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2073|回复: 72
#
跳转到指定楼层

[诗人流沙河遗体告别仪式今日举行,好友:很悲痛也很怀念他

 [复制链接]
  流沙河(1931.11.11~2019.11.23),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1931年出生于四川金堂,本名余勋坦。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谈诗》《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诗话》《锯齿啮痕录》《庄子现代版》《流沙河随笔》《Y先生语录》《流沙河短文》《流沙河近作》等。诗作《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被中学语文课本收录。
  1949年秋,流沙河入四川大学农化系,立志从文。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先任创作员,后任四川《群众编辑》、《星星》诗刊编辑。1957年因《草木篇》被毛泽东点名划为右派,留成都做多种劳役,劳余攻读古籍,1966年押回老家,锯木六年,钉箱六年,监管劳役前后共二十年。1979年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诗刊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
  2019年11月23日15时45分,在成都因病去世,享年88岁。

流沙河,2003-07-08 12:07:15,文博茶园·大慈寺·锦江区·成都市 ◎摄影:雷康  DSC44978.jpg  保存到相册
流沙河,2003-07-08 12:07:15,文博茶园·大慈寺·锦江区·成都市 ◎摄影:雷康

§ 作品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蜀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蜀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2003-7-15日:爱抽烟的裴家高 [转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大平反
72#
 要有信仰 发表于: 2019-11-27 19:37:5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流沙河遗体告别仪式今日举行,好友:很悲痛也很怀念他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流沙河遗体告别仪式今日举行,好友:很悲痛也很怀念他

  (记者:李一凡 吴荣奎)今日(27日),著名诗人流沙河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四川成都东郊殡仪馆举行。其好友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对新京报记者称,流沙河是对巴蜀文化贡献最大的当代文人,他很接地气,会给普通人甚至儿童开讲座。日前得知他去世后,大家都很悲痛并且很怀念他。

今日(27日),诗人流沙河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四川成都东郊殡仪馆举行。受访者供图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2019年11月23日下午,著名诗人、作家、学者流沙河因病在成都去世,享年88岁。公开资料显示,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出生,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等;诗作《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被中学语文课本收录。
  11月27日,流沙河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成都东郊殡仪馆举行。现场画面显示,家属悲痛哭泣,场内挂有挽联,上面写道“斯人弃斯世,步步远离朽木草;此河留此沙,粒粒坚守真文明”。一名前往现场悼念的人告诉新京报记者,今日,多名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手捧白菊,前来送别。
  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也参加了今日的遗体告别仪式。他表示,在当代四川文化名人中,流沙河的贡献成果是最多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很多人到他家里玩,向他求学,他都愿意传授。”还会办讲座,给孩子上课。“他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人,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形式来传播他觉得应该传播的东西。”
  袁庭栋说,日前得知流沙河去世的消息,自己很悲痛。“我们都怀念他。希望后一辈人很好地学习他的精神,他的勤奋,他的廉洁。”
  编辑潘佳锟校对郭利

〓 相关链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1#
 噗鼾如雷 发表于: 2019-11-27 14:37:59|只看该作者

著名诗人流沙河遗体告别仪式成都举行 数百人送别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流沙河遗体告别仪式成都举行,数百人送别

  11月27日,四川成都。著名诗人、作家、学者流沙河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东郊殡仪馆举行,社会各界、亲属代表等数百人前来送别。23日,流沙河因病去世,享年88岁。
70#
 林麝 发表于: 2019-11-26 06:54:00|只看该作者

四川诗人雨田忆流沙河:在诗歌落寞的年代,先生为诗歌站台

源自:澎湃新闻
⊙记者:胥辉 朱雷

  11月23日,著名诗人、作家、书法家流沙河先生因病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88岁。
  流沙河,1931年出生于成都,本名余勋坦。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谈诗》《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诗话》《锯齿啮痕录》《庄子现代版》《流沙河随笔》《Y先生语录》《流沙河短文》《流沙河近作》等。诗作《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被中学语文课本收录。
  23日下午,四川诗人雨田告诉澎湃新闻,正是在流沙河先生的推荐和介绍下,余光中等一批台湾诗人在大陆逐渐被人们熟知。这是流沙河先生非常重要的贡献之一。
  雨田介绍,1982年,大陆和台湾还没有通信的情况下,流沙河先生在其主编的星星诗刊上开设专栏,介绍台湾的现代诗。后来,流沙河先生又将台湾的诗歌作品集结出版──《台湾诗人十二家》。大陆读者因此首次接触到台湾诗人很多新诗,在当时引起轰动。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1982年夏,余光中致信流沙河,说起四川的蟋蟀和故园之思,4年后,他又在《蟋蟀吟》中写下“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流沙河感慨之余,写了《就是那一只蟋蟀》作答,绝妙无比,一时传为佳话。
  雨田说,他在80年代进入诗坛,流沙河曾经写信鼓励,帮助他,现在他保存的信件,还有七八封。流沙河的信,都是用毛笔写的小字,内容很严谨,“老先生非常认真,字很有功底,看起来很漂亮”。有人跟他买这些信,作收藏,但他舍不得卖。
  雨田称,流沙河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几乎从不出席任何活动当嘉宾或作评委。但前些年,却破例担任在绵阳举办的中华校园诗歌节评委。“在诗歌落寞的年代,先生出来为诗歌站台。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诗歌、热爱诗歌。”
  雨田表示,流沙河对诗歌作者很好,经常帮忙提携,写信给他,鼓励他热爱文学,热爱诗歌,热爱生活,“80年代那一代的诗人,很多都得到流沙河的帮助。”雨田感慨。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作家网显示,雨田,本名雷华廷,笔名雨田、赤环、曲路。四川绵阳人。历任士兵,民办教师,文化站站长,诗歌编辑等,现为沙汀文学艺术院常务副院长,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绵阳市作协副主席。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诗《四季歌》《麦地》《颂歌》《疯狂的玫瑰》等,诗集《最后的花朵与纯洁的诗》《秋天里的独白》《雨田长诗选集》《雪地中的回忆》《乌鸦帝国》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9#
 zhaoren 发表于: 2019-11-25 09:24:00|只看该作者

流沙河家人设置简易灵堂 亲朋好友前往吊唁送别

源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边钰/摄影报道
  11月23日,著名诗人、作家、学者流沙河因病在蓉仙逝。为了能让更多亲朋好友以及读者表达对流沙河先生的惜别之情,11月24日,流沙河家人在流沙河生前居住的小区设置了吊唁处,供大家悼念。
  整个灵堂布置简易朴素,灵堂正中悬挂流沙河遗像,所选照片为流沙河先生78岁时外出讲课的相片。两侧对联内容为其挚友江功举所思,书法家乐林执笔,“讲易论庄解字绎经身无曲学难阿世 吟草咏木说诗隔离海笔有孤怀自入霄”,总结了这位大师一生所做之事。
  流沙河女儿余蝉介绍,吊唁处将对外开放至11月26日晚,公众可前往吊唁。
68#
 niko 发表于: 2019-11-25 09:22:00|只看该作者

流沙河离开后的第一天 这群平均年龄80岁的朋友来看望了他

源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边钰)11月24日,冬雨霏霏。成都南门,流沙河生前居住的小区里,家人正忙着设置一个简易的灵堂,供亲友吊唁。早上不到9时,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身影出现在了这里。作家方赫、作家蒋明英、摄影师葛加林、玉垒诗歌学会的王重纲……这群平均年龄80岁的朋友在流沙河仙逝的第一天相约前来送挚友最后一程。“很难得,我们这群老年人能聚在一起。”葛加林感叹道。
  这群人中,89岁的方赫年龄最长,他是流沙河的高中同学。在1947年到1948年,他就读于四川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和流沙河同班。因为都热爱文学,两个人从那时起,就结下了友谊。他回忆,在学生时代,流沙河就显露了自己不凡的文学底蕴。当时学校创办有《省一周报》,流沙河常在上面发表诗歌、小品。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细小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东西,行文简洁而又诙谐有趣。“你能明显感觉他有很强的求知欲,那个时候,他看了很多课外书,包括对文字的研究书籍,也都会看。”方赫回忆,流沙河当时只念了5期,就跳级考上了四川大学农化系!而在流沙河22岁,就出了一本名为《告别火星》的诗集。
  除了博学爱看书,流沙河的直率诙谐也让他印象深刻。方赫记得上学时,学校附近有一个名为“励志社”的地方,常有美军在那里举办舞会。方赫会和流沙河偷偷溜进去看。眼花缭乱的舞蹈表演让流沙河看得异常郁闷,结束后,他对方赫吐槽:“猴跳舞跳的,简直没看头。”
  工作后,流沙河有一段时间去了《星星》诗刊,方赫就待在了《草原》当编辑,一来二去两人又成了同事。他说,流沙河一生朴素。在1956年,流沙河去北京参加全国青年创作会议时曾写信给方赫,信中流沙河告诉方赫:“我在北京奢侈了一把,买了一只手表来戴。”方赫感叹,这样的一位人,直到那时才买了人生第一块手表。
  这群平均年龄80岁的老人有太多关于流沙河的回忆,在这个简单的灵堂,他们把曾经共处的时光又翻出来,化为一身轻叹,藏在一片静默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7#
 niko 发表于: 2019-11-25 09:21:31|只看该作者
11月24日,为了能让更多亲朋好友及读者和各界人士表达对流沙河先生的惜别之情,流沙河家人在其生前居住的小区设置了吊唁处,供民众悼念。图为悼念现场。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自发前来吊唁流沙河的成都市民王健说,曾因为工作原因和流沙河结识,在后来的每一次接触中,自己都能有所收获。“流沙河老师的朋友来自各行各业,他把所有人都当做朋友。你可以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他对社会、对生活、对人和对人性的爱。”王健说,流沙河带给人们的不单单是文化方面的财富,更是一种立体、丰富的精神力量,值得每个人学习。
  雨渐渐停了,前来吊唁流沙河的人没有减少。正如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所说,好作家、好诗人的死亡不会真正发生,因为他的书还在,他的书的生命力还在。“流沙河永远不会离开我们。” ●
66#
 niko 发表于: 2019-11-25 09:19:49|只看该作者
11月24日,为了能让更多亲朋好友及读者和各界人士表达对流沙河先生的惜别之情,流沙河家人在其生前居住的小区设置了吊唁处,供民众悼念。图为悼念现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大的吊唁处挤满了人,两侧挂了数十副流沙河亲朋好友们亲手写的挽联,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这位学者的不舍与怀念。“兰摧玉折先生去世,文化重镇呜呼哀哉。”写完这一副挽联,流沙河的好友、作家李书崇难掩伤感。他告诉记者,流沙河有高尚的文人品格和博古通今的学问,他始终坚持传承中华文脉,这种传承体现在他的每一本著作当中。“流沙河的离开,对于中国文化界来说,是一种损失。”
  流沙河的弟弟余勋禾表示,流沙河的一生是跌宕起伏、充满文化情结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用大量时间在大陆介绍台湾诗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退休后,流沙河又在文化推广方面发光发热,从2009年至今年5月,他在成都图书馆进行了近120次文化讲座。“哥哥走得坦然,但他也有遗憾。”余勋禾说,流沙河生前讲解的《诗经》还剩三分之二的内容没讲,但课件早已都准备好了。“哥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让我受益匪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5#
 niko 发表于: 2019-11-25 09:19:12|只看该作者

送别诗人流沙河:好诗人的死亡不会真正发生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成都11月24日消息,题:送别诗人流沙河:好诗人的死亡不会真正发生
⊙作者:岳依桐 祝欢 杨予頔

  简易的棚子、几张桌椅板凳、摆满的花圈……为了缅怀著名诗人、作家、学者流沙河,24日,他的家人在其生前居住的小区内搭建了一个吊唁处,供人们寄托哀思。成都阴沉的天空飘着小雨,前来送别流沙河的人络绎不绝。
11月24日,为了能让更多亲朋好友及读者和各界人士表达对流沙河先生的惜别之情,流沙河家人在其生前居住的小区设置了吊唁处,供民众悼念。图为悼念现场。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23日15时45分,流沙河在四川成都因病去世,享年88岁。1931年,流沙河出生于四川金堂,本名余勋坦。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谈诗》《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诗话》《锯齿啮痕录》《庄子现代版》等。迄今为止,流沙河已出版小说、诗歌、诗论、散文、翻译小说、研究专著等著作22种。
64#
 吖吖 发表于: 2019-11-24 13:50:34|只看该作者

流沙河:反对国学的国学大家

源自:新民周刊
原文标题:流沙河:反对国学的国学大家

⊙作者:河 西

  11月23日下午3点45分,著名诗人、作家、学者流沙河老先生因病在成都去世,享年88岁。在中学课本上读过《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这两首诗的读者,你们是否还记得朗读它们时的中学时光?时光,带走了这位老人,它去了另一个世界,读书、写诗,留下他的诗篇,为人们诵读。
  我读书的时候,课本上还没有收入老先生的这两首诗,所以我对它们的感情并没有那么的深。流沙河让我着迷的,是他晚年谈汉字的书籍,排印本为现代出版社出版的《流沙河认字》,因为觉得排印本有些差错,他又在新星出版社出版了手稿本,即《白鱼解字》,内容是一回事。白鱼又名蠹鱼,也就是俗称的蛀书虫,流沙河先生以此自谦。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读了一年多,还在读,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我们的汉字每天都在使用,看听写,太熟了,文字变成了一种符号,对于它们本身的意思,反而习而不察。
  比如讲,“三”这个字和人参的“参”有什么关系?其实它们根本就是一个字。“参”小篆上面是三颗星,下面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参”字的下半部分。上面的三颗星,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中的参宿。三星手机为什么叫三星?就这么来的。这个三星,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福禄寿。

  因为参就是三,所以三的数字大写,写作“叁”,从“叁”这个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参”与“三”之间的关系。而这个再简单不过的“三”,追根溯源之后,我们发现它居然和天文学有关。
  “艺”最初是画的一个人在耕种,培育植物,不过草头倒是后来加的,后来还加了土,还加了云。云是说话的意思,因为孔夫子开设了六门课,叫六艺,孔夫子的时代说话也已经是一门技艺了,那时的古希腊人也在专门学它。
  所以“艺”一开始只有农艺,发展了手工业又有了“工艺”,后来又有“武艺”、“曲艺”,直到最近,“艺”才和“术”结合,成了美而无用之物。

  又比如“不”这个字,也再简单不过了,可是要问你它的本意是什么,八成的人估计答不上来。是否定?《诗经·小雅·常棣》中有这么一句:“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华,就是花;鄂,即花萼。这个“不”是否定的意思?不是。我们从字形上来看,“不”,像不像个花托的样子?流沙河认为:“古人造出这个不字,正象形花托之形,不字的本意正是花托呀!”

  于此我们解释《诗经》中的这一句:棠棣开花,映衬着花萼与花托都光彩了。如果我们不能理解这个“不”字,又怎么能真正理解《诗经》的这一句呢?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文字有一点了解,流沙河先生在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流沙河先生谈字,深入浅出,他既不是把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简单的复述一遍,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以及各种古籍,流沙河先生信手拈来,常有慧眼独具的新论令人耳目一新,读来又趣味盎然,一点也不晦涩,是我案头的常备书。
  流沙河先生一生痴迷于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除了这本《白鱼解字》,《庄子现代版》和《诗经点醒》也是他的代表作,晚年他不再写诗,却一头扎进故纸堆中,识文断字,不亦乐乎。

  他的学识、他的研究成果,说他是国学大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照理说,流沙河先生应该是国学的支持派才对,事实却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网上流传着一篇他的的文章,标题是“流沙河:不要迷信国学,不要读《弟子规》”,这是他之前在腾讯大家发表的,原题为“流沙河谈国学”,对于国学却不太赞成。他写道:“现在取一个名字叫‘国学’,但这个学完全没有规范,具体指的是什么?这根本不是一种学术,不能够单独成为‘学’。”
  他尤其对《弟子规》不以为然:“像《弟子规》那种,说实话,迄今为止我一句都没有读过,不但我没有读过,跟我同一个时代读书的人也都没有读过。……现在弄来完全是开历史的倒车,而且也不想想这是否有效,也不看看当下整个社会文化生活成了什么形态了。把《弟子规》这套拿去给小娃娃当作国学硬灌下去,他们是否能够接受?早就无法接受这个了。我们小时候还在旧社会,那时候风气很紧,也很闭塞,新文化也很少,都已经不接受那一套了,连教师也不教那一套的了。”

  流沙河先生研究的是国学的内容,可是他却言辞犀利地批评国学,为何?因为他坚持的是学术的自由开放的立场,要百家争鸣,不要独尊儒术,要前进,不要后退,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他说:“真正的出路是往前面走,不是往后面看。”
  在接受腾讯大家采访时,流沙河也说:“不要动不动就喊拯救中华文明。”他甚至说:“拜师礼,我看到都会作呕三日!太恶心了,这就不是我们文化人了!这个你是跑江湖,你在表演,你应该加入戏剧家协会,因为你已经变成演员了!”
  他说他这样的立场得罪了很多人,可是他并不在意,因为他没想过要讨好任何人,他要说真话,说他心里想说的话,这是他的坚守。
  流沙河先生是我敬重的前辈学者,敬重的,一是他的学问,二是他的风骨。这样的学者,是越来越少了。读他的书,就是要学习他如何做学术,也要学习他如何做人,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缺一不可。

  著名诗人流沙河去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3#
 健哥纯爷们 发表于: 2019-11-24 11:19:06|只看该作者

送别流沙河:跌宕起伏又干干净净的一生

源自:中国新闻周刊
原文标题:送别流沙河:跌宕起伏又干干净净的一生

  一辈子干干净净的作文,干干净净的做人
  11月23日下午3点45分,著名诗人、文化学者流沙河去世,享年88岁。消息最早在23日上午发出,但流沙河的家人随即否认了去世的传闻,表示还在抢救中。到了下午,老人还是走了。据流沙河的夫人吴茂华透露,老人走的时候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应该感觉不到痛苦,比较平静。
  流沙河出生于1931年,成都人,原名余勋坦。回望一生,流沙河经历过理想的年代,后来被划为右派,开除公职,下放老家劳动糊口,平反复出后回到自己参与创刊的《星星》杂志做编辑,并将余光中等台湾诗人的作品介绍到大陆,后来他停止诗歌写作,潜心研究汉字与文化经典。
  流沙河的诗作《理想》和《就是那一只蟋蟀》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许多年轻人也都耳熟能详,甚至背诵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如今,蟋蟀不复鸣响,许多文化和诗歌界的人纷纷表示纪念和惋惜。《星星》诗刊前任主编、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梁平专门撰写文章。流沙河的一生“有过曲折和坎坷,但他在经历曲折和坎坷之后,获得的是人生的真谛,那就是一辈子干干净净的作文,干干净净的做人,留给我们的也是干干净净的文学庇护和人生庇护。”
  作家阿来也对记者表示,“一名好作家,是靠作品说话的。我们每个人的肉体都会走到生命终点,但好的作家,会依靠好的作品获得生命延续,而流沙河就是这样的作家。”
  流沙河是笔名,出自《尚书·禹贡》:“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而在1957年,二十六岁的流沙河卷入风暴的巨浪中,一度是“河沉大海”。当时他写了一组诗,名为《草木篇》,没成想,成为了钦定的大“右派”。身边的朋友还开玩笑,既然是钦定,不知有没有黄马褂之类的,流沙河说没有。
  蓝英年是流沙河的同时代人,只比流沙河小两岁。此前,蓝英年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时候,主动聊起流沙河。1957年,蓝英年是北京俄语学院的一名助教,在新华书店买到了流沙河的诗集《告别火星》。当时,流沙河提议并参与创办的《星星》刚刚开始运营,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官方的诗歌刊物。
  蓝英年觉得流沙河的诗歌清新可喜,言之有物,与那些反映阶级斗争或抗日战争的诗不太一样。他还随口背诵《草木篇》里的句子。“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伶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这是流沙河以白杨树为题写的一首诗。
  在五十年代的政治语境中,这样的诗句很容易招致灾祸,更严重的是,身边与流沙河有关或无关的人都牵涉其中。蓝英年将流沙河的诗推荐给了同屋的舍友老刁,老刁本来从不读文艺书,但很喜欢流沙河的诗,他的弟弟甚至还在团员大会上朗诵流沙河的诗,结果三人全部受到了批判。
  流沙河喜欢苏俄文学。文革时期,他也经历了抄家和焚书。当时,他专门写过一首短诗,“留你留不得,藏你藏不住,今宵送你进火炉,永别了,契诃夫。夹鼻眼睛山羊胡,你在笑,我在哭,灰飞烟灭光明尽,永别了,契诃夫。”
  蓝英年是专门研究俄罗斯文学的。到了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他写出了《寻墓者说》,流沙河专门托朋友跟他要一本,并题写了一副字作为回赠,里面是一首诗。“野外小河红莓花,梨花天涯喀秋莎。转眼兴亡悲往事,白发人听后庭花。”
  1979年,《星星》复刊,流沙河也摘掉了二十年的右派帽子,在《星星》担任编辑,并加入中国作协。他一度“官授”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但从来不去开会。
  1981年秋,他在火车上读到了台湾《当代十大诗人选集》,深受触动。第二年,他在《星星》诗刊上开设专栏,并出版了《台湾诗人十二家》,为每一位诗人撰写介绍文章,成为当时读者了解台湾诗歌状况的重要窗口,影响十分广泛。
  这其中,余光中跟流沙河的缘分最深。余光中生于南京,比流沙河大三岁,战争年代都在巴蜀地区度过,算是同乡,也是同姓。余光中曾经写过《蟋蟀吟》,“就是童年逃逸的那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而流沙河则写了《就是那一只蟋蟀》,作为回应。“就是那一只蟋蟀,钢翅响拍着金风,一跳跳过了海峡,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落在你的院子里,夜夜唱歌。”
  1996年,流沙河退休。尽管不再写诗,但依然关注文学。《星星》前任主编梁平还记得,几年前的一个上午,流沙河到他的办公室聊天,谈起当下的诗歌写作和刊物。流沙河是《星星》诗刊的创始人。梁平印象很深刻的是,尽管已经停笔十几年,流沙河对于诗歌的看法依然很锋利,让梁平感同身受。
  流沙河也跟梁平说起自己停笔的原因,一个是现在写出来超不过以前的自己,没有那种愉悦的感觉了。二是现在有的人写诗越来越离谱,莫名其妙,跟生活没有关系,读起来也无法让人感到快乐。他认为诗歌应该有对社会现实的关照,不能只停留在内心,那样就太无关痛痒了。
  在诗歌之外,流沙河找到了新的兴趣点,那就是汉字和文化经典。他给海外的一家报纸开过名为《简化字不讲理》的专栏,讲述简体字背后的汉字故事与变迁史,并且在晚年把大量精力用来讲述《诗经》。
  晚年的流沙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书虫”,每天必须读书,至少两个小时。他的房间里放着一张老式的大床,常读的书搁在床上,占据了半边,被他看作是“命根子”。流沙河的儿子余鲲对媒体表示,流沙河生前还有遗憾,一些写作和研究计划没有完成。
  著名诗人流沙河去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0 00:53,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