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zhenshiyaya|查看: 67050|回复: 129
[公路

滴滴上线“滴滴地图”,目前仅在深圳、成都等十余城上线

 [复制链接]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公路滴滴上线“滴滴地图”,目前仅在深圳、成都等十余城上线

 [复制链接]
  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2015年9月9日由“滴滴打车”更名而来。2月1日起,滴滴出行今起正式在上海取消加价功能。
  2018年1月17日,滴滴宣布共享单车平台(滴滴出行App内标签为“单车”)将在北京、深圳上线,平台目前包括小蓝单车和ofo小黄车,其中小蓝单车将免押金骑行。
  2018年1月19日,滴滴出行叫车平台登陆台湾试营运,推出“滴滴计程车”和“滴滴顺风车”两项服务。共享单车之一小蓝单车在爆发经营危机后,不少用户遭遇退押金难问题,其经营权转移至滴滴公司后,用户退押金问题依旧没有解决;3月21日,两名广州小蓝单车用户将小蓝公司和滴滴公司告上了法院;4月18日,浙江省运管局约谈滴滴,要求清理不合规网约车;5月10日,河北保定约谈“滴滴”,要求立即停止违规经营行为。5月16日,滴滴公布滴滴顺风车阶段整改措施,顺风车用户标签和车主评价功能全部下线,车主每次接单前需进行人脸识别。8月6日,旗下汽车服务平台正式升级为“小桔车服”公司。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zhenshiyaya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zhenshiyaya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zhenshiyaya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zhenshiyaya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zhenshiyaya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zhenshiyaya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凯德在华物业支持“地球一小时”熄灯行动 范缜与道教思想
4# 金佛山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7-1-25 09:26:01|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网约车市场定价能走多远:滴滴从打车难解决者变制造者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网约车价格到底谁说了算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钱雪发现,现在打车越来越难了。即便是非上班的高峰时段,打开滴滴软件叫车,都时常得不到应答,即便地图显示她的周围停着好几辆车。望着屏幕上旋转的圆点和“+20元调度费”的字样,钱雪最终还是加入地铁的人潮中。
  “高峰不加价,哪能打到车啊?”北京的专车司机罗师傅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等待时间更长、价格更贵,成了时下多地乘客抱怨网约车最多的问题,甚至还有人将滴滴的宣传语改编为“滴滴一下,马上加价”。
  对此,1月23日傍晚,滴滴出行官方微博作出回应,表示将从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阶段性取消出租车“建议调度费”功能,以减少因春运产生的供不应求和价格因素带来的用户体验问题。
  从4年前的“烧钱大战”发展至今,在公众眼中,滴滴仿佛从一个打车难的解决者,变成了打车难、打车贵的制造者。网约车价格到底谁说了算?

滴滴:“打车难”源于供需失衡
  针对网上普遍反映的打车难问题,1月21日,滴滴出行高级产品总监罗文解释,春节来临,司机供不应求,造成了这一波打车难的局面。
  罗文展示了一张2016年11月~2017年1月北京滴滴平台在线司机数量变化以及北京订单需求变化的数据图。他说,春运开始以来,北京在线的司机数量与1月10日之前相比下降近25%,而同期的订单需求却提升30%。
  罗文认为,这场来得早、峰值高的春运,威力堪比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造成了供需差值加大,带来打车难、打车贵的体验。他建议乘客在出行时尽量选择预约功能,或者搭亲友的顺风车。
  但很多用户对于罗文的说法并不买账。因为很多用户感觉,在春节之前的非高峰时段,也很难打到车,即便地图上显示周围有车辆。对于用户的疑问,滴滴公关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坦言,这种情况的确存在:“因为如果出租车司机接到了乘客,但没有关闭软件,那么其他用户打车时在软件中还会看到周围有车,但这些车实际上已经在接客了。”
  还有人认为,打车难是网约车新政“后遗症”在春节期间的集中爆发,打破了车辆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平衡。在供应方面,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出台的网约车新规都打出“京籍京车”“沪籍沪牌”的条件,门槛一高,非本地户籍的司机不得不退出,司机数随之减少;与此同时,对照目前全国各地陆续出台的网约车细则,不少地方网约车同样难以达标,不被准入网约车市场。

从“烧钱”补贴到动态调价
  时至今日,许多人仍对4年前网约车的那场“烧钱大战”记忆犹新。为了抢占用户市场,滴滴、快的两家打车公司以高额补贴争夺乘客、司机。2014年,滴滴打车平台CEO程维坦言,滴滴为此“两年花掉15亿元”。此后,滴滴、快的两家公司不约而同选择了红包、优惠券等方式代替补贴。
  2015年,滴滴针对用车峰值期打车难的问题,推出“智能调度”的动态调价模式。该模式主要基于用户订单情况、用户所在区域车辆数和打车需求的实时比例,根据供需实施动态加价,及时增强运力,方便用户打到车。但在更多人看来,如今的“动态调价”,无异于“坐地起价”。
  Uber中国前员工谈婧撰文称,打车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滴滴的派单逻辑存在问题,引导了司机故意加价,导致接单速度慢。无论是否处于打车高峰期,谁出的钱多,谁就能更快更容易地打到车,“打车贵”问题愈演愈烈。
  2016年8月底,在与Uber合并近一个月后,滴滴出行宣布调整快车和专车的计价方式,实行司机和乘客分开计价,并首次宣布取消司机20%抽成,而基础车费、动态调价费用等100%归车主所有。但许多司机反映,他们并未从调整中获益。
  “每天只能接不到20单,和前几年相比,接单数已经锐减了一半,现在一个月收入也就4000元左右。”家住北京五环外的常师傅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自己每天凌晨4点起床外出开车,下午4点结束,12小时下来感觉“费力不讨好”,目前他正考虑换一份工作。

依靠市场定价的网约车能走多远
  有业内人士指出,依靠市场定价的滴滴从“烧钱”到动态调价,再到司乘分开计价,意味着司机和乘客分别以不同价格与滴滴达成交易合同,实质上,滴滴出行获得了司机和乘客两端的价格定价权。那么网约车的价格到底该由谁来定呢?
  为规范网约车市场,2016年7月,交通部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3条规定:网约车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城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除外。第21条提出,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而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政府定价的只能是公共交通,而对网约车,政府只能在行车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管,但是定价方面一定是依靠市场运作。”曾经参与网络约车新规研讨会的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作了这样的解释。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滴滴等网约车运营的最低成本价理当受到政府管控,但最高价的浮动最终还是应该交给企业本身和市场来调节。”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乘客习惯了‘几块钱就能打到车’的‘烧钱’时代,忘了网约车实质上是一种非公共交通。区别于传统出租车,在打不到车的情况下,多付钱换来更多打到网约车的概率和更优质的服务,无可厚非。”
  然而也有许多人持不同意见。网约车做着和出租车一样的活儿,为什么对双方定价的约束差得这么多?以后打车是不是会变成竞标,只能价高者得?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交通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冯苏苇,广州市客运交通管理处处长苏奎就曾联合撰文表示,如果放任网约车价格受市场调节,可能会存在竞争失序、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利益被过度攫取等社会损失,适当的价格监管有必要。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杨永恒则给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法。他认为,对于网约车应该实施价格监管,禁止随意涨价,这样才能给乘客稳定、可靠的预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傅晓羚 谢宛霏 实习生:陈晶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7年01月25日01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7-1-16 07:56:01|显示全部楼层

滴滴的系统:是否任意更改规则外人无从得知

源自:证券时报
  【念念有余】
  滴滴的“系统”
  外界不知道游戏规则,“系统”是否任意更改规则,或者不按规则,外人根本无从得知。
  余胜良
  “系统”如果判定你作弊,那么你就是作弊者,理由是“系统”检测到了,如果你想知道原因,那么请自行阅读处罚条款,如果要申诉,那么等7-10天之后会给你个说法,那时候你的账号已解封了。
  作为互联网共享经济的代表,滴滴搭建有一整套的服务体系,消费者可以对司机评分,司机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话来表达意见,还有司机之家实体店反映问题。
  但是,当滴滴司机账户被查封时,发现这些途径都不怎么管用。
  临近过年,深圳滴滴司机生意好了很多,但周末突然不少司机客户端被查封,有司机收到短信,称系统检测存在作弊,封号七天。在一个司机群中,有司机称的确存在刷单行为,为了完成一定订单享受到奖励,让一个旅客帮他叫单,马上被系统判别出来,抓到并不冤枉。
  大多数司机感到莫名其妙,认真反省也难以得知被封号原因,年龄比较大的老司机会选择给平台打电话,平台不会告诉原因,只会反复说系统发现作弊行为,等几天解封,如果想申诉可以去司机之家,司机之家可以反馈你的问题,但同样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出结果。
  年轻一代喜欢在网络上解决问题,在APP客服中心陈述自己的遭遇和困惑,那边会有一个妹子图像告诉你你已经知道的处理结果,如果想知道处罚依据,客服会让你阅读规则,如果继续表示想知道处理依据,客服会表达同情,“如果是我,也会觉得不开心”,她给出的方案是耐心等待。
  如果再次表达想知道处罚原因,客服会表示没有权限,其权限仅限于查积分。客服表示可以帮你向上申诉,要等7-10个工作日出结果。
  客服会反复贴出相同的文字,如果你怀疑那边是个机器人,那边会明确告诉你,不是机器人,是活人,回答都是手打出的字。
  从客服那里,根本得不到答案,但她会给你相同的几段话,还会表达同情,并对你的不满表达歉意。
  滴滴相关人士之前接受采访时称有专门的团队来负责识别和打击作弊,从交易额、交易轨迹、和他交易的是什么人这几个方面分别查证,有接近100%的准确率。
  但滴滴没有在给出判罚时,亮出答案。
  这个答案全凭“系统”判定,其权威似乎不可侵犯,判定的内幕细节连一线客服也无权知道。这种单方面的宣布,武断的判罚,缺少了反馈和纠正机制,是假设“系统”从来不会出错的。
  为了让决定更公平,人类发明了很多制度,比如交警处罚要有证据,大家才会心服口服,乖乖交上罚单,法院庭审会听取双方陈诉,给出判决之后还可以上诉,就是为了更加公正。
  “系统”却可以一言不发,不告诉理由,先关一阵小黑屋,或者判罚出场。这种没有标准,无迹可寻的制度,会让司机内心惶恐,找不到规律,畏惧不安。
  如果大家接受这种做法,认定“系统”可以不展示理由即裁决,拥有最高和最后决定权,那就没人会质疑“系统”的决定,外界不知道游戏规则,“系统”是否任意更改规则,或者不按规则,外人根本无从得知。
  在淘宝购物,经营者对消费者留言非常重视,一旦出了差评,经营者会想办法弥补。因为经营者对消费者的评论是没办法做出干涉的,只能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影响消费者评价,这就是第三方平台的魅力。
  假若经营者可以控制和影响消费者评价,必然导致评论和服务脱钩,评价体系混乱不堪,整个平台就会消失竞争力。
  滴滴司机想办法提高服务质量,因为乘客可以在平台上对其服务进行评价,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收入,但是当牵涉到滴滴和司机之时,那就没有第三方,管理变成了单方向的命令下达与接受。
  不仅是滴滴,其他平台也有这个问题,比如一些平台会删掉作者的文章,几乎没有规律。
  人们对此无力抗议。但现实世界的处事规则全不如此,不管是妥协、均衡,人们做事情都讲究因果,在行为和后果之间建立直接对应关系,父亲要教育孩子,老师要惩罚学生也会先告知原因。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2# 四姑娘山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7-1-6 17:31:23|显示全部楼层

滴滴频陷裁员风波回应称无稽之谈 共享出行业进入微妙时刻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频陷裁员风波 滴滴进入合并后“微妙时刻”
⊙记者:杨清清 北京报道

  导读
  专家称,既然要上市,就不可能不考虑财务报表、公司利润。人员通常是互联网公司的成本大头,因此人员优化也就成为滴滴上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不到一年时间,接连三次陷入“被裁员”风波。如果有一个“年度最易‘被裁员’互联网企业”榜单,近来的滴滴出行将榜上居前。
  这也难怪连滴滴出行营销副总裁李敏都不淡定了。1月5日,围绕近日“滴滴将进行成立以来最大规模裁员、减员,涉及半数员工”的传闻,李敏亲自辟谣称这“纯属无稽之谈”,并放话表示“要再不信,等我们这个月开年会时,邀请你们(传言者)多带点人来亲自数数”。
  尽管滴滴再次对传闻予以坚决否认,但其频陷“裁员传言”已成不争的事实。而这样频频流出的裁员消息,也不失为当前境况之下滴滴面临转型的一个信号──无论这个信号是外界所认定、所强加的,还是滴滴内部迟早将面对的“自我新陈代谢”。无论如何,滴滴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滴滴,它需要进化,也正在进化。
  这一次“进化”的起点,可以定格在2016年8月,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的那一刻。事实上,也正是合并之后的大半年来,“滴滴裁员”的传闻开始闪闪烁烁地反复出现。
  “滴滴频频被曝裁员,源于近来滴滴优步合并导致人员冗余、政策环境变化、滴滴内部业务调整及资本驱动等因素,这些必将形成一定的人员流动。”赛迪顾问互联网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顾文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但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人员流动对于滴滴自身而言,是一个正向的、自循环的过程。”

再陷裁员风波
  1月5日,有消息称,滴滴出行可能正在进行成立4年多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甚至有知情人士透露称,滴滴各个业务线加起来将有一半的员工被“优化”离职。按照滴滴此前公开的数据,目前其各事业部加起来有6000多人。
  一位即将离职的滴滴员工表示,上周他与其他几个同事已被部门负责人约谈,并被暗示由于公司结构优化,需要重新寻找工作。该员工称,被“优化”的大多是今年中旬入职、即将满6个月试用期的员工。同时,该员工称,10月初公司系统内还有8000多人,现在已减少了将近2000人。
  对此,滴滴方面予以否认并称其“无稽之谈”。李敏直言,滴滴与优步合并之后,截至目前员工总数为6800人,“不知道内部员工说的8000多人的数目是怎么冒出来的”。此外,李敏强调,任何一家公司都有正常的人员调整与员工离职,每个月也有员工由于绩效或规范等原因离开滴滴,“但都是少量的”,滴滴的做法与一般的互联网企业通行做法无异。
  从2015年开始,滴滴已多次被传出裁员消息。2016年初,滴滴出行被传将停止招聘;2016年8月,有内部员工表示滴滴将进行裁员;11月,则有传言称滴滴快车业务线下团队将裁员。
  对于以上消息,滴滴大多予以否认,称其为“无稽之谈”。部分未掀起过大波澜的传言,滴滴则不予回应。
  可以明显看出的规律是,滴滴裁员的消息基本契合行业整合、监管新政推进的时间点。但一个不易察觉的现象是,如果将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作为“分水岭”,滴滴被传裁员的频率正在加速。
  “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之后,人力优化在大部分人的预料之中。两者的合并存在人员重叠,优化或说裁员是一个必然结果。”顾文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再加上滴滴已形成垄断地位,网约车新政地方细则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相继颁布,由此造成订单量减少、司机数量减少,经过快速扩张期的相关业务的调整是必然的。”
  业内观察人士喻拓同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快车业务目前是滴滴的核心业务之一。“网约车新政的地方细则出台,使得该业务线在预期上受到打击,合并优步之后,快车业务的竞争基本结束,扩张时期临时招募的运营团队自然需要调整。”

滴滴的微妙时刻
  滴滴“被裁员”背后端倪不难窥探:如今的共享出行行业已抵达一个微妙时刻。
  快的、滴滴的合并,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因为局内玩家还有优步中国这个“大块头”;《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并不意味着监管之锤的“定音”,因为还有征求意见的空间所在。彼时的滴滴还需要更多的员工以支撑更多的业务量,滴滴还需要继续“攻城掠地”。
  而现在,行业整合基本完成,滴滴成为寡头;大多数地方的网约车细则已落地或正在落地,共享出行行业似乎已“尘埃落定”。这也无怪乎外界频繁预期滴滴将启动转型──首当其冲便是人员调整。
  事实上,相较于“分水岭”之前的传闻而言,如今滴滴的“被裁员”,确实更加强烈地打上了“转型”的标签。“滴滴快车业务的竞争结束后,需要开拓新的业务线,需要进行战略调整,进行所谓的人员优化。”顾文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
  此外,顾文彬指出,考虑到滴滴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催熟的企业,高速发展背后,资本推手也要考虑回报。“上市、IPO是滴滴发展的必然结果。既然要上市,就不可能不考虑财务报表、公司利润。人员通常是互联网公司的成本大头,因此人员控制也就成为滴滴上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顾文彬看来,滴滴未来需要向国际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方才能够真正自我成就。而“这背后最大的风险是资本风险。”因此,当前的滴滴,也正在经历一个微妙时刻。在这样的时刻里,人员结构优化调整是滴滴正向的、自循环的过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11-15 08:56:00|显示全部楼层

传滴滴裁员1000人 内部员工称快车是重灾区


  传滴滴裁员1000人 内部员工称滴滴快车是重灾区
  来源:36氪
  据微信公众号《企鹅生态》11月11日,称,滴滴快车业务正在进行裁员,已经裁撤或正在流程中的有上百人,而整个减员计划目标是1000人。
  一名滴滴出行内部员工向36氪证实,滴滴的确在进行人员优化,“力度还挺大的,主要涉及到的是滴滴的快车部门”。该人士称,此次并不是滴滴的第一轮减员,“是分批次的,从10月开始,每个月会分业务线让一批人被优化,据说11月和12月还会有至少两轮”。
  36氪在社交平台上发现,有滴滴员工已经接到了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门的约谈通知。“今天人事部门已经找我谈话了,接下来主要就是聊离职补偿的事情”。一名滴滴快车部门BD人士说。
  但关于“裁员计划目标1000人”的说法,36氪没有获知确切消息或书面材料证据。
  前述内部员工对36氪称,此前滴滴快车业务快速扩张时大量招聘,而在合并、市场竞争减弱后,重复岗位不少,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在快车业务上,优步并过来只有几百人,但是滴滴快车的人数是优步的几倍,所以“这次裁员主要是针对滴滴员工,Uber那边影响不大”。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与优步中国合并前,滴滴出行有6000人左右,优步中国接近1000人。
  有意见认为,网约车新政实施,对滴滴快(专)车的不良影响,可能是这次减员的原因。不过上述员工不这么认为,“这次的行动,更像是一种轻装简行好过冬吧”。
  滴滴出行公关部人士对36氪表示,裁员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无论何时,公司内部都会有员工进进出出,正常离职,但是这和裁员完全是两码事”。关于因为此前招人太多、市场竞争减弱后进行结构调整的说法,也被他否认,“正常的公司不会因为招聘的人多就裁员”。他还表示,位于北京中关村数字山谷的滴滴总部即将启用新的办公大楼,届时会有更多员工入驻。
  作者:杨林
原文标题:传滴滴裁员1000人,内部员工称滴滴快车是重灾区 来源:36氪
#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5-12-8 14:26:00|显示全部楼层

滴滴北京总部遭出租车围堵 官方不予置评

滴滴北京总部遭出租车围堵  a.jpg  保存到相册
滴滴北京总部遭出租车围堵  b.jpg  保存到相册
滴滴北京总部遭出租车围堵  c.jpg  保存到相册
滴滴北京总部遭出租车围堵  d.jpg  保存到相册
滴滴北京总部遭出租车围堵  e.jpg  保存到相册

  12月8日下午消息,据微博大号@互联网的那点事 今日爆料,滴滴出行北京总部今日遭到出租车围堵,大量出租车司机在其楼下进行“抗议”,周围停有多辆警车。
  自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展开专车业务后,国内多个城市曾出现出租车司机抗议打车软件的行为。最近一次发生在12月7日,青岛市福州路南向北方向,樱花小镇附近,多位出租车司机围攻滴滴专车司机,后经警方介入现场秩序才得以稳定。
  出租车司机们此前曾多次向媒体表示,滴滴等打车软件以“专车”等形式鼓励私家车进行营运,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出租车司机的利益。
  截止新浪科技发稿,滴滴方面对此事件不予置评。(李英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8 21:08,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