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835|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映 发表于: 2007-2-4 15:24:1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教师身穿长衫宏国学──记李里

 [复制链接]
  编者按:2005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宣布成立“国学院”,全国范围内,“国学热”持续升温,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地,自古就有“易学在蜀”之名,而“蜀学”,也曾是宋代儒学的一个重要单元,影响深远,成都的历史文化积淀如此深厚,在当代国学复兴的潮动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民间学者冯学成在龙江书院办着国学讲座,而一位被称作“长衫先生”的人物,也为国学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被全国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声名远播。

  通过媒体的报道,人们渐渐知道,“长衫先生”名叫李里,是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今年29岁,他穿长衫、住农舍,开办着***的国学讲座,写着一本叫《国学通观》的书,交往着许多大师级的国学人物,每到特定的日子还会自发祭孔。
  2005年圣诞节晚,央视《面对面》节目播出了王志对李里的专访,李里的儒雅倜傥、满腹经纶引发各界的好评和关注,但对他的特立独行,人们也感到好奇:在这样一个现代社会,为什么还有人去钻研那些古老的学问,执着于久违的形式?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这位“长衫先生”,了解更多他的其人其事。

圣诞节
  圣诞来临之前很久,商店的人就戴上了红帽子,店面里也摆放了圣诞树,平安夜,刚好李里在大慈寺有个讲座。夜幕降临,街上的人人手一只充气大棒,准备欢度圣诞。来听讲座的人并不见少,平日寺里和尚用餐的房子又象以往那样挤得水泄不通,倒是李里晚了几分钟才匆匆赶来,灰色长袍外是一条白色围巾,“今天是圣诞节,路上堵车!”他急急地说。
  那天晚上,李里讲的是《易经》下篇开始的“咸、恒”两卦,李里的讲述博古通今,声情并茂,2个小时里,他旁征博引,触类皆通,他有时来一幅画,有时又象说书人那样进入角色,给大家表现一番当事人的心理和情态,惹得听众开心不已。
  讲课快结束时,李里说,第二天晚上,也就是圣诞节当晚,央视《面对面》节目要播出对他的访谈。
  走出大慈寺,总府路已经禁止机动车通行,人群从四面汇集到市中心,门口就发生了“激战”,年轻人用大棒追打嬉闹,用一种喷筒喷出漫天白沫,更多的人围***墙在街道四周壁立,把马路几乎封锁。记得当天一开课,李里就说:“前不久,巴金去世了,巴老的去世,标志着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时代的结束,新的世纪将是传统文化复兴的世纪”,说这话的时候,他似乎充满自信。
  《面对面》节目播出不久,网络上骤然增加了许多关于李里的帖子和文章,有人还主动将节目的视频制作成Bit供网友下载,有人说,李里是中华国学的希望,他的才华风度和发自内心的真性情让人折服,有人甚至说:在央视恰于圣诞播出这个节目的巧合的背后,似乎蕴含着某种深意。

李里其人
  李里出生在重庆市解放碑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大学物理教授,母亲是公安局的才女。李里从小就痴迷中国传统文化,他继承祖上的艺术天赋,三岁习画,作品先后在英美法等国家展出,9岁时作的《西游记》长卷画还被美国博物馆收藏,被人称为“才子”。
  读书为明理不为考试的李里,初中毕业后就放弃了读高中和大学,在他看来,现代教育并不适合他自身的发展,他15岁时开始在家自学国学,获得了自考中文本科的文凭。从16岁开始,他游历古迹、遍访名师,为了维持生计,他曾干过报社校对、卖过报纸、当过农民,在罗汉寺整理过古籍,也教过小学、中学。在重庆罗汉寺藏经楼,他借整理古籍之际,广览寺中所藏经书;惊叹于中医的神奇,他师从成都应天寺86岁的老尼仁学法师,学会了开方济世。
  李里潜心研习国学,视复兴国学为己任,先后拜望了季羡林、张岱年、侯仁之、贺嘉寅、杜道生、刘克生等国学大师,在与大师们接触的过程中,他不仅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还与他们成了朋友,常常通信通电话、互寄贺卡。
  除了狂爱国学,他也喜欢长衫,自从13岁那年自作主张为自己做了一袭长衫之后,这身长衫他就再也不肯脱下了。
  2002年,因恩师林木之邀,李里走进川师大校园,成为名副其实的“长衫先生”。生活在观念现代的大学校园,他依然固守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沉醉于“国学”的辉煌世界,他说,他推崇国学,是想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发扬光大,借古推新。

李里印象
  李里对传统文化爱到了骨子里,在生活中,他刻意活在古代,似乎是一个现代社会里的异类,他说:“文化文化,就是被文所化,就是你的衣食住行、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被文化了,人就成了文的载体。中国传统的读书是要转化气质的,所谓脱胎换骨”。
  为了让自己“脱胎换骨”,他不但象古人那样生活:住农家、穿长衫、烤烘笼、用毛笔写信记日记、用竖排繁体字记电话号码,连思维方式和内容也尽量向古代靠拢。
  天人轩是他租住的农家小院,三年前他搬到那里居住的时候,花了2千多块把它重新“装修”了一遍,除了水电线路等基本设施,他把几间房子从天上到地下都铺上竹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美的事物都具有不令人俗的功效,他要用自然的事物把自己包裹起来,他又四处搜集古式家具,卧房中那张有几百年历史的烫金黑花老床,是他花6百块钱从一个大地主家里收来的,他说他从小喜欢这些东西,不过,这样的古床不同于现代的席梦思,有一些机关,每次整理的时候就稍稍有些麻烦了。
  对传统文化理解得深,入乎其内,也能出乎其外,李里用现代语言阐释古代文化有其独到之处,他的口才好,博闻强记、融汇古今,什么都在他脑子里,他说可以不用教案,连续讲4年。
  看李里讲课,就象一个古朴的学究,《论语》、《易经》里那些他倒背如流的词句,从他口里说出就有了一种生命感,有时,你会感到,他讲话的姿态、音调就象一个古人,中国古代那些已经飘散的信息就通过他口口相传到了今天。
  李里讲课的时候,滔滔不绝,要引用某篇古文,都是整段背诵,仿佛有记诵的天才,这全靠了他平日的诵读之功。诵读是李里的学习上法,他的书都是翻开随处摆放,有空就拿来诵读,古典诗词的音韵和意境,似乎浸透了他的整个身心。
  除了讲课,他每堂课都会画一幅画,有时是伏羲,有时是遍身麟甲的苍龙,有时是鼓缶而歌的老者,有时又会模仿丰子恺的画,来表现一种世相。
  李里的心灵与丰子恺十分有亲缘,丰子恺有佛缘,喜欢线描画,李里也是同样,他家中收有丰子恺全集,现代艺术大师里他最喜欢的就是丰子恺和齐白石,文学家则崇拜林纾。
  李里对齐白石的一段话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由于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大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了我的毕生生命,将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
  他从小喜欢农村,他曾写道:“我喜欢农村,我太喜欢了,因为农村风光美丽,农村的山水都把我迷住了,我要住在农村该多好啊!”所以,读完自考大专以后,受到同学的影响,他就满怀热情地到农村生活了一年,黎明即起,日落而息,虽说劳作辛苦,他也因水土不服长了一身的疮,但置身自然之中,闲来写字、画画、写文章,过的是情趣丰富的生活,他在精神上倒也自得其乐。
  李里说:“人不止有一个现实的世界,还应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精神的追求,在他总是第一位的。从16岁开始的独自漫游,每一次的回归,他带回的都有一大堆的书籍,在他家中,陈设也许简单,可是书柜却总是饱满结实。李里把与一些学界泰斗的合影挂于书房之内,这既体现了一种自爱,也说明了他精神上所期翼的高度,与李里交谈,你能感觉到他内涵的深不可测,以及从中辐射出的某种强大的力量。
  李里的书法端正秀雅,透露出内心世界纯美的讯息,他的画风古朴,有着一种天真朴拙的趣味。
  李里属龙,他说龙是理想主义者,所以属龙的他总有种理想情怀。在他母亲写的一本书上,李里说:“我就是要终身追求美,”当一个人不断追求模仿美好高尚的事物,常受美的意象浸润,“气盛化神,英华外发”,美就内化***自身,人也就成了美的载体,当我们看到这样的载体,除了赞叹,最重要的还是要“见贤思齐”。
  学者的气质、文人的情怀,爱书、爱家,这便是李里。也许他可以成为一个美学家,他不但实践着艺术化的生活,树立了一种生活美的范本,更对这种生活有许多的理论,影响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美,感动于这种美。

对话李里
  一个平常的日子,在大慈寺具有传统特色的庭院里,记者有机会向李里请教国学,李里长衫飘逸、谈吐自如,中华文化仿佛已经融入他的血脉,说到国学的内涵、宏扬国学的意义,他显得雄辩滔滔。
  记者:有人说2005年是国学年,国学在复兴,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不了解,什么是国学?复兴国学又有什么意义?
  李里:“要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要构建民族自信,民族自信可以通过了解我们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来构建,国学,正是我们国家文化的精髓。
  什么是国学?国学是鸦 片战争以后,西学来到中华以后,为了和西学相区别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凡是中国固有的学问都称为国学,具体地讲就是”经史子集“。”经“:是传统的经学,儒家的意识形态;”史“:是历史,”子“,是除儒家思想以外的诸子百家的思想;”集“学,是指中国的纯文学:楚辞、汉赋、魏晋骈文、唐诗宋词、文艺理论等。
  记者:许多人看到你穿长衫,会觉得你不合时宜?有人又认为国学是一种黄昏中的学问,没有复兴的价值,你怎么看国学的价值?
  李里:”当前我们要复兴国学的核心,实际上是一种民族精神、爱国情怀,是对人生社会的价值标准,即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生活、面对世界、面对国家人民……
  至于国学是不是没落了,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经学”?经,是从古到今、天经地义,“经学”要解决的是只要有人类在就必然遇到的问题,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不离日用行藏外,直到先天未化前”,就教你怎么处理日常生活,把这些处理得恰倒好处的时候,就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我们祖先的文化,是一种永恒的东西,它既有深度也有广度,任何时空的人去解读它,都可以从中获得答案和收益。
  国学的衰落是在特定时空下的暂时的衰落,它永恒的魅力,随着人类的发展,不光中国,西方也会逐渐认识到,现在所谓全球化、一体化,实际上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导,随着世界越来越进步和成熟,第一,各个民族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各种文化都应该得到肯定和包容;第二,全世界人类要寻找心灵的归宿,在众多文化的竞争当中,西方东方、诸子百家之学,哪一个是指引人类光明的,那个就是经。
  记者:你在成都的国学复兴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作为成都文化的一分子,你怎么看成都的文化呢?
  李里:“西南自古就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地方,在五代十国,文化开始断代,当时的文化传承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南唐,一个是西蜀,西蜀主要指成都,宋朝初年编了三部大书:《册府元龟》、《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大部分都是西蜀提供的材料。
  相对来讲,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在成都还比较浓厚,很多成都文化人,都有那种为文所化的气息,因为成都是省会,满清末年的时候,那些五老七贤、进士状元全都云集在成都:满清最后一个状元──骆成襄骆状元,五老七贤:赵熙、刘裕波等,都在成都。新文化运动也出了不少大师,巴金、郭沫若、艾芜、沙汀、李劼人……加上以前的三苏父子,都跟成都有关。所以它自古就有一种文化传统,成都人一般都有向道之心,他自身文化有多高不一定,但是都好这个,这跟北京有相似之处,有遗老遗少之风。”

李里记趣
  李里爱照相,照片记录了他多年游学天下、遍访名师的不平凡生活经历。虽说是很年少就长衫加身,可他也有穿现代服装的时候,穿上毛衣,显得温暖有人性,穿上迷彩军服,显得英姿焕发,实实在在就是一个真实优秀的现代青年,充满了生活的趣味。
  李里喜欢美好的、有生命的一切,他家中动物繁多,除了两条狗,一只猫,还有兔子、香猪、乌龟、金鱼……他家动物和人一样,都有名有姓有排行,动物的名字按他家的排行推算,狗叫苏穆珍,猫叫黄永花,兔子叫李白牤(māng)。他似乎能感受动物的情感,会对它们说话,就象它们是人,能够听懂。
  许多地方都可见到李里用心的别致,他随身携带的提包是一只通常人们用来做礼品包装的竹匣。
  李里不会电脑,也不上网,虽然已认识到了二者的重要性,但对于自己的不“与时俱进”,他自有说法:“庄子说:‘机事一不出,机心自然消’,机心都是从机械里出来的,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生活上他随遇而安,可以吃没有调料的白面条,吃高档西餐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同,引用《论语》上的一句话,他说:“君子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就是说:君子这也可,那也可,没有特别的规矩,但是总的原则就是要符合道义。
  与爱古好古一脉相承,李里喜欢老人,在大慈寺教室里常可见到他与老头老太太“打得火热”,状甚亲密。
  李里现在事务繁忙,除了川师每周16节的课程,还要在大慈寺、社科院和文殊院讲课,随着影响的扩大,来访和来信也日益增多,对于来信,他都会不厌其烦用毛笔小楷一一进行回复,他每天还有很多自己的小事,要看书学习、打扫房间,要给兔栏扎篱笆、给兔子割草,还要给小猫小狗洗澡……

李里隽语
  长衫是一种形式,它所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载体。人们通过长衫这种形式就可以进而去窥探它里边所包含的深沉的文化内容,激起人们对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热爱。
  现在的人,在很多事情上,把非常当正常,把正常当非常,中国人过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中国古人治学,治到最后学什么呢,就是学来生活的。所以真正的文化就是要把文,化在生活当中,化在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生活当中,才是真正的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文化。
  我一直说文化有两种,一个是死文化,就是图书馆里边的书,书籍就是死文化,还有一种是活文化,就是文化老人。
  对大学生来讲,我觉得就是给他们一种理想主义的教育,一种中国传统文人、中国读书人所应有的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先王之道就是讲一个“和”字。
  我多年研究中国文化得出一个心得,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讲究三个(和谐):就是人与天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心的和谐。
  如果都来效仿我的话,那说明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开始真正的恢复,民族自信那就真是构建起来了。
  保存一个真正的、我们中国的生活方式,这并不是说要大家都这样子做,而是说在这样的时代,要看到中国的生活方式、中国人的生活还存在,这是民族自信的一种体现。
  (2006.1)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映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映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映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映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映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映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天人轩的逸士 北京冬奥开幕,立春日绽放的中国式浪漫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映 发表于: 2007-2-4 15:25:1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贴篇旧作,再来吹捧一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0 07:27,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