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6250|回复: 41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喜迎国庆 上海公安警航直升机挂国旗巡飞

 [复制链接]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沪杭甬大湾区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申。四、五世纪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唐朝置华亭县。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江浙吴越文化与西方传入的工业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1843年后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并迅速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
  上海市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辖16个市辖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GDP居中国城市第一位,亚洲城市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东京。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上海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上海住户存款总额和人均住户存款均居全国第二。2017年,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642家。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良好的江海国际性港口,设有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市与安徽、江苏、浙江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蜀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蜀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云上的日子 [flash欣赏]搞笑新闻联播
推荐
 安登紫薰 发表于: 2020-6-24 10:14: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包碱水粽、赛龙舟:老上海的这些端午习俗,侬还记得伐?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包碱水粽、赛龙舟:老上海的这些端午习俗,侬还记得伐?
⊙作者:张新 档案春秋 编辑:陆闻天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包粽子、挂菖蒲、赛龙舟,吃杨梅、枇杷等时令水果,是端午节的“标配”,这些习俗已经深深地植入了我们中国人的骨髓。随着时代的变迁,端午习俗也发生着变化,一些旧习俗现在已是少人知晓。在上海市档案馆馆藏中我们找到了一些有关端午的档案,默默留存着这些妙趣横生的往昔岁月。

端午节的起源
  说起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四百年前春秋战国时代。据古籍记载,有说是晋国人民纪念不慕富贵自行焚死的介子推,又有说是楚国人民纪念忧时爱国投水而死的屈原,还有说是纪念文昭关、鱼肠剑的主角伍子胥的。
  实际上,端午的起源,更有可能是我们华夏先民庆祝夏收的一个节日。我国以农立国,“四月南风大麦黄”,到了五月初,正是夏收作物渐次登场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历来有以月、日相同的时间为节日的习俗,比如三月初三为上巳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就这样,在夏初五月初五的这个日子庆祝早半年的耕耘成果,当是很自然的。古时五字与午字通用,所以五月初五又称端午节或重午节,“午”其实就是“五”的通假。

关于端午起源,纪念屈原的说法较多被人们所接受  8711-ivmqpci2854599.jpg  保存到相册

  端午节始于中原地区,渐次普及全国,后来各个地方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又结合纪念为大家所热爱景仰的人物,无论是荆楚之地纪念屈原,中原之地纪念介子推,抑或是东吴之地纪念伍子胥,大约都是后人附会上去的,但却在形式和内容上丰富了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世代相沿,历久不衰。时至今日,端午仍是我国民间一个重要的节庆。

苏州粽、湖州粽、宁波粽
  端午时节的习俗多种多样,影响最深的要算是吃粽子了。晋朝人周处所作的《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
  换成今天的话说,粽子就是用茭白的叶子裹上黍米,再用浓灰汁煮得烂熟的一种时令食物。可见,远在1700年前的晋代,五月初五吃粽子已经是一种全国性的习俗了。因为包好的粽子有尖尖的角,所以又叫作“角黍”。

1959年上海财贸部门组织的包粽子比赛(上海市档案馆藏)  66fc-ivmqpci2855010.jpg  保存到相册

  但此时的粽子,似乎还没有和屈原挂上钩,直到百年后的梁朝人吴均所写的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语》的《屈原投江》中,才出现楚人在每年五月初五日,截竹筒贮米,投入汨罗江纪念投江而死的三闾大夫屈原的故事。
  中国人是“吃”的民族,小小一只粽子,也能翻出许多花样。除了基本材料菰叶和糯米外,馅子有赤豆、绿豆、豆瓣、豆沙、鲜肉、咸肉、火腿、蛋黄等等。上海地处物产丰饶的江南水乡,近代以来又是五方杂处之地,每到端午,苏州粽、湖州粽、宁波粽、广州粽等各式粽子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

潘勤孟手书的《吃粽子》(上海市档案馆藏)  945e-ivmqpci2854995.jpg  保存到相册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一份知名书法家、美术家潘勤孟手书的《吃粽子》,以细腻的笔触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和粽子的种种娓娓道来。
  在他的笔下,苏州式又称本地式,特色在于馅子精细,用料比较考究。一般是用白糖蘸着吃,而苏州人则要用玫瑰浆。湖州粽名气很响,但是用料和口味与本地式并无显著分别,只不过更加“松软”,非其他地方粽子可及。
  而宁波粽则与湖州粽相反,裹得紧,最大的特色是碱水粽的裹法:“先用碱水将糯米泡过,再裹成粽子。这种碱水粽,色泽艳如蜜蜡,更由于某种化学作用,糯米又香又酥,所以老年人特别喜爱碱水粽,即使多吃一两只也不会引起胃呆食积的毛病。”


  在潘勤孟的文中,上海人吃粽子的习俗有其特别之处。“过去在书场听评弹吃粽子是一大享受,而书场是湖州粽子的专销市场,四季皆备。”

乔家栅与鲜肉粽子
  至于上海人念兹在兹的鲜肉粽子,也有一个传承变革的过程。据潘勤孟回忆,民国年间,上海乔家栅点心店的主人王汝嘉就把原来鲜肉粽先用酱油将肉浸透,然后外包糯米的传统做法反过来:
  “改为把糯米浸入酱油,包裹鲜肉,这样一来,肉油外渗,鲜味内浸,表里如一,不但色泽好看,抑且吃起来肥腴可口。”
  这一改良深受市民欢迎,也使得乔家栅的粽子名声鹊起。从此,粽子成为乔家栅的“拳头”产品,成就了其“中华老字号”的美誉。档案记载,1977年端午,乔家栅就卖出各式粽子达46.8万只。

食客品尝乔家栅点心  6a34-ivmqpci2855144.jpg  保存到相册

  有一定年纪的老上海或许还记得,曾经的上海街头有不少弹棉花的店铺。但即使是老上海,可能也不知道这些弹花店,特别是兰溪帮的店家到了夏天弹棉花的本业清淡时还兼营粽子。好在有档案为证,记录下这段过往。更为难得的是,档案还记录下了当年粽子的成本价格。

1956年上海市弹花业兼营粽子副业统一规格售价表(上海市档案馆藏)  84a9-ivmqpci2855199.jpg  保存到相册

  1956年,白米粽、赤豆粽每只售价3分钱,甜粽和肉粽分两种大小不同规格,售价分别是6分和1角。10斤糯米可做白米粽110只,另用糖8两;做赤豆粽可做120只,另用赤豆16两。白糖8两;做大肉粽则是80只,另用腿肉40两,白膘24两;大规格的甜粽是100只,另用64两赤豆磨成豆沙,再加入白糖、红糖各32两,以及40两的猪油。粽子用料十足,价廉物美,故而深受广大市民群众的欢迎。

五月枇杷正满林
  我国地大物博、山河秀丽。端午适逢春末夏初,正是花团锦簇、缤彩纷呈的时节,樱桃、梅子、枇杷等时令水果正好上市。樱桃销售时间太短,一瞥即逝,梅子滋味太酸,爱吃的人终究不多。只有枇杷柔甜多汁,甘酸适口,最受市民欢迎。
  枇杷是原产中国的水果,我国栽培枇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枇杷已是经济作物,到了唐代,枇杷栽培更为广泛。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云:“淮山侧畔楚江阴,五月枇杷正满林。”说明了当时栽培枇杷的盛况。

旧时马路边上的水果小贩(上海市档案馆藏)  8217-ivmqpci2855197.jpg  保存到相册

  枇杷属亚热带水果,喜欢温暖而比较湿润的气候环境,不宜生长在过于寒冷的地方。上海所在的江南一带正适于枇杷的生长,浙江杭州塘栖、江苏苏州洞庭都是著名的枇杷产地,其中又以白沙枇杷最为著名。
  上海市档案馆有一份市果品公司水果批发部副主任张颂椿于1962年写下的《端午佳节话枇杷》,其中记载:
  每到端午时节,“塘栖、洞庭一带,果园里到处挂满枝头稠密的像夏夜的繁星一样金黄的枇杷。果农们正一篓篓、一篮篮地赶着包装,运往杭州、上海、天津、北京,更远些有沈阳、哈尔滨等城市,供应市民的需要。”

  这篇文章的作者张颂椿,原来是上海祥茂水果地货行的经理。说起这位张经理,他自小务农,受过私塾教育,长大后到上海进入祥茂水果地货行,从练习生做起,一步一步做到会计,再到经理。数十年的水果经营,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上海的水果批发行业内,绝对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老法师”了。

张颂椿《端午佳节话枇杷》(上海市档案馆藏)  d798-ivmqpci2855257.jpg  保存到相册

  在张颂椿笔下,“老上海”吃枇杷自有一套方法:最讲究的吃法是将枇杷皮从底部向柄梗方向剥去,随后将丰满多汁的果实整个进入口中,吐核吃肉。吐核时,还要将果实内部的那层衣膜一并吐出,否则会有涩味。
  一般人那种先去柄梗,再剥皮吃肉的法子,极有可能会把枇杷皮上的毛茸物质一起吃进嘴里,在“吃货”的眼中实在是太不正宗了。

解放初期,水果商店里正在选购水果的顾客(上海市档案馆藏)  fb1e-ivmqpci2855364.jpg  保存到相册

黄浦江上赛龙舟
  赛龙舟,也是端午时节的重要习俗。古籍《荆楚岁时记》里曾说:
  “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


  屈原被谗流放,行吟大泽之畔,他的爱国之情无以自达,因而投身汨罗江。后世的人们崇敬他的忠义,同情他受的冤屈,以端午划船竞渡的方式来纪念他。《荆楚岁时记》成书于梁朝,和《续齐谐语》是同一个时期,可见这一习俗也已存在一千多年了。

元 王振鹏《龙池竞渡图》(局部)  3eea-ivmqpci2855543.jpg  保存到相册

  《荆楚岁时记》上还说道,竞渡时“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可见当时的盛况。到后来,赛船越来越精美,除船身雕成龙形、涂上彩漆以外,船上还有旌旗锣。竞渡时锣鼓喧天,更有杂技艺人在旌旗飘扬的桅杆上表演各种杂技,以博取岸上观众的欢心,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旧时在半淞园里的龙舟竞渡  c847-ivmqpci2855546.jpg  保存到相册

  上海地区水网密布、河道纵横,也有端午时节赛龙舟的传统。宋代应熙所作的《青龙赋》中就提到当时的青龙镇“龙舟极海内之盛,佛阁为天下之雄”。清代人所作的《上海竹枝词》中就有“为看龙舟兴自佳,山歌一曲听吴娃。闵行闹杀端阳节,竞渡何愁浊浪排”的诗句,记载的就是端午节清代闵行地区的村民在宽阔的黄浦江上赛龙舟的情景。除了野外的龙舟竞渡,近代上海的园林,如半淞园等也有龙舟可划,但园林水面逼仄,这里的龙舟更多的是一种供游人玩乐的工具罢了。
  除了在郊区水道和市内园林划龙舟外,近代上海人还有端午时节在黄浦公园(今外滩公园)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的水面上赛龙舟的习俗。1919年,上海就曾在此处举办过龙舟赛,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反映1946年黄浦公园端午龙舟赛的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  6979-ivmqpci2856058.jpg  保存到相册
  时间到了1946年,据档案记载:这一年端午节,黄浦公园循例举办龙舟比赛,或许是因为这是抗战重光后上海的首个端午节,黄浦公园“游客奇多,总数约逾七万余人。园门进出口处自下午一时至七时许均拥挤不堪,几致无法进出。然园外尚有游客数千人互相倾轧,且有无数之游客自四周围墙上爬入园内。”事后统计,外滩公园供游客休憩的长凳、花棚、凉亭以及花草树木受损严重,不得不停业五天修整。

上世纪40年代,在黄浦江上的龙舟赛  6369-ivmqpci2856174.jpg  保存到相册

  1947年,上海地方当局为筹款救助抗战蒙难人员家属,由渡船业职业工会出面组织当年的端午龙舟比赛,比赛原定两天,并由市警察局、淞沪警备司令部派出军警到现场维持秩序,但黄浦公园依然“观众拥挤,秩序混乱,管理极感困难”,导致主办方不得不取消了第二天的活动。这也算是端午时节赛龙舟的一段趣闻。

糯米、赤豆也是民生大事
  端午的各种习俗有一个流变的过程,不同年代,更给端午的种种习俗刻上时代的烙印。以对人们影响最深的粽子而言,解放后,上海也和全国一样曾经历过物资长期短缺的时代,因此做好端午节市场供应也是政府关心的一桩民生大事。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档案里几乎年年都有相应的记载。
  解放之初的1952年,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当年端午节前,组织了300万斤的糯米,“除饬市粮(食)公司大力进行调运外,并鼓励私商米业联营组合结合爱国公约稳定物价多多下乡采购”,还对猪肉、水产品和蔬菜供应做了相应部署。

195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商局稳定端午物价的报告(上海市档案馆藏)  f97d-ivmqpci2856173.jpg  保存到相册

  1956年公私合营后,有关部门照顾到上海弹花业兼做粽子副业的实际情况,每到端午节前配发做粽子的原材料时,也把棉花公司各弹花店作为重要的保供对象。1959年,供应给公私合营后的市棉花公司各弹花店粽子专用粮就达4万斤,占全市粽子专用粮的十分之一。
  但当年“许多商品上市不多,调拨情况很差”,市第二商业局“安排市区端午节粽子除居民每人糯米3斤外,行业专用粮……为40万斤……为便于各区适当增加花色品种,还核配红糖2万斤,小红枣250担”,竭尽全力保障端午节日市场供应。尽管如此,有关部门“估计市场情况是十分紧张的,因此可缩短一些供应时间,集中在节前四天卖完为止”。

计划经济时代,消费需要凭票,按定量购买,图为上海粮票  a0b4-ivmqpci2857040.jpg  保存到相册

  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市场供应仍不丰富。当年端午节前,上海市粮食供应公司还专门制定了《关于一九八〇年端午节糯米、赤豆供应办法的通知》,规定:
  “糯米,每人供应两斤。赤豆,每户供应一斤(集体户口按五人作为一户,不满五人的也作一户供应)。”
  “糯米从江苏调来一千三百万斤……赤豆二百多万斤从东北、湖南、山东、安徽等地调来。”
  有点年岁的上海人,大约都记得当年到粮店凭票购买一小包、一小包赤豆绿豆的情景。当时,市场经济的大潮已经初起,传统的行政采购渠道“对于这类小杂粮的货源已相当困难,费了老大的劲才勉强凑合二百多万斤,其中九十多万斤是议价进来平价供应,约亏损二十五万元左右”。

端午习俗的变迁
  如今,物资匮乏已成为回忆。最近数十年来,端午粽子供应早已不再紧张。乔家栅、王家沙、杏花楼等名店门前虽然端午时节还会排起长队,但这只是市民们慕名而来,如不太讲究牌子,则粽子随处可以买到。至于包粽子所需的糯米、赤豆、红枣、鲜肉、白糖,超市菜场随时都可以买到。

如今除了传统的粽子,还出现了水晶粽子等创新粽子  bff3-ivmqpci2857042.jpg  保存到相册

  而随着制作工艺的改进,粽子也不再只有端午时节才有供应。前些年,有家知名品牌采用冷冻保鲜工艺,使粽子的保鲜期达到60天,一时间跟进者无数。近年来,网购快递业兴起,天南海北,各地的特色粽子足不出户就能直达家门。上海的朱家角、枫泾、七宝、新场等古镇,有的摊位天天售卖,连带包粽子的阿婆也成为“网红”。

朱家角的阿婆粽子让很多游客慕名前往购买  a360-ivmqpci2857199.jpg  保存到相册

  当然,变化着的时代也改变了一些端午的习俗。笔者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小时候还见过弹花店,但对于其兼卖粽子的事情则毫无印象。如今,各色羽绒被、蚕丝被、中空被早已经成为家庭的主流,用棉花被的人家已经少之又少,弹花店也基本不见踪迹,更不用说兼卖粽子了。后世的人们,大概只能从档案中追寻到当年这一习俗的踪迹了。
  至于挂菖蒲、赛龙舟这些传统习俗,在消失了一段时间后,则随着改革开放重回民间。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金山、青浦等郊县举办农民运动会时,都曾把赛龙舟列为表演项目。当年青浦淀山湖的水上运动场曾举办过亚洲赛艇锦标赛,龙舟也作为表演项目。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的龙舟比赛(上海市档案馆藏)  0ee5-ivmqpci2857195.jpg  保存到相册

  本世纪初,随着苏州河水越来越清,上海开始在中远两湾城梦清园畔的苏州河水域举办城市国际龙舟邀请赛,除了上海本地的参赛队伍,还有全国各地乃至远道从海外专程前来的参赛队伍。可见,端午这一发源于中国的节日,影响已经扩大到了海外。
  时代在变,然而始终不变的是端午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特质禀赋、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推荐
 活在匣子 发表于: 2020-2-28 14:35:59|只看该作者

应勇、尹弘赴湖北、河南任职后,上海市委班子调整

源自:北京青年报
原文标题:应勇、尹弘赴湖北、河南任职后,上海市委班子调整⊙作者:蔡迩一

  上海市委常委班子今日有调整。
  据《解放日报》报道,日前,中共中央批准:廖国勋同志任上海市委副书记。此前,上海市的两位市委副书记分别跨省任职:
  2019年11月,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的尹弘赴河南任职,现任河南省省长;今年2月,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的应勇到了湖北,现任湖北省委书记。

贵州成长起来,曾在浙江任职
  廖国勋,男,1963年2月生,今年57岁,土家族,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1983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理学学士。


  他是贵州成长起来的干部,早年曾当过老师。
  1979年9月,16岁的廖国勋到了贵阳师范学院化学系化学专业学习,1983年任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四中教师、团委副书记。
  1986年1月,他成了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委组织部工作员,之后在多个岗位上历练后,于1998年4月履新贵州省委组织部干部调配处副处长。
  1998年12月,他到了贵州省委办公厅任职,并在2001年11月成为贵州省委副秘书长。
  2007年6月,廖国勋赴地方任职,担任铜仁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2011年12月任铜仁市委书记,2012年4月跻身贵州省委常委,当年7月成为省委秘书长。
  2015年4月,廖国勋跨省赴浙江,接替胡和平(现任陕西省委书记)成为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一年多后(2016年12月),廖国勋再度跨省赴上海任职,接替侯凯履新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至今3年有余。

同时拥有西部、东部工作经验
  廖国勋曾扎根贵州30余年。
  走上领导岗位后,他当过地方党政主官,又先后担任省委秘书长、组织部长、纪委书记三个要职。从履职地来看,他还同时拥有西部落后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工作经验,非常难得。
  值得一说的是,廖国勋所工作过的铜仁是贵州重镇。
  铜仁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东邻湖南,北接重庆,西、南两面连接本省遵义市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素有“黔东门户”之称。
  同时,这里有汉、土家、苗、侗、仡佬、羌、回等29个民族,基础设施滞后、扶贫攻坚任务也很重。
  廖国勋在这里工作了5年(2007年6月至2012年7月),到他离任时,当地各项经济指标有了大幅度提高。
  补一句。
  他还曾和央视名嘴张政搭过班子。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2月至7月,张政曾任铜仁市委副书记(正厅长级)。

惩腐“打伞”得到中央督导组肯定
  廖国勋履新上海市纪委书记是在2016年12月。履新不久,上海市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举行。
  廖国勋在做工作报告时说,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纪委如果不能在思想上更加清醒、政治上更加坚定、行动上更加坚决,看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执纪者要自己率先看齐、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更好地体现中央精神、符合中央政策、落实中央要求,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切实做到看齐。”
  2018年1月,廖国勋成为上海市首位监察委主任。
  政知君注意到,去年,上海市纪委监委曾公布了上海杨浦区政法系统多名官员被查的消息。
  2019年7月,时任杨浦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卢焱被查;10月,杨浦区法院原院长任湧飞,以及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原副局长岑宏权被查。
  值得一提的是,在卢焱被查后,上海市纪委监委曾召开纪检监察机关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专题汇报推进会。
  廖国勋当时表示:
  全市惩腐“打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了中央督导组充分肯定。要持续对标对表,抓好督导整改,深化惩腐“打伞”,保证惩腐“打伞”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推动惩腐“打伞”不断向纵深推进。

尹弘、应勇跨省任职
  目前,上海市委书记是李强,市委副书记有1人,即廖国勋。
  其他的常委共8人,分别是:
  于绍良(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郑钢淼(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寅(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翁祖亮(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周慧琳(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诸葛宇杰(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凌希(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警备区政委);吴清(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

  目前,上海市长暂缺。
  之前担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的分别是现任河南省省长的尹弘,以及现任湖北省委书记的应勇。
  这一段时间,上述两人分别在各自省份抗击疫情。
  今年2月,应勇接替蒋超良,履新湖北省委书记,当时备受外界关注。

  这一段时间以来,作为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应勇不断表态、调研和开会,并为湖北抗击疫情开出了新的药方。
  就在2月27日上午,应勇在武汉市检查督导监狱、看守所、养老院等特殊场所疫情防控情况,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防控工作。

  在疫情发生之后,河南的“硬核”抗疫措施曾备受外界好评。而河南的新任省长尹弘,也因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登上热搜,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网红”。
  2月17日,尹弘曾和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第十六指导组一行进行座谈交流。
  当时,尹弘提到,基层党组织发动起来,人民群众的力量无穷,“硬核”应当归功于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强,归功于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群众。
  资料 | 解放日报  新华社 人民网 中国新闻周刊等
推荐
 阿宝 发表于: 2021-2-9 06:09:24|只看该作者

这些上海人经历很不平凡!上海市长、中国驻美大使及张文宏都为他们点赞

源自:上观
原文标题:这些上海人经历很不平凡!上海市长、中国驻美大使及张文宏都为他们点赞

  “给大家拜个早年。”大屏幕一端连着上海演播室,一端连着众多上海在海外人员。昨晚(8日),“来自家乡的问候──2021牛年新春云联欢”举行,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为本市在海外中资企业员工、海外同胞、华侨、留学生和专家学者送上新春祝福。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发表视频致辞。
  每逢佳节倍思亲。疫情之下,众多身处海外的上海人选择留在当地过年。在连线中,他们感谢家乡关心,并与亲人分享不平凡的这一年。


感谢每位海外员工付出
  为什么上海企业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在现场视频连线中,上海外经集团讲述了“90后”小伙王日升的故事。
  作为当地项目负责人,今年是他在非洲国家厄立特里亚过的第八个春节。在非洲的时间远超国内,对当地了解远超上海,使他成懂技术、懂管理、懂非洲的“宝藏男孩”。
  去年,新冠疫情加上当地爆发冲突,不少海外企业选择离开。包括王日升在内,如今仍有上百位外经员工坚守在厄立特里亚。这家企业援建的HIRGIGO电站,成为当地唯一民生电站,改变民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一个热爱当地的人,也会得到当地人的爱;一家尽心尽力建设当地的企业,会得到诚挚丰厚的回报。”主持人说。
  上海刚过立春,中东迪拜已经30摄氏度。在那里,上海电气集团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光热项目。“这是中国科技发展和建设能力的体现。”电气集团迪拜分公司总经理赵辉通过视频介绍,可以为当地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直接创造就业岗位5000人,间接创造岗位过1万人。
  这个农历新年,赵辉继续留守当地。“我们非常想念家乡亲人。”连线过程中,赵辉几度流泪哽咽,并请在演播室中的儿子带给妻子一束玫瑰花,上写“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感谢每一位海外员工的付出。超级工程一定会证明,我们的奋斗都是值得的。”电气集团副总裁陈干锦在上海演播室说。


在海外构筑坚固抗疫防线
  疫情之下,上海在海外企业及人员展现出责任与担当。
  “防控压力巨大。”赵辉向大家介绍,电气集团迪拜团队有外籍雇员5590人,来自37个国家,分散居住在迪拜周边100多个点。为了防控疫情与项目建设,团队共召开61次防控会议,相关培训1万多次,组织专项监督检查26次,保障现场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而在上海会场观众朱女士,对“1万只口罩”的故事很感慨。去年4月日本疫情严重,口罩供应紧张。月初,春秋航空公司收到1万只医用外科口罩,发货人只说是代表春秋航空中国同仁,送给公司的日本同仁。在给这位匿名者的感谢信中,日本朋友再度引用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句。
  “疫情没有国界,帮别人就是帮自己。”朱女士很感动,“到底是谁寄出了这1万只口罩,还重要吗?”
  这样故事在现场还听到很多。疫情期间,在加勒比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上海建工集团承建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改成了当地的“方舱医院”,承建的库瓦医院收治了80%病人,被称作特多的“火神山”与“雷神山”。目前紧锣密鼓建设的首都西班牙港医院,也将用于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原因国内人员进不来,这里人手严重不足。”上海建工(加勒比)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庆通过云端告诉大家,员工最少15个月、最多34个月没有回家,“我们会迎难而上,加班加点,确保医院工程进度。”
  在演播室的建工集团副总裁薛永申对海外同事说:“感谢你们时刻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与特多人民一起,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


在海外过一个喜庆中国年
  “向家乡人民报喜。农历小年夜,这里的唐人街将举办亮灯揭幕仪式。到时候特多政府高层、首都市长和中国大使都会出席。”身在特多的张庆喜气洋洋地说,企业驻地挂起来从上海采购的大红灯笼,使馆赠送我们两对大石狮。虽然身在海外,依然要营造喜庆气氛。
  有了家乡的味道,过年才有年味。“这里条件艰苦,零下30多度、大风、通讯不便,但请上海家人放心,我们能过个好年。”在哈萨克斯坦工作的上海寰泰能源公司项目经理周家理说,已经收到国内送来的暖足贴、春联、腊味、象棋、图书等物资,“这是我们最好的新年礼物。”
  身在异乡的上海留学生也为大家所牵挂。通过视频连线,英国上海商会副会长朱俊华送出了一颗“定心丸”──英国上海商会、美国南加州华人社团联合会、上海赴澳留学生关爱群、澳大利亚悉尼上海商会,都尽己所能,用不同方式为留在当地上海人提供住宿、食品等,虽然无法回家,依然能过一个快乐中国年。
  “疫情让我们隔开了很久,但如今已经看到了曙光。”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给海外上海人加油,“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步伐踩得很准。期待大家能早日回家。”
  “感谢上海把带着温情的物资送到海外华人和各国人民手中。”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通过视频送来祝福,“正如歌中唱到‘上海,让我越看越爱’,也祝愿所有在海外奋斗的上海籍同胞平安、幸福。”


栏目主编:洪俊杰文字 编辑:洪俊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8#
 虫子蝴蝶 发表于: 2021-10-2 10:22:15|只看该作者

喜迎国庆 上海公安警航直升机挂国旗巡飞

源自:中国日报网
原文标题:喜迎国庆 上海公安警航直升机挂国旗巡飞

  中国日报10月1日上海电(记者:高尔强)2021年10月1日,上海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的警用直升机悬挂国旗在黄浦江上空编队飞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
10月1日,警用直升机悬挂国旗飞过黄浦江上空。(冯祥 摄)
10月1日,警用直升机悬挂国旗飞过黄浦江上空。(冯祥 摄)  【责任编辑:高琳琳】
37#
 龙泉山 发表于: 2021-6-24 10:25:54|只看该作者

《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

源自:新民晚报
原文标题:《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

  (记者:屠瑜)昨日举行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简称《若干规定》),并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省级人大为人民建议征集专门制定地方性法规,这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创。
  上海是最早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城市之一。10年前,市信访办设立人民建议征集处。去年7月,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正式揭牌。截至目前,全市16个区均成立了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机制体制捋顺的同时,建议类事项也大幅上升。据统计,人民建议占信访总量的比例已从2012年的6.5%上升至2020年的30%,采纳率也从58%一路攀升至98%。
  《若干规定》特别强化了人民建议“主动征集”方式。明确:各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作出重大决策,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重大民生问题的,以及就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等主动征求、收集人民建议的,可以根据需要开展专项征集,并逐步实施目录管理。
  为了让建议有互动、有反馈、有结果,进一步激发建议人参与热情,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若干规定》还把推动成果转化作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重点。明确:各级国家机关建立健全人民建议综合研判、转化机制。同时,通过探索制定工作举措,为立法、决策提供参考,真正促成人民建议落实转化。
  针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建议征集也是亮点之一。在去年疫情防控最紧张的2月,相关群众建议“直线增长”。为此,上海专门创设了建议快速处理平台,成效卓著。这一成功做法如今上升至立法层面予以固化。《若干规定》特别提及,“及时、快速收集、转送、汇总、分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期间的人民建议,提高人民建议处理的时效性。”
  目前,市、区两级人民建议征集信箱矩阵已入驻“随申办”,嵌入全市6100多个村居“家门口”服务体系,城投集团老港基地、华东政法大学等企业、高校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相继设立。以此为开端,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通渠道、扩宽平台,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两张网”,把蕴藏在民间的聪明才智和公共责任进一步激发出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6#
 索乐西 发表于: 2021-4-1 15:45:45|只看该作者

上海2020年国内旅游收入2809.5亿元 预计“十四五”期末倍增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上海2020年国内旅游收入2809.5亿元 预计“十四五”期末倍增

  新华社上海4月1日电(记者:陈爱平)2020年,上海接待国内游客2.3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09.50亿元。预计到“十四五”期末,在2020年基础上,上海旅游总收入、旅游投资量、千万级年访问量的景区数量等发展指标将实现倍增。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1日在首届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实施“上海旅游”倍增计划。在畅通内循环方面,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基底,全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红色经典游”“浦江游览”“建筑可阅读”等文旅精品,结合城市微更新打造更多主客共享的旅游新空间。
  上海将以“新基建”赋能,加快建设智慧旅游应用场景,其中今年计划建设20家智慧景区、600家智慧酒店。开发更多“云上”会展、演出、游园、过节、直播系列精品。同时,上海将进一步构筑全域旅游安全网。
  方世忠说,上海从促进文旅投资和文旅消费两端发力,聚焦“一江一河”“五个新城”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等重点区域,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上海旅游节、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四季上海”文旅消费信息发布推广等三大名片性重大活动,搭建旅游资源交易、高端人才培养、全球旅游智库、国际旅游营销等四大功能性重大平台。
35#
 多少天 发表于: 2021-2-23 09:14:54|只看该作者

下手必须快!上海人元宵节的保留节目 方案公布了

源自:新浪新闻综合
原文标题:下手必须快!上海人元宵节的保留节目,方案公布了→

源自:上海广播电视台 新闻坊

  豫园商城公布元宵期间赏灯游园凭票入园方案公布,实施分时段凭票入园,并基于客流数据实施分级预警等措施。另外,本市还有罗店灯会、莘庄灯会、枫泾灯会等也在举行。详见↓

豫园赏灯游园
  为做好豫园元宵期间赏灯游园的防疫和安全保障工作,豫园商城拟于2021年2月25日~3月1日(农历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八)期间实施分时段凭票入园,并基于客流数据实施分级预警及限行、限流措施,为前来观灯游玩的市民和游客营造更为安全、有序的消费和体验氛围。
  凭票入园时间及售票安排:

  凭票入园须知:
  请务必携带好有效身份证件,自豫园商城2号门、3号门、5号门(进入。入园时请出示行程码、随申码、配合测量体温,排队有序实名入园。
  出口位置分别为:豫园商城1号门、4号门、6号门、7号门、8号门。
  售票渠道:
  为减少参观游园者的现场购票排队等候时间,今年元宵期间豫园新春游园除了现场售票渠道外,还设置了线上售票方式。
  1、线上售票:
  线上购票链接:
  https://www.moretickets.com/content/60176b499fcad81cd3e65da9
  (应疫情防控要求,采取实名购票,参观者需要填写有效身份证件号码进行购票,并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入场。)
  2、现场售票:
  现场三组售票亭分别设置于:
  丽水路平安街路口
  福佑路南侧
  旧校场路西侧(豫园商城5号门对面)

¤ 温馨提示
  凭票入园时间、现场售票地点及进出口信息等,如遇特殊天气、突发状况、现场管控、疫情限流等不可预计、不可抗因素所导致变更,以主办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元宵豫园赏灯游园交通指南:
  1、公共交通出行:
  地铁10号线豫园站1号口出。
  2、自驾出行:
  自驾的游客,可凭2021豫园新春游园当日电子票,至BFC外滩金融中心南区商场1楼礼宾台,即可领取BFC三小时免费停车券,限当日有效。(BFC营业时间:10:00~22:00)
  周围停车位有限,建议观灯游客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防疫信息提示:
  1。入场需配合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体温监测,体温超过37.3℃的观众不得入场;
  2。入场前需配合验证行程码,如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停留记录或入境人员,请主动出示7天有效核酸检测证明或14天已隔离验证确认单;
  3。入场前请提前申请/更新“随申码”,入场前出示检查;
  4。观众须全程佩戴口罩,注意保持自身清洁,与人群保持社交距离,并配合遵守防疫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

上海这些地方的灯会也很精彩
罗店灯会


  在有着700年历史的罗店古镇,非遗彩灯也“走”上街头,扮靓了街头巷尾。其中,两条各13米长的巨龙彩灯更是首次出现在了罗店,传递出了古镇浓浓的年味。花神广场上,和吉祥双龙一同呈现的还有近500盏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罗店彩灯。高15米的塔灯共13层85个彩灯,如宝塔一样层层叠高。每层6个彩灯,顶端一组七星灯,寓意来年丰收。

莘庄灯会
  与往年不同,今年灯会将打破围墙的限制,从单一的莘城中央公园扩展到今年的9个点位总体组成一个“牛”字。

枫泾灯会

  大红的灯笼、璀璨绚丽的花灯,长三角非遗灯彩展将枫泾变成了彩色的夜明珠。停泊在枫泾古镇市河内,来自金山11个街镇、工业区造型各异的的特色主题灯组,让夜晚的千年古镇格外迷人,也将“金山如画”的迷人风采,展示得淋漓尽致。

  这么多灯会
  你想去哪儿逛逛?
  欢迎评论区留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4#
 宇彬 发表于: 2021-2-18 07:24:04|只看该作者

上海上班首日-3度,雨水成冰水!但周末直冲20度

源自:新闻坊
原文标题:@上海人 上班首日~3度,雨水成冰水!但周末直冲20度……

  坊友们,起床啦!
  2021年春节假期已经清零!
  今天要
  上班!上班!上班!


  七天假期一晃就过
  新年快乐这几个字仿佛只剩下了“快”


  从昨天开始
  一大波“不想上班”族
  “哀嚎”一片──


  还有网友表示
  早就开始上班了……


  也有网友表示
  元气满满,开工准备已做好!


  对!加油鸭!
  假期已经结束啦!
  不要再感受春节余味了
  就连冷空气都提前上班了!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节气
  受到较强冷空气影响
  今天早晨
  市区最低1℃左右
  郊区降到冰点以下
  最低在零下3℃~零下1℃
  有薄冰或冰冻
  小坊早起上班的时候
  一直都在哀嚎
  这哪是“雨水”
  这分明是“冰水”嘛
  me more cool
  young more cool
  都要穿起来了

  好在明天此次冷空气影响趋于结束
  气温也将迎来大反弹
  最高气温一步步升至“2”字头
  特别是周日最高气温可达23℃
  初春的体感迎面而来
  一句话
  晴好天气适宜开工


  不过随着暖湿气流的增强
  下周二申城开启阴雨模式
  气温将再一次下降


  最近气温犹如“过山车”
  大家记得适时添衣减衣!
  谨防感冒哦~


  戳视频,查看天气详情
  ↓↓↓
  还有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
  注!意!了!
  这周没有双休日
  周六(2月20日)
  要上班!
  2月20日 要上班


  其实
  2021年才刚开始
  后面还有一大波假期等着大家呢
  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
  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5日(星期日)、5月8日(星期六)上班。
  端午节:6月12日至14日放假,共3天。
  中秋节:9月19日至21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18日(星期六)上班。
  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6日(星期日)、10月9日(星期六)上班。
  小坊祝大家
  开工顺利

〓 相关链接
33#
 莫名其妙的猪 发表于: 2021-1-30 10:53:00|只看该作者

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一图速读

源自:上观
原文标题: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一图速读

  未来5年、15年的上海会是什么样子?
  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今天正式公布!
  到2025年,上海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谱写出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到2035年,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级,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人民城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标杆。
  更多“十四五”规划要点,来看图解↓
  资料:市发展改革委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2#
 木子之梦 发表于: 2021-1-30 10:52:58|只看该作者

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大住房供应 增加住宅用地供应

源自:财联社
  财联社1月30日消息,上海发布《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提出,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一城一策”常态长效机制,保持新建项目供应量、供应结构、供应节奏合理有序,持续抑制投机炒房,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住房供应力度,增加住宅用地供应,加快商品住房项目建设和上市。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规范发展租赁住房市场,加快推进住房租赁立法,多主体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应,到2025年形成租赁住房供应40万套(包括间、宿舍床位)以上。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作用,推进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
31#
 大小姐 发表于: 2021-1-24 10:06:00|只看该作者

图解政府工作报告 | 2021,上海影响你我的10大关键词

源自:上观
原文标题:图解政府工作报告 | 2021,上海影响你我的10大关键词

  导语:2021年的上海,何处发力?从龚正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我们为你拎出了10大关键词。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孟群舒
30#
 小笼包 发表于: 2020-11-20 10:16:00|只看该作者

遛狗不牵狗绳将被抓拍并处罚!上海警方启用新型智能系统整治不文明养犬

源自:上观
原文标题:遛狗不牵狗绳将被抓拍并处罚!上海警方启用新型智能系统整治不文明养犬

  日前,市民唐先生因遛狗未牵狗绳,接到了虹口公安嘉兴路派出所依法作出的20元罚款处罚决定。面对处罚,唐先生起初并不承认自己未牵狗绳,民警随即拿出手机向其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中,唐先生手里攥着一团狗绳,却没有连着一旁的狗。
  这张照片的“作者”,是全市首套专门用于抓拍不文明养犬行为的智能识别系统。这一系统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不文明养犬行为,也为民警执法处罚提供了有利的证据支撑。
  近年来,遛狗不牵狗绳等不文明养犬行为,已给市民生活带来严重困扰。《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规定:养犬人携带犬只外出应当为犬只束牵引带,牵引带长度不得超过两米,在拥挤场合自觉收紧牵引带,违反上述规定的,公安机关可以处20元以上200以下罚款。
  然而在民警的日常执法中,要查处不牵狗绳等违法行为,普遍存在“发现难、取证难”的情况。“即使有市民发现并报警,我们到场后,很多犬主人都会否认。”一位执法民警说。
  今年5月起,上海警方对携犬外出未束牵引带、携带大型犬外出未戴嘴套、携犬外出未悬挂犬牌及携犬进入公共场所且不听劝阻等“三未一进”违法养犬行为,启动当场执法处罚模式。“像整治交通违法一样,通过加强执法处罚力度规范文明养犬,治理各类违法养犬行为。”
  那能否像“电子警察”抓拍交通违法一样,研制出抓拍不文明养犬行为的智能管理设备?记者从虹口警方获悉,一套能有效识别不文明养犬行为的智能系统已在多个小区试点运行,5个月来成功发现了20余起“遛狗不牵狗绳”的违法行为,违法人员均被依法处罚。
  据介绍,这套系统能对出入小区的犬类目标进行智能分析筛选,利用数据模型对小区公共视频拍摄到的影像进行识别、分析,自动抓取其中的犬类影像并截图保存。“影像图片中,不仅有犬只,还有一旁的犬主人。系统根据两者同框的频率,就能自动判断出两者间的关系。”民警介绍,经后台识别及人工审核,确认存在不文明养犬行为的照片就会作为执法证据,推送给辖区民警,由民警和居委干部上门对犬主人进行处罚。
  此外,这套系统安装在停车场、动拆迁小区等流浪犬只较多的区域时,能有效反映流浪犬只的分布情况,为警方开展针对性整治提供依据。截至目前,虹口警方已借助该系统开展了8次集中整治,共收容流浪犬只40条。
  虹口公安分局表示,接下来将拓宽这套智能系统的试点维度,将辖区内符合硬件条件的社区都纳入覆盖范围,通过更多的样本收集,对系统模型进行升级迭代,提高识别准确率,为执法提供更有力支撑,进一步规范和净化养犬环境。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邬林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4 19:02, Processed in 0.249601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