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脆裂性打击|查看: 117938|回复: 584

武汉解封一周年:致敬英雄之城 不负来时之路

 [复制链接]
#
跳转到指定楼层

武汉解封一周年:致敬英雄之城 不负来时之路

 [复制链接]
  2020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伴随着过年开始四处扩散蔓延,由于人传人的特性,加上春运探亲人员流动密集的难题,卫生安全问题令人不容乐观!我们目前所知的情况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处源头是在武汉市。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最早发现的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时是在去年12月份,而目前大规模的爆发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也就是说,潜伏期的那群人已经随着春运的返乡客流已经奔波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脆裂性打击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脆裂性打击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脆裂性打击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脆裂性打击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脆裂性打击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脆裂性打击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全球仅此一台!宝马X7皮卡概念车首发亮相:极具豪华范 网络评论蓝皮书《中国网络评论发展报告(2019)》发布
4# 金佛山
 魏承 发表于: 2020-1-24 16:03:35|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你有多美】千里驰援!他们,为武汉而来!

源自:界面
原文标题:【你有多美】千里驰援!他们,为武汉而来! 来源:健康中国

  “武汉,我们来了!”
  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有的取消了家庭旅行,有的来不及吃上年夜饭,有的不顾亲友阻难主动请缨,义无反顾踏上征程,奔赴武汉救护前线。
  他们中,有的是父亲,有的是女儿,有的是妻子,也有害怕,也有忐忑,也有不舍,但没有人停下驰援武汉的脚步。
  他们从北京来、从上海来、从江苏来、从四川来……
  他们,为武汉来!
  北京

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呼吸危重症专家、当年SARS救治队员童朝晖教授已先期到达武汉指导救治,并将在武汉度过2020年春节。
  上海

为支援湖北开展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部署,上海将从全市市级医院、部分区属医院和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的专科医院中组建3批医疗队。根据目前的工作方案,每批医疗队135人。

首批出征的医师队伍中,有来自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多家医院的医生。

四川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组派医疗团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型肺炎”的通知。

为全力支援湖北开展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四川决定将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抽调135名医护人员组建第一批救治医疗队,近日赶赴湖北援助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江苏

江苏第一批赴武汉抗击新型肺炎医疗队已于1月23日晚上出发。专列从上海出发,一路带人,逆行而上,直抵核心战场。
  最勇敢的逆行者
  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战斗在前线的医护人员
  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魏承 发表于: 2020-1-24 14:32:50|显示全部楼层

医院反映标本送检后无果影响诊断,武汉卫健委回应

源自:界面
原文标题:医院反映标本送检后无果影响诊断,武汉卫健委回应 来源: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者按: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官网刊登关于市民关心的几个问题的答复,对于不少医院反映标本送检后几天没有结果,影响到快速诊断,武汉卫健委回应称,为适应当前防控形势需要,提高检测速度,经请示上级有关部门同意,从1月22日昨天开始,武汉市已指定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定点诊疗医院的对口帮扶医院以及市疾控中心等具备相应防护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相关样本的病原核酸检测工作(第一批共10家机构),预计全部运行起来每天可检测样本近2000份。

1、到发热门诊就诊的人特别多,留观床位十分紧张,要怎样调配医疗资源、加强救治力量来解决发热门诊留观治疗这一突出问题?
  :目前全市发热患者增多趋势明显,确实存在发热门诊就诊排长队、留观床位紧张的现象。为此,市指挥部紧急研究决定,征用相关医院作为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
  已确定市汉口医院、市红十字会医院、市普爱医院西院、市七医院、市九医院、市武昌医院、市五医院等七家医院整体征用,其门诊部全部作为发热门诊集中接诊全市发热患者,并安排3000余张病床收治疑似和确诊病例。同时,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仍须设置发热门诊,开展预检分诊和一般发热患者的诊疗,积极引导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到全市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预计发热患者就诊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

2、目前,武汉市采取了“7对7”包保制度,请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具体是怎么运作的?
  :为了加强7家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在全市选取综合实力强的部、省、市属医院(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武大中南医院、市一医院、市中心医院、市三医院)对口支援7家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由支援医院分管院长临时担任对口定点诊疗医院院长,负责定点诊疗医院人、财、物管理,统筹调配双方医院资源,全力做好患者救治,现有人员隶属关系、行政级别不变。定点诊疗医院医护人员全部转入发热患者诊疗救治工作,力量不足时由支援医院调配充实。

3、有不少医院反映标本送检后几天没有结果,影响到快速诊断,请问是什么原因?下一步如何提高检测速度?
  :由于国家已将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管理,对该类病原的样本检测按照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二类)进行管理,相关样本的检测、运输等必须符合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病原相关实验活动应当在具备相应防护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
  前期我们对疑似病例的样本检测流程是这样的:首诊医院通过规范的预检分诊、结合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胸部影像检查,经专家组会诊后确认疑似病例并采样,由辖区疾控中心将样本转运到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转运到省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每天可检测样本200多份。(1月16日之前我省没有试剂盒,还需要送到国家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预计从采样开始到结果返回,当前约需要2天左右的时间(1月16日之前,样本需送到北京国家指定的检测机构,结果返回约需要3~5天)。
  为适应当前防控形势需要,提高检测速度,经请示上级有关部门同意,从1月22日昨天开始,我市已指定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定点诊疗医院的对口帮扶医院以及市疾控中心等具备相应防护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相关样本的病原核酸检测工作(第一批共10家机构),预计全部运行起来每天可检测样本近2000份。为此,我市计划紧急调运3万人份试剂盒发放到指定检测机构,目前已下发6000人份。

4、管理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触者,是控制该疾病传播的有效手段,请问武汉市是如何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触者管理的?密切接触者中有多少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我市在疫情发生一开始,就对密切接触者的判定、交办、跟踪、处置等进行严格规范和组织实施。具体做法概括为:
  (1)全纳入,全覆盖。凡是与观察、疑似或确诊病例同工作、同学习、同生活以及其他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凡是对病例实施医疗、护理的医务人员等,均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排查,尽最大可能不遗漏1人。
  (2)属地化,网格化。主要以现居住地为依据,及时、准确地将密切接触者交由居住辖区进行管理。各区将人员名单分配到网格管理小组,确保接受规范化的医学观察。
  (3)五个一,三包一。对每名密切接触者均提供一本防控知识手册、一副口罩、一支体温计、一张体温检测表、一支记录笔。由社区群干、社区医生、社区网格员组成医学观察小组,每日入户(每日至少1次),每天监测,及时报送信息。观察期(14天)满,经评估通过后予以解除医学观察。
  (4)及时报,及时治。当密切接触者出现发热(37.3℃及以上)、咳嗽等异常状况时,立即上报、逐级上报,迅即调配救护车将其转运至定点医院救治。
  截至1月22日24时,当日新增密切接触者人数260人,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1441人,已解除医学观察779人,尚在接受医学观察662人。密接者出现发热异常症状者46人,排除人数10人,待排人数35人,疑似病例1人。
2# 四姑娘山
 魏承 发表于: 2020-1-24 00:24:00|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封城”不是“围城”,而是众志成城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武汉“封城”不是“围城”,而是众志成城

▲ 社论
  尽管为防控疫情而“封城”,但武汉并不是孤城奋斗,疫情面前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使华中重镇武汉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一是确诊、疑似与死亡病例都在快速上升,而且都与武汉有着直接、间接关系;二是随着春节的临近和春运进入高峰,各地接连发布的新发病例挑动着人们的神经,武汉人外出去向也成为网上一个关注的话题;三是1月23日上午,武汉实施了严格的限制人口流动政策,即通常所说的“封城”,武汉城内也发出求助之声。
  此次疫情防控的难点有两个:一是病源与传播路径的不确定性;二是人员流动性,特别是春节期间大规模密集流动。前者需要医学深入研究,短期恐难突破;后者却可以是人力能及的,旨在切断病毒传染的链条,防止病毒在传播中变异。
  于是,武汉“封城”是在人们对病毒认知有限情况下的物理隔离措施,是不得已之举措,也是疫情防控的一记“重拳”。抓住这个时机是必要的,因为春节过后还有一个人口迁徙的高峰。如果可以此时控制疫情,就可以实现“一针及时省九针”。这也是汲取“非典”应对的教训,力争把疫情封控在局地。对此,武汉市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需要也值得致敬。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封城”之后怎么办?
  现代社会是个高度流动的社会。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与外部的人力、资源、能源、信息的交换与交流。武汉的“封城”必然是有限的、临时的极端手段。说是有限的,因为它主要是限制人群的非必要流动;说是临时的,是因为“封城”不能持续过久。
  在有限而关键的时间段里,武汉一方面要保证感染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并进一步控制感染扩散;另一方面,要保障未感染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让市民平稳度过“封城期”。
  我们应该看到,“封城”不是为了让武汉自己消化疫情来确保其他地方的安全,而是控制疫情蔓延,集全国的力量共同帮助武汉渡过难关。武汉防疫不是孤城奋斗,因为在疫情面前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首先,根据疫情变化,武汉市应密切跟踪防疫需求的变化,包括医护人员及防护装具、医疗设备与药品等,并向国家卫健委和社会公布相关需求。国家卫健委代表疫情防控指挥部,派出援助队伍,协调发改、工信、交通等部门,组织动员生产、运送紧急物资。
  第二,武汉市应关注居民及滞留武汉的外地公众生活,保障主要商品市场供应充足,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和囤积居奇,用市场化手段与政策杠杆稳定物价。同时,对于滞留各地有困难的武汉公众,各地政府要给予特别的关爱,使其能够在外过一个祥和的春节。
  第三,政府应号召、动员、鼓励企业与社会组织发扬协作、互助精神,在防疫部门的专业指导下,为战胜疫情做出贡献。
  第四,媒体与公众在发布、转发疫情信息时要避免悲情的渲染,帮助人们以理性、乐观的精神战胜时艰。适度的恐惧可以发挥应激效应,有利于防疫,不能因此封控信息;但过度的恐惧就会适得其反,导致非理性行为。此次疫情目前人际传播力和病死率不及“非典”,高度防备、严格防护十分必要,但也不必“惶惶不可终日”,保证正常饮食休息,才能增强身体免疫力,与病毒作战。
  第五,将疫情防控与普通医疗救治统一起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避免因防疫而影响对普通病患的诊疗。春节期间,全国多地医护人员放弃了休假,严阵以待。而对于参加防疫的医护人员,政府应给与补贴、奖励。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更重要的是社会理性也逐步发育完全。有全国人民支持,武汉也不会成为孤城。而武汉市也要关注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民生之需,把制度优势切实转变为防疫效能。此外,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与预防不足、响应迟缓的机制短板存在反差,敦促中国卫生应急管理必须深刻反思、锐意变革。
  防疫与防灾一样,都是衡量和检验政府执政能力、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时刻。武汉“封城”,不是“孤城”,更不是“围城”。疫情面前,我们都应是“防疫”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魏承 发表于: 2020-1-21 19:13:59|显示全部楼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问答:需要拒收武汉来的快递吗?

源自:界面
原文标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问答:需要拒收武汉来的快递吗?

图片来源:图虫
  文|果壳 famfamfam
  编辑|游识猷 代天医

“有限人传人”和“持续人传人”,是什么意思?
  钟南山院士在20日表示,广东的病例出现了传染给家人的情况,证实了病毒具备了人传人的能力。

确认了新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 | 央视新闻截图
  有些疾病不会“人传人”,比如破伤风,感染者都是被环境中的芽孢感染的。还有狂犬病也只通过器官移植途径来人传人,说明人类感染破伤风梭菌和狂犬病毒后,不具备有效感染其他人的机制。
  “有限人传人”(limited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指得则是高度偶然的、不会多代传播的,通常只会发生个例传染,极少出现一个人传染给多个人的情况。
  宿主感染了病原体后,病原体需要有能力复制增殖,产生和自己一样的拷贝,并需要通过飞沫、体液、排泄物等途径,把大量具有感染活性的拷贝排出宿主体外,只有具备这些机制,才能感染下一个宿主。有一些病原体,感染者能排出拷贝,但是难排出大量的、有感染活性的拷贝。这时候,传播效率就非常低。只有与感染者直接密切接触的,甚至还得是必须具有同样遗传易感性的人,才会被感染。
  有的人携带有容易感染特定病原体的基因,这就是遗传易感性。举例来说,一只动物携带A病原体,甲乙丙三人一起屠宰分割了这只动物,其中甲具有遗传易感性,甲感染了A,乙丙都没感染。甲的孩子小甲遗传了同样的易感性。在照顾患病的甲的过程中,有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与甲的亲朋好友共10人,只有小甲一人感染了,其他9人没有感染,而且小甲再也没有把A传染给任何人。类似这种情况,就叫有限人传人。
  日本患者元旦在武汉照顾得了肺炎的父亲,遭受了感染,这说明人传人确实存在。他6日乘飞机去日本,6~10日在家养病,10日去了医院,16日病毒基因比对确诊。在16日之前,他在途中、家里、医院里接触过几百号人,目前还没有发生传染,就说明这个日本患者造成的人传人是有限的。
  更危险的状况则是“持续人传人”(sustained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指的是传染并非偶然发生、一个宿主可传染多人、可多代传染。就像流感那样,一个传染仨,这仨又传染八,这八再传染二十……
  这就是现在最需要防范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最坏的情况,需要每个人的配合。

为什么感染了很多医务人员?
  根据目前通报,武汉市共有15名医务人员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另有1名为疑似病例。
  国外已经确诊的4例病例,有3例已经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一周以上,暂时没有发现传染的情况发生。国内通报密切接触者大多数都排除了感染,已解除医学观察。
  同为“密切接触者”,为什么到现在为止,缺乏防护的家人感染的病例数相对较少,同机乘客暂无感染,反而是有防护的医护人员感染的病例数更多呢?
  一方面是因为,患肺炎时进行气管插管会产生气溶胶,而气溶胶的传染力是最强的,可以达到飞沫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冠状病毒平时是飞沫传播,很多本来不会传染给别人的患者,插管时产生气溶胶就有了传染性,这也是SARS时医护人员占总病例数1/3的原因之一。
  插管都是在隔离区里进行的,普通人去医院看诊,并无同等风险。在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上,医护人员是真的用自己的生命组成了保护伞,保护着天下亿万百姓。
  另一方面,一旦出现了超级传播者,周围的医护人员也是最容易被成群传染的。
  在某些情况下,病毒传播符合20/80规则,也就是说,所有感染者中,大约20%的感染者,造成了整体疫情中80%的传播。有时,这个比例也会变化。简单理解的话,就是存在传染能力超级强的个体,但这些个体数量是很少的。
  明确人传人,和一人感染多人的情况出现,都是疫情发展的重要信号,提示着病毒的传染性、毒力上升了。

买口罩到底要买哪种?
  微生物属于非油性颗粒物,在美国NIOSH标准对防颗粒物口罩的分类中,N类适用于过滤非油性颗粒物,我国GB2626-2006标准中,KN类适用于过滤非油性颗粒物,数字部分两国标准相同,95指过滤效率≥95%。
  病毒是我们日常能接触的颗粒物中,粒径最小的。我们耳熟能详的PM2.5,指粒径2.5微米及以下的颗粒,而病毒的粒径范围在0.02~0.3微米之间。病毒这么小,岂不是非常危险?
  这是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口罩是个筛子,粒径小于筛孔的颗粒可以通过,粒径大于筛孔的颗粒被阻隔在外面。事实上,N95口罩最能高效阻隔的范围是大颗粒和最微小的颗粒。
  口罩是多层复合结构,N95口罩由最内和最外侧的无纺布层、中间的静电层和熔喷布层组成,普通平面口罩则是无纺布层和熔喷布层。无纺布层除了支撑口罩,也起到一部分筛子的作用,粒径很大的颗粒会被它们阻拦。熔喷布具有超细纤维结构,具有很好的过滤性,能够拦截中等大小颗粒物。而静电层则起到静电吸附的作用,特别小的颗粒很轻,会被吸附住。
  颗粒越大,过滤效果越好,颗粒越小,吸附效果越好,而中等尺寸的颗粒就成了最有可能漏网的,根据大量实验,这个粒径范围在0.2~0.8微米之间。因此,在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中,对泄露性的检测,要求颗粒物的粒径在0.02微米~2微米之间,且中位数为0.3和0.6微米。
  呼吸阀在呼气的时候会短暂打开,既可能造成口罩佩戴者体内的微生物进入环境,也可能有环境中的微生物粘附在呼吸阀处,被吸入佩戴者体内。因此,用于防范雾霾、粉尘的防颗粒物口罩和医用防颗粒物口罩虽然遵循统一标准,但防病毒最好选用无呼吸阀的款式。
  合规产品会在包装上印清楚对应的标准号,N95采用的标准是NIOSH,KN95口罩采用的标准是GB2626-2006,医用外科口罩采用的标准是YY0469-2011,此外还有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YY/T 0969-2013标准,医用防护口罩的GB 19083-2010标准,包装上印有这些的都可以,购买时看清楚包装上的标准字样即可。

购买口罩时,可以注意包装上的相应标准 | hc360.cn
  从防微生物角度来说,最佳选择是合规的、无呼吸阀的防颗粒物口罩,但这种口罩佩戴时较为闷热,如果仅仅是日常使用,不去医院等病原感染风险高的地方,则可以选择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的标准中,对细菌过滤效率和颗粒过滤效率也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虽然无法高效阻挡气溶胶,但能有效阻隔飞沫传播,作为日常防护已经足够了。
  口罩除了要选对,还要用对,主要注意佩戴方式和使用时间。仔细阅读包装上的佩戴方式,戴好后确认气密性,如果戴眼镜,镜片上出现雾气,那一定是口罩没戴好。

为什么怀疑与野味市场有关?
  野味市场是疫情最先爆发的地点。而且近来的几次冠状病毒严重疫情,都是通过其他脊椎动物感染人的。

网传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某摊位的野味售价表 |微博@阎小骏
  SARS冠状病毒的贮存宿主是中华菊头蝠,中间宿主是果子狸,病毒是通过蝙蝠传播给果子狸,才传播给人的。
  MERS冠状病毒的贮存宿主是单峰骆驼。
  已知的冠状病毒宿主都是脊椎动物。其中7种冠状病毒会感染人,包括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MERS-CoV、只导致轻微呼吸道症状的HCoV-229E和HCoV-OC43、可感染婴幼儿老年人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HCoV-NL63和HCoV-HKU1。
  SARS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很强,而MERS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很弱,极少发生人传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目前来看介乎于这两者之间。
  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原本是在宿主动物群体中传播的,现在感染了人类,很可能是某一只宿主动物体内的毒株发生了突变,从不能感染人变成了可以感染人。
  一只宿主动物被关在笼子里运到华南海鲜市场的途中,可以把突变株传播给同车几只同种动物,这些动物在华南海鲜市场待售时又可以传播给附近几只同种动物,最终导致携带突变株的此种动物数量达到多只,然后这些动物感染多人。这就是现在需要努力找寻宿主动物的原因。
  病毒是可以突变的,一开始也许只是某个突变株感染人类,在人类宿主体内又突变成可以人传人,甚至进一步突变成能持续人传人……
  只有当所有病例都痊愈后,突变危机才能算大概率解除。
  只有寻找到宿主动物,并彻底整治野味市场这种疫情源头后,才能大概率防止这样的疫情再度发生。

为什么“增强免疫力”没有用?
  这种新病毒导致的肺炎,和以往的病毒性肺炎一样,本质上是免疫系统攻击自己。
  病毒入侵人体后,先在细胞内大量复制增殖,然后释放出去,侵染更多细胞。病毒释放的过程会导致细胞坏死解体。随着被病毒侵染的细胞不断增加,解体的细胞也越来越多,人体就开始出现了症状。
  从病毒感染人体,到人体出现症状,这一段时间就叫潜伏期。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识别到解体细胞释放出来的物质,就知道有外敌入侵了,会分泌特定的免疫分子,来通知免疫细胞过来集合打仗。这个通知是分很多步进行的,其中又有很多环节都有放大信号的效果。
  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巡逻兵发现了敌军,他就放了个信号弹,看到信号弹的友军有10人,他们一边赶去支援,一边又分别通知了自己的上级,上级立刻召集了1000人赶往现场,同时又给更高级的指挥部打电话,指挥部派了十万援军前来歼敌……
  免疫系统被调动起来,歼灭敌人的时候,我们往往就会发生炎症反应。
  在生活中,大家对“炎症”的观感往往是负面的。其实炎症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它认为有害的物质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是免疫系统保护我们的正常反应,通常具有“红肿热痛”的表现。
  但是如果炎症反应过强,就会造成太多的自体细胞损伤,而大量被破坏的细胞释放出细胞内容物,又会进一步给免疫系统提供“这里侦测到细胞内容物啦,提示有病原体入侵,造成了细胞破裂,速速前来支援,清除破损细胞”的分子信号,反应进一步增强,最终达到失控的程度。
  在某些患者体内,大量细胞内容物释放进入血液,引起广泛、强烈的免疫应答,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大量产生。
  产生过量细胞因子导致的结果,是一场极端的、同归于尽式的免疫攻击。在杀伤病原体的同时,更多自身细胞被杀伤。病毒性肺炎引起的这种反应主要发生在肺部的血管壁内皮细胞,会导致大量活化的免疫细胞涌入肺部,同时血管通透性增加,最终患者死于肺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低血容量休克。
  这一现象,在埃博拉病毒病、流感引起的病毒性肺炎等疾病中较为常见。
  细胞因子风暴一旦发生,就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MOF和DIC是重症感染、多发性创伤、大面积烧伤、羊水栓塞、重症胰腺炎等多种疾病在进展过程中都可能产生的病理综合症,也是这些疾病的重要致死机理。
  在流感引起的病毒性肺炎里,如果将死者按年龄分组,则老年组更可能死于流感病毒对呼吸道造成破坏后发生的其他并发感染(病原体可能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嗜肺军团菌、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等),而青壮年组比老年组有高得多的概率死于细胞因子风暴。
  免疫力低的老人固然要注意防护,平时很少生病的青壮年也要做好防护,因为病毒性肺炎对“免疫力强”的人,一样有很强的杀伤力。
  如果非要“增强免疫力”,则推荐接种流感疫苗。这是因为一旦患上流感,呼吸道受到破坏,会更容易被其他病原体入侵,继发其他感染。从这个角度来说,流感疫苗对包括但不限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多种病原体有预防效果。但流感疫苗接种后,到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需要2~3周时间,并不是立刻获得免疫保护。

需要拒收武汉来的快递吗?
  正常快递不用拒收。
  虽说病毒离开宿主后能存活一定时间。但有囊膜的病毒通常存活不超过数小时。
  而且“存活”不等于能达到感染条件,一个或少数几个病毒颗粒进入人体是无法构成感染的,需要感染活性和颗粒数的综合水平达到一定的量才行。研究里常用半数胚胎感染剂量(EID50)或半数组织培养物感染剂量(TCID50)来衡量,指的是用鸡胚或组织细胞培养病毒时,引起50%发生死亡或病变的最高病毒稀释度。
  开窗通风能预防流感,就是因为降低了病毒的“浓度”。快递纸盒可以说是经过了彻底的通风,也就难以成为病毒的传播载体。
  换一个角度来说,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疾控的预防指南都没有提到的,基本就是风险极低的事情。
  疾病预防指南是由专门的工作者,分析风险程度和风险来源后,给大众的建议。比如说,世卫组织的建议就是经常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住口鼻、将肉和蛋类彻底煮熟,避免与任何有感冒或类似流感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像快递纸箱这种没有提示的风险,可以不必特意考虑。

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现在的病毒防控,处在一个关键时刻。后续会如何发展,取决于政府部门的努力,也取决于每个人的配合。
  新型冠状病毒已经突变出人传人的能力。虽然目前的95%的病例与武汉有关、国外病例未感染密切接触者等迹象,表明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持续人传人传播。

丁香园汇总的疫情地图 | 丁香园
  但形势一天一变,病毒在人体内,其传染力、毒力,都有可能继续突变。
  每个人都需要未雨绸缪,远离野味,不凑热闹,做好防护。越少人感染,突变出高致病性持续人传人毒株的几率就越小。保护我们自己,也就是保护了家人、朋友以及所有人。
  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些:
  1.出门戴口罩,建议选择医用外科口罩。如果要去医院等病原感染风险高的地方,可以选择无呼吸阀N95口罩。当口罩损坏、受血渍或飞沫等污染、或使用者感到呼吸阻力变大时,应立刻更换;如无这些情形,也应该定期更换,可参考包装盒上的使用时间建议。
  2.经常洗手,尤其是在与病人或其环境直接接触后。
  洗手的时候要注意采取七步洗手法,彻底洗干净手掌、手背、指缝、指尖、拇指和暴露在外的手腕与前臂。
  医用酒精和表面活性剂都能有效地灭活有囊膜的病毒,所以应该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或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充分擦拭。
  3.外地不去武汉。没急病不去医院。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澡、换衣、通风。
  4.避免与非正规养殖检疫的动物密切接触,不论动物是死是活。
  5.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挡住口鼻,身边有发热、咳嗽的人时注意保持距离。
  6.去过武汉且发烧、气短、难受的人,戴好口罩,立刻去当地医院发烧门诊排查诊治。
  在新型冠状病毒之前,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流感病毒、HIV、乙肝病毒、结核杆菌、鼠疫杆菌、肺炎链球菌等数百种病原体。我们以前不曾因为生活环境中有无数的这些病原体而陷入恐慌,而是用科学的手段来预防疾病,现在,这些预防的手段,对新病毒也有效。
  预防新冠状病毒的措施,就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标准措施。不论你身在何方,都建议你做好防护,既防新冠状病毒,也把流感等一系列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冠状病毒.(2020,Jan.21).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zh/health-topics/coronavirus
  [2]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况通报.(2020,Jan.21).Retrieved from http://wjw.wuhan.gov.cn/front/web/showDetail/2020012109083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Jan.21).Retrieved from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1809

#
 魏承 发表于: 2020-1-20 15:34:00|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肺炎全国两天确诊 139 例,北京和广东也有。春节如何安全回家?

源自:国际在线
原文标题:武汉肺炎全国两天确诊 139 例,北京和广东也有。春节如何安全回家? 来源:健康报

  近日,原本已经消失在公众眼中的「武汉肺炎疫情」突然再次出现,武汉市卫健委最新公告中显示,18日和 19日共确诊新病例 136例,死亡 1 例。北京和广东也分别确诊了新型冠状病毒病例。
  截至 19日24时,全国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 例,已治愈出院 25 例,死亡3 例。
  中国之外,泰国和日本,也于近日确诊了三例患者,疾病的传播,引起了香港、美国、日本等多个地区和国家的关注。
  随着春节来临,疫情的发展给很多人的出行带来了疑惑和焦虑:
  此次武汉疫情到底有多严重?
  春节该如何安全回家?
  国内外专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如何在春节期间保护好个人健康?
  健康报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帮大家对这次疫情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听说香港、美国等地区和国家
  已经开始管控了?
  先别慌,疫情确实在发展,但未大范围蔓延。
  目前采取措施的国家和地区有香港、美国、新加坡、泰国、日本等,主要通过在机场加强体温监测,隔离疑似患者的方式,尽可能减少病毒的传播。
  以香港地区为例,截止 1月 18日,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共接获疑似病例 99 宗,但其中多数经化验后确诊为常见病毒感染,80 例已出院,并无新病毒感染病例。
  美国虽然于 17日宣布在部分机场对武汉直飞或转机的旅客进行入境检查,但美国疾控中心(CDC)认为,基于现有信息,该新型冠状病毒对于美国民众风险较低,目前仍保持初级旅行安全警示(Level 1 Travel Health Notice)。
  美国 CDC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旅行安全警示
  仍处于初级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WHO)也认为,根据现有的信息,不建议对中国实行任何限制地区贸易和旅行。
  二、国内外专家如何看待这次疫情?
  别慌,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和致死率,比 SARS 更温和。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爱丁堡大学的马克· 伍尔豪斯教授认为:「这一次比类似感冒的症状要更严重一些,而这是令人担心的,但是它又不像 SARS 那么严重。」
  美国 CDC 官网的之前通告中也说明,之前的 2 例死亡病例,都年龄较大,并伴有多种严重的基础疾病。
  对于中国迅速鉴定出新型病毒并向全球共享相关信息的行为,美国、WHO等多个国家和组织都表示了感谢和认可。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主任(Regional Director for the Western Pacific)Takeshi Kasai 博士这样评价中国的疾控工作:
  在过去的 20年中,中国迅速加强了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最近的事件中,做到了快速调查原因、隔离患者、追踪密切接触者,并对涉事市场进行了关闭和环境评估。
  目前,国内外专家的主流意见是:该疾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疗的。
  三、听说病毒可以人传人,真的吗?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还未确定,但已确诊的病例,基本都是武汉居民或曾在武汉停留。
  从目前的病例信息来看,该新型病毒的传播力相对较弱,尚未引起社区层面持续的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目前该新型冠状病毒还没有确切的「持续人传人」证据。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变异还在严密监控中。
  四、北京和广东有患者了
  其他省市也会有吗?
  确实存在风险,但卫健委已经加强了监控和管理。
  目前,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还未确定,但其他省市出现的确诊病例均为来自武汉的输入性病例(「输入性」是指已经患病的人,从武汉到了其他地区)。
  随着春运的到来,其他省市可能会陆续出现新的输入性病例。
  国家卫健委在全国建立了「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武汉市也从 14日开始,在火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安装了体温仪,对离开武汉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对公共交通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五、春运期间、回家路上
  如何保护自己?
  虽然目前的证据表明病毒的传播性有限,但春运期间,大家免不了要去人群聚集的机场车站,保护好自己还是很有必要的。
  健康报综合国家卫健委、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控中心、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等多个机构的建议,为大家总结出了一份《春节出行安全指南》,以下 5 件事,请每个人一定要注意。
  勤洗手
  手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冠状病毒也不例外,洗手是明确的预防措施之一。
  建议大家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搓手不少于 20 秒。
  点击蓝字查看:专业的七步洗手法
  如果出门在外不方便找到清水和肥皂,那么可以使用含有 70~80% 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以下情况,都建议大家洗手:
  外出回家;
  咳嗽或打喷嚏后;
  触摸口、鼻、眼之前;
  吃饭前;
  做饭时,处理食材之前和之后;
  上厕所后;
  接触过动物之后。
  合理佩戴口罩
  建议少去或尽量不去人群密集场所,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流感症状的患者。
  如果一定要去,合理佩戴口罩,降低感染风险。
  点击蓝字查看:口罩具体佩戴方法,有详细的真人示范。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尽量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不要捕食、贩卖、购买野味。
  注意个人卫生
  打喷嚏或咳嗽时,不要直接用手捂住口鼻,正确做法是使用纸巾或弯曲手肘掩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应丢弃在有害垃圾箱内,然后彻底清洗双手。
  警惕异常症状,及时就诊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请及时就诊:
  咳嗽,咳痰;
  发热(体温 > 38℃);
  日常活动或休息时出现呼吸困难;
  深呼吸时感到疼痛;
  心跳加快;
  感冒或流感好转后,突然病情恶化;
  寒战。
  注意,如果身体有不适,请尽量待在家中,不要外出游玩。出现以上症状,请戴好口罩,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不方便去医院,可以联系当地正规公立医院,告知医生症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02:29, Processed in 2.886005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