进。救市肯定救不出牛市来,牛市能不能救出底部,还不能确定,什么时候注册制启动了,什么时候就进场,这是我给自己的定的纪律。我在很多场合说过牛市结束之后,按照519的惯例,哪来回哪去。”
  水皮进一步表示:“我恰恰认为什么时候开始启动注册制改革,什么时候就见底了,这和股权分置改革是一样的道理。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之时股市立刻就涨了。注册制眼前拖延是可以的,但是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注册制已经上了中央文件,除非拿下来取消永远不做,否则早晚要出台。既然不能否定,现在的对策是拖,其实对于整个市场来说就是长痛不如短痛。”
  水皮将注册制的暂缓比喻为打麻药,但疼痛最终还是要释放出来,因此在他看来,长痛不如短痛。
  “所以我认为下一轮牛市的起点,其实就是注册制有序推进,那一天就是股市的最低点。”水皮判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02:59,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