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24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4-12-31 09:37:5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名人万能教授”──张圣奘

 [复制链接]
  他,精通9国语言,获得英国牛津、美国哈佛等名校的5个博士学位;他,会教28门课程,曾为蒋介石讲授《易经》;  他,受邓小平之托调查文物,发现了距今3.5万年的“资阳人”头骨化石;他,在四川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为巴蜀文化建立了功勋。  可他的名字,现在已没有多少人记得──

  今年是张圣奘诞辰100周年。这位闻名遐迩的学者,在四川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对巴蜀文化建立了功勋,值得我们深深地缅怀。  张老的一生,可用数字来概括:  发现了一个“资阳人头骨化石”名震天下;考中南北方官费留学生的两个状元;分别获得英国牛津、德国莱比锡、美国哈佛文学、医学、法学5个博士学位;  1929年电召回国后在上海同时担任复旦、震旦、交大、圣约翰、持志五所大学教授;  精通9国语言和文字,著书16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张圣奘生于1904年,是湖北蒲圻人,出身于名门望族,系明代名臣张居正第13代孙,父亲张绍欣是前清的蒙古都统,母亲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孙女。他自幼跟随叔父北洋政府总理张国淦长大。中学时就读于天津名校南开中学,与周恩来同班4年;进入北京大学后,又曾两次相助毛泽东,而与毛成为挚友。  1929年,在获得国外名校的5个博士头衔之后,张圣奘被电召回国,由国民党教育部聘为部聘教授,但爱才心切的张学良将军,执意将他聘去东北大学任教。  受刘湘之托办《新四川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队侵略东北三省,张圣奘重返上海。四川总督刘湘派财政厅长刘航琛、建设厅长何北衡、四川驻沪办事处主任范崇实代他邀请张圣奘入川创办重庆大学,此三人都是张圣奘在北大时的同学,同学之间盛情难却,张圣奘于是接受刘湘邀请来到四川。  在刘湘为张圣奘接风洗尘的宴会上,有潘文华、王陵基、唐式遵、李公度等将领作陪,刘湘介绍说:张圣奘替他在重大总揽教务,目的是为四川培养人才,仲三(潘文华)提出的“川军知识化战略”很好,川军不能永远是“睁眼瞎”,何应钦骂川军是草寇,虽伤了我们的心,但对我们是一种激励。刘湘一番肺腑之言,感动了张圣奘,便在重大任教,担任商学院长。  “二刘”(刘湘与刘文辉)大战后,刘湘统一了四川,结束了军阀混战局面,做了总督。为了疏通政府与下属之间的矛盾,使政策法规在川内能够顺利施行,刘湘决定办报,张斯可力荐张圣奘。刘湘便将张圣奘由重大请到成都,住在刀子巷刘湘公馆。  当张圣奘明白要他筹办《新四川报》时,一再推辞,说他从未办过报纸,怕辜负甫公厚望。张斯可却认为他文笔好,又是湖北人,对全川事务旁观者清,能持公平态度,且又朋友多、人缘广的优势,这些都是许多人望尘莫及的。张斯可还有个私心,就是他打听到蒋介石刚任命贺国光为南京政府驻川参谋团主任,张圣奘是贺国光的表弟,名望大,由张圣奘办报会减少许多南京政府对川人的纠缠。张圣奘不知其中奥秘,推辞不过也就应承下来了。有一天,张圣奘随同刘湘回公馆,走至街口,把藏在内心的话说了出来,认为刀子巷之名多有不祥,不如改称“多子巷”。刘湘立即应允,让手下换牌,至今蓉城仍有多子巷在。  贺国光明为南京政府参谋团主任,实为蒋介石钦差,入川上任后,张圣奘也去见了表哥,向贺国光讲述了筹备《新四川报》的诸多困难。贺国光当场拍板,赠送表弟4台印刷机,立即从上海启运,解决了张圣奘最大的难题。贺国光入川行使监视权,一听张圣奘办报,慷慨捐赠,其实是想蒋介石的影响通过这报纸渠道,打破刘湘一统四川的局面。贺国光是“双赢”,张圣奘却蒙在鼓里。1933年《新四川报》问世,张圣奘以他的才华成为公众人物,军界政界为他提亲者纷至沓来。但事实上,张圣奘在杭州时已有婚约,其岳父喻常霖是清末最后一科榜眼,曾任日本国公使,未婚妻喻灵隐即将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频频的人做媒,张圣奘难以应付,于是1936年春,张圣奘向刘湘递交了辞呈,回到上海与喻女士结为秦晋之好。  二次入川当“万能教授”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兵源源不断从杭州湾金山卫踏海登陆,切断南京至上海的通道,上海成为一片死城。张圣奘携妻流亡到了武汉,在武汉四川办事处找到范崇实。范告诉张圣奘:刘湘坚决抗击小日本,统率50万大军出川作战积劳成疾,正在武汉万国医院养病。张圣奘偕妻拜访了刘湘。刘湘谈了时局后,请张圣奘回重大执教,待赶走小日本后,回川再作安排。张圣奘不曾想到,这次竟是和刘湘的永别。  张圣奘二次入川后一直在重大任教,抗战时期还在中央大学等12所大学兼职,他先后教过的有德语、法语、英语、俄语、阿拉伯语、日语、美学、法学、神学、比较学、经济学、商业管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明史、清史、哲学、应用数学、内科学、妇科学等28门课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尊称他为“万能教授”,说中央大学缺学科教授时,只要给张圣奘讲一声,心中就笃定了。抗战胜利后,在内江学生的鼓动下,张圣奘接替了北大同学王恩洋,将佛学院改为雅风学院,下设三院一系:文学院有中文系、哲学系、历史系;商学院有工商管理、会计统计、银行系;工学院有盐业化工、岩盐工程、应用数学;此外还设了物理系。张圣奘根据地方需要培养人才,雅风的办学基金大部分来源于自贡商家。张圣奘说,我们要办的是一所实用性大学,他动员了重庆许多知名教授轮流到雅风学院传道授业。来内江授学的有何鲁、范时中、丁洪范、吴梅、邓孝如、张默生、梅运漠、钟子居等。钟子居教授本是内江人,他又邀请了数十名教授前往,支持雅风学院一直办到解放。  抗战期间,蒋介石迁都重庆,张圣奘和马寅初二人受命为蒋介石讲课。马寅初讲经济学,要求四大家族缴纳资本税,激怒了蒋介石,蒋竟把自己的老师秘密关押在贵州息烽。张圣奘为蒋介石讲《易经》,才幸免于难。马被关押,重大师生哗然,便筹备为马老60诞辰祝寿,但被教授部禁止,张圣奘义无反顾支持学生,在祝寿会上代表重大师生发表讲演,为马寅初辩护,颂扬马老以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气节。张老此举赢得社会好评如潮,这是他在抗日时期流光溢彩的一笔。  “资阳人”化石震动世界  1950年成渝铁路开工建设,邓小平想起了在巴黎相识的周恩来的同学张圣奘,正好在重大任教,就请他出任成渝铁路文物调查组组长。邓小平会见了离别近30年的老朋友,见面时十分亲切,相互问候,介绍别后情况。邓小平提出文物调查工作,张圣奘也欣然接受。1951年3月,张圣奘在资阳城西九曲河中桥工地发现了人头骨化石。邓小平专电嘉奖,并上报政务院(即今国务院)。当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得知发现人头骨化石的是20年前在上海的老朋友张圣奘时,十分高兴,回电要求把人头骨化石派专人送京鉴定。1951年9月,中科院裴文中教授率队前往资阳,与张圣奘一起作了为期30多天的考察。  1953年,中科院主持了人头骨化石学术讨论会。张圣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他指出:从资阳出土的人头骨化石的发现,证实了四川古代是内海,成都是海的中心,资阳是海的边沿。从资阳出土的剑齿象化石也证实了这一点。从古生物研究,剑齿象生于热带,四川古代是热带气候,内海周围热带植物多,且有人类活动和生存踪迹,在离剑齿象化石不远地方,发现了一个人头骨化石,无论如何,四川最早的人,生活在内海边沿是能够成立的。后来经国务院批准,这个人头骨化石命名为“资阳人”,它是继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后发现的第3个人头骨化石,解决了四川何时有人类之谜。  讨论会后,张圣奘作为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的同学,在北大时又与毛泽东相交甚密,于是,他在周恩来陪同下应邀到毛泽东家做客。毛泽东详细地询问了人头骨化石发现情况后说:这是国宝啊,你发现了迄今为止的中国第三颗人头骨化石,对中国,对世界都是很大贡献。今天,我和恩来请你吃一餐便饭,一为我们同学一场,二为你为国家做出贡献。张圣奘说:主席和总理对中国的贡献才是彪炳史册的。张圣奘告诉毛主席,他十分喜爱主席的诗词,并即席朗诵了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毛泽东说:谢谢你啊,老朋友对我词的厚爱。张圣奘这一次在北京会见毛泽东、周恩来,给他终身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  1954年,张圣奘出任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后来,主编了《四川文物提要》。再后任四川省政府参事,退休后任文史馆特约馆员。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张老心情愉悦,诗兴大发。张圣奘感其毛泽东珍惜同学情谊,效法苏东坡和诗陶渊明的榜样(在古代文坛,陶渊明一生写多少首诗,苏东坡便和了多少首诗,已传为佳话),也和毛泽东的诗词。毛泽东公开发表的诗词37首,张圣奘以5比1和之,共计和诗185首。张老喜诗,对巴山蜀水、人文轶事,都写有诗歌,并且常常怀古述怀,一生共著诗1700余首。当他得知资阳决定筹建“资阳人”博物馆后,应资阳方面的约请,欣然为发现资阳人头骨化石一事撰文,以释民众悬念。此时张老已病卧床榻数日,在视力十分模糊的情况下泼墨挥毫,字字珠玑,写完1000余字的《我发现资阳人头骨化石始末》一文。写罢此文,像完成了人生重负,一个多月后便与世长辞,时年90岁。  张老入川近60年,对巴蜀文化所做的贡献,令人感动万千,敬佩不已。  

编者的话:  编发这篇文章,有沧海桑田的感慨。中国现代史上这样一位名扬中外的学者,竟然没有多少人记得他了,甚至八方搜不到他一张照片。  在号称无所不能的网络搜索引擎“百度”上,只有不多的几条文章提到张圣奘的名字,在信息浩如烟海的网络上,这样的提及,其实与“零”没什么差别。  更令人伤痛的,是撰写本文的徐伯荣先生、“天府周末”的老作者,在寄来本文后不久就突然病逝了。他的这篇记录历史真相的佳作,是他一生的最后绝唱。  我想,张老临终前留下《我发现资阳人头骨化石始末》一文,徐先生去世前留下讲述张老生平的本文,都有挽救历史记忆、存续文化血脉的意义所在。所谓“薪尽火传”,就指此吧?

  张公轶事  发现“资阳人”始末  1951年3月,在资阳三贤镇的黄鳝溪发现龟化石。从地质土层仔细观察,张圣奘觉得有开挖的必要,征得县长同意后,招集民工开挖十多天未见实物。其时阴雨连绵不断,积水颇深,乃用农民水车抽水,每晚用汽灯照明,昼夜工作。待积水抽干,塘底泥浆很厚,无法再抽,仍然未见实物。张圣奘于是脱掉鞋袜,走到泥浆中,忽然踩破一块化石,刺痛脚心,用手捞起一看,原来是一块破了的头骨。他又连续摸到几块碎片,后来经过修补,就是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资阳人”。

  参与“争温饱游行”  1949年3月17日,重庆大、中学学生举行“争温饱游行请愿”。重大、中工、省教院、重中等校的4000余学生,在重大教授潘大逵、张圣奘等参加下,由重大出发,经小龙坎、化龙桥、牛角沱、七星岗、解放碑、小什字,直奔林森路重庆绥靖公署,游行请愿。学生们沿途高呼“我们要活命,我们要温饱”、“向政府要饭吃,要书读”等口号。大队到达重庆绥靖公署后,学生们连续多次派出代表请愿,直至晚11时,反动当局被迫表示满足学生的部分要求后,学生们才陆续返校。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成都冲刺“中国人居环境奖” 智者的歌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02:43, Processed in 0.2652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